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一个抗倭名将是谁(不为人所知的明朝抗倭英雄们)
明朝的一个抗倭名将是谁(不为人所知的明朝抗倭英雄们)祖家是武官世家,世守辽东,祖承训于万历十年就出任辽东副总兵,当时大明全国共有总兵不到二十人,总兵相当于一个方面军的司令,副总兵仅次于总兵,已是高级武官,祖承训后来有个儿子更加出名,就是袁崇焕手下的一代名将祖大寿。祖承训原来是李成梁的家将,是第一批入朝的先锋,由于轻敌冒进,在平壤遭到了失败,损兵折将,朝廷让他戴罪立功。梅国桢:其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皆负大将之才。后世都对李如松褒奖有加。《明史》“将门有将,得无愧乎”。史孟麟:退虏之功,李如松尚矣。麻贵之力战、董一元之捣巢,是其次也。
明朝的倭乱不是一天两天,所以抗倭英雄有很多。
不过大家熟悉的可能是嘉靖朝的抗倭英雄,而忽略了万历朝,嘉靖朝的胡宗宪、戚继光、谭纶、俞大猷、邓子龙、唐顺之已有许多介绍,这里就不多讲了。
事实上,在万历朝有一场与日本持续七年的大战,这就是万历抗倭援朝之战,是万历三大征之一。由于战事激烈,大明调集全国精兵强将入朝,涌现出了无数的抗倭英雄,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
李如松在第一次抗倭援朝战争中李如松担任提督,实际指挥前线军务,率军取得了平壤大捷,重创小西行长第一军团,并且在碧蹄馆被日军绝对优势兵力包围的情况下全身而退,进退有度,举手投足尽显名将之风,被中日朝三国一时推为第一。不过李如松并没有参加第二次抗倭援朝战争,当时他被调任辽东总兵,回到了他父亲李成梁曾经的属地,遗憾的是,在第二年,也就是1598年,李如松在追击蒙古部落的战斗中中伏,力战身亡,年仅五十岁,大明栋梁就此陨落。
后世都对李如松褒奖有加。
《明史》“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史孟麟:退虏之功,李如松尚矣。麻贵之力战、董一元之捣巢,是其次也。
梅国桢:其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皆负大将之才。
祖承训祖家是武官世家,世守辽东,祖承训于万历十年就出任辽东副总兵,当时大明全国共有总兵不到二十人,总兵相当于一个方面军的司令,副总兵仅次于总兵,已是高级武官,祖承训后来有个儿子更加出名,就是袁崇焕手下的一代名将祖大寿。祖承训原来是李成梁的家将,是第一批入朝的先锋,由于轻敌冒进,在平壤遭到了失败,损兵折将,朝廷让他戴罪立功。
在随后的战役中,祖承训表现勇猛,在攻克平壤之役中他奉命进攻西门,伪装成朝鲜军队麻痹日本守军,随后一举破城,打开了缺口,平壤之战祖承训当记首功。在碧蹄馆之战的前哨站砾石岭战斗中,祖承训和查大受将领率领的明军先锋击败了日军勇将立花宗茂所部,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祖承训也参加了第二次朝鲜之役,不过表现没有第一次出彩,史书记载不多,去世后被诰赠荣禄大夫、左都督、少傅。
查大受辽东副总兵,和祖承训一样,原来也是李成梁的家将。跟随李如松出征朝鲜,在平壤之战中奉命与浙军名将吴惟忠一起攻击城外要塞牡丹峰,顺利完成任务,随后又埋伏在城外日军撤退的道路上伏击日军,击毙日军数百名,参加了碧蹄馆之战,与祖承训一起行动。
李如梅李如松之弟,李成梁第五子,随李如松出征,始终跟随在李如松身边护卫,在碧蹄馆之战中拯救了李如松,当时日军立花宗茂军中勇将小野成幸试图斩将夺旗,率所部直逼李如松,形势十分危险,关键时刻,李如松一箭将小野成幸射落马下,被日军抢回后重伤身死,李如松得以化险为夷。李如梅参加了第二次抗倭援朝,担任先锋。1598年被弹劾罢官,1612年卒。
