三国时期辽东边地有哪些异族(诸多外族侵扰边疆)
三国时期辽东边地有哪些异族(诸多外族侵扰边疆)氐、羌二族的人前期主要是跟随马腾和韩遂,受他们主导后来氐、羌二族就以马腾父子马首是瞻,马超更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威将军,威望极高。当年马腾父子攻曹操的时候,就得到了他们支持。到三国时期,蜀汉对于他们的策略,主要是以马超的威望镇守,有马超在,他们自然也就不袭扰蜀汉了。当然了,作为蜀汉旗下的民族,在战争时期他们还是要出人出力帮助蜀汉才行。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生活着氐、羌两个藏系游牧民族,这两个民族当时生活的地方是曹魏和蜀汉的边境,属于在夹缝之中求生存的态度,活在两国之间,自然要经受两国战火的洗礼,三国时期一直都受到战乱之苦。在这种情况之下,陆逊和孙权俩人一商量,为了追求未来稳定的统治,决定腾出手来给这个山越族迎头痛击。山越族自然不是东吴的对手,被陆逊为首的军队击败,他们不仅没有抢到东西,反而自己的精兵和武器被东吴收编,组成一支数万人的精锐骑兵部队,最有意思的是,东吴在这次尝到甜头之后,每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三国这段充满纷争的历史时期,成为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得到了“不是英雄,不读三国”的高度赞誉,令无数人为之倾倒着迷。然而,在历史之上,中原王朝与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似乎从未间断,在三国这段乱世期间,那些游牧民族趁机入侵,三位“霸主”是如何应对的呢?
纷争乱世,从来不缺乏趁火打劫的人出现,比如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后,就有“五胡乱华”随后出现,趁机搅了个“天翻地覆”。但是要说一个乱字,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比八王之乱要严重得多,为什么没人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三国时期虽然混乱,但是三位霸主对于边镇的防范,都做了特别的安排,尤其是曹操,他的做法最为“强悍”。
在三国时期,扬州山岳地带住着一支山地民族,作战十分勇猛,尤其擅长山地战斗,他们擅长农耕,还擅长制作武器和农具,发展的非常不错。这个山越族逐渐强大起来之后,就有点自信过头,觉得自己可以抢劫点汉人的东西补给自己的生活,于是屡屡侵扰汉人居住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之下,陆逊和孙权俩人一商量,为了追求未来稳定的统治,决定腾出手来给这个山越族迎头痛击。山越族自然不是东吴的对手,被陆逊为首的军队击败,他们不仅没有抢到东西,反而自己的精兵和武器被东吴收编,组成一支数万人的精锐骑兵部队,最有意思的是,东吴在这次尝到甜头之后,每隔一段时期,就会进攻一次山越族,一来限制它的发展降低威胁,二来取得一些战利品补给。所以,山越族根本无法“趁火打劫”东吴,反而还要受东吴“剥削”。
西南夷,生活在今天云南贵州地区,他们主要是靠近蜀国的边疆,也就是咱们今天咱们说的南蛮。其中的代表人物非孟获莫属,这位南蛮王以“憨憨”的形象出现,经常扰乱蜀汉边疆,最终被诸葛武侯一举平定,很多年都不敢造次。
诸葛武侯也将南蛮的精锐男子编成一支军队,帮助自己增加实力,讨伐曹魏。
氐、羌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生活着氐、羌两个藏系游牧民族,这两个民族当时生活的地方是曹魏和蜀汉的边境,属于在夹缝之中求生存的态度,活在两国之间,自然要经受两国战火的洗礼,三国时期一直都受到战乱之苦。
氐、羌二族的人前期主要是跟随马腾和韩遂,受他们主导后来氐、羌二族就以马腾父子马首是瞻,马超更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威将军,威望极高。当年马腾父子攻曹操的时候,就得到了他们支持。到三国时期,蜀汉对于他们的策略,主要是以马超的威望镇守,有马超在,他们自然也就不袭扰蜀汉了。当然了,作为蜀汉旗下的民族,在战争时期他们还是要出人出力帮助蜀汉才行。
氐、羌对于蜀国的态度,也就无形之中表明了立场,于是,他们就需要面对曹操的怒火。曹操对他们的主要方式是征战。曹操建安十八年(公元 213 年) 曹操命夏侯渊西征,第二年,又将阿贵给灭了。“氐王千万逃奔马超 余众降。”