李如柏李如松之弟,抗倭经历与李如梅基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李如柏是萨尔浒之战中四路出击的明军中的一路统帅,听说杜松、马林两路覆败后,杨镐召回李如柏,随后被弹劾,李如柏即气且惧,最后自尽,尤为可叹。
李如桢李如松之弟,抗倭经历与李如梅基本相同。到后金崛起之后,被拜为镇辽总兵官,辽东战败,被下狱论死,崇祯四年,崇祯皇帝念李成梁勋绩,特免死从军。
董一元抗倭名将,早年镇守西北,与蒙古各部落作战颇有战绩,以总兵之职跟随李如松入朝作战,参加了前后两次战争。第二次战争中,董一元表现勇猛,将日军名将岛津义弘围困得几乎自裁,谁知天不从人愿,军中大炮火药发生爆炸,日军随后反击,董一元先胜后败,被降职论罪,战事结束后官复原职,得以安享晚年。
陈璘水军名将,抗倭英雄。陈璘一生都在南征北战,嘉靖年间他在广东参与平定土匪和抵御倭寇,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率5000广东兵入朝参战,提督水军,在露梁海战中统帅中朝水军与日军舰队展开决战,最终大败日军,这是陈璘最高光的战斗。日军开始撤退后,陈璘不断追击,歼灭了不少日军。战后论功行赏,陈璘第一,刘綎第二,麻贵第三。陈璘被提升为都督同知,世代荫封指挥佥事。
随后陈璘还指挥了播州之役,并最终将播州之乱平定。之后继续率领部队征讨叛乱,在东南威名远播,奉命镇守广东。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病逝,赠太子太保。
戚金戚继光族子,戚家军最后的继承人。跟随总兵刘綎入朝作战,屡立战功,战后升任副总兵。戚金最后的结局非常悲壮,他率3000戚家军和陈策率领的4000四川白杆兵奉命支援沈阳,还没有感到,沈阳已经失陷。陈策和戚金决定孤军救沈,“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在浑河列下阵势,与后金军决战,给后金造成惨重伤亡,“死于枪弩者数千人”,“明之步兵 皆系精锐兵 骁勇善战 战之不退 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在后金优势兵力下,明军最终全军覆没,从此戚家军只留下了传说。
吴惟忠也是浙军将领,戚家军老将,跟随戚继光抗倭,立功无数。率3000浙兵参加第一次抗倭援朝,在平壤之战中奉命攻击城外日军据点牡丹峰,胜利完成任务,自己也左胁中弹受伤,随后因为年老辞职归隐。
骆尚志浙军名将,以勇猛著称,在平壤之战中奋勇先登,胸部中弹仍然死战不退,朝鲜人都为之叹服,“南兵轻勇敢战,故得捷赖此辈”,万历二十二年回国,没有参加第二次战争,被派驻蓟州镇守边疆。
杨元被称为“不世出之名将”,以副总兵之职参加第一次抗倭援朝,统帅左路兵马。在平壤之战中,杨元表现勇猛,攻击平壤西城小西门,颇有斩获。杨元最出彩的时刻是在碧蹄馆之战,当时李如松、祖承训、查大受等5000多明军被4万多日军包围在碧蹄馆,十分危急,奉命带领1000骑兵驻守开城殿后的杨元得到消息,来不及汇合大军,只身率领所部直冲碧蹄馆,在日军背后杀开一条血路,打开了缺口,李如松等才得以全身而退,碧蹄馆一战,杨元可以说居功至伟。
杨元随后也参加了第二次抗倭援朝,率领3000人驻守南原,他面对的是日军名将小西行长军团的49000多人,人数相差16倍之多。杨元力战之后,实在没有坚守的希望,于是突围而走,回营之后,却被提督麻贵参劾,被押解到辽阳,以军法论罪斩首。一代名将,就这样冤枉的被杀,不是死于敌手,而是死于自己人刀下,不得不说可惜。
麻贵万历名将,第二次抗倭援朝的前线指挥。麻贵也是世代将门之后,麻家与辽东李家并称,被称为“东李西麻”。麻贵一生戎马,战功卓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入朝作战,是战场的实际指挥者,经过血战终于击败日军,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麻贵率师凯