曹操虽然氐、羌打得落花流水,但也不是一味用强,对于一些俘虏选择内迁,让他们成为曹魏的生产力,同时还在当地设立汉人司马、护军等官职,防止他们再次叛乱,同时,拉拢他们的贵族入朝,给他们封官,用这样“大棒加甜枣”的方式进行处置,使他们安稳下来。
匈奴其实这样的手段是曹操惯用的手法,他对付匈奴也用了这样的手段。东汉时期的匈奴是真的凶悍,不仅仅时常劫掠河内诸郡,而且还劫走了历史上有名的才女蔡文姬。
曹操对于这样的对手从来都不用怀柔手段,就是一个字——打。
公元192年,曹操大破於夫罗单于。
公元202年,曹操又打匈奴,於夫罗的弟弟呼 厨 泉投降。
公元206年,曹操吞并并州,委任梁习为并州刺史。
这个梁习是一个厉害的人,虽然被扔到这么一个动乱之地来担任刺史,但是他却游刃有余,没有被当地乱作一团的各种形势所吓倒。
梁习对匈奴的处理手段,堪称高明。他先是给匈奴贵族封官,稳定住他们的心。然后将青壮都分散混入自己家的军队里,去掉他们再次叛乱的资本。再将那些不能打仗的身体较弱的人内迁,让他们帮助生产,同时过上安稳日子,使他们不再思变。内迁的同时,把匈奴贵族的家属都带到邺城“享福”,作为人质,增加匈奴贵族叛乱的成本。
如果有人不吃这一套怎么办?梁习也绝不手软,他会采取雷霆手段,“兴兵讨其不服者”。然后趁乱再立个统帅。在梁习收拾匈奴期间,他将匈奴分成了5部分,每个部分都有首领,让他们互相牵制。这样一来,还哪有人敢叛乱了呢?
边境肃清 百姓布野 勤劝农桑 令行禁止”——《三国志 梁习传》
鲜卑对于当时比较强盛的鲜卑族,曹操还是以“打”为处理问题的第一手段。当时轲比能的部落最强大,号称领“十万弦”。轲比能一统鲜卑,对于曹操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派人去攻打鲜卑,这个人名叫田豫。
这个田豫和梁习显然不是一类人,但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田豫主要采取分化、离间等手段,将轲比能好不容易笼络到一起的鲜卑各部落,让他又用计给搞散了。
不得不佩服田豫的本事,经过他的一番努力,终于在公元 235 年有了收获,这一年,幽州刺史王雄遣韩龙成功刺杀轲比能,鲜卑从此“种落离散 互相侵伐 强者远遁 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 漠南少事。”对曹操再也构不成大的威胁了。
(田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
最后咱们要说说让曹操亲自出征的乌桓族了。
三郡乌桓东汉末年的动乱,对于分散的乌桓族来说,是一次绝佳的一统机会,抓住这个机会的人正是他们的首领蹋顿,蹋顿一举拿下辽东、辽西、右北平,从此以后三郡乌桓有数万之众(当时称为乌丸,这里咱们为了前后一致,就仍称乌桓。),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当年袁绍在的时候,袁绍对于乌桓采取的是和亲政策,用姻亲和礼物交好乌桓,与他们形成联盟,换来的乌桓对他的支持,帮助他与曹操抗衡。只不过袁绍他不争气啊,被曹操给打败了,袁尚、袁熙率残部投奔了乌桓,还带了不少汉人一起投奔。
袁家的影响力很大,只要袁尚、袁熙还活着,青州、冀州就永远不属于曹操,这样的观点正是当时著名谋士郭嘉的看法,事实也证明他是正确的。
对于乌桓的处置,曹操的独具慧眼,拒绝了大多数人的建议,采纳了郭嘉的建议,虽然乌桓路远,但还是得打,否则后患无穷。
曹操此去亲征,其实风险极大,一个是刘表如果趁机袭取许昌,一个是曹操兵败乌桓,这两个事情发生一件,都是不可挽回的败局。不过,曹操确实不是凡人,此战大捷,并且收获极大,不仅让乌桓从此安定,也断了四州之民对袁氏的归心,从此平定一方,而且还得到了乌桓的精锐骑兵,如虎添翼,为曹操日后做大中原奠定基础。
“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三国志 武帝纪》
结局综上所述,无论是山越、南蛮、氐、羌、鲜卑、匈奴、乌桓等等,他们在三国时期不趁乱入侵,理由就只有一个——“打不过”。当时三国之争虽乱,但是三国的能人辈出,除了袁绍之外,其他霸主都是一言不合就动手的狠角色。
他们不仅仅被打怕了,而且还被这三位霸主施加手段,取青壮成军、迁弱民为农、挟家属为质、立贵族为官、设汉人为监。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如同大钳扼住他们的喉咙,而且每年有青壮成长起来,都会进行控制,他们想逃跑还来不及,又哪里还有入侵之力呢?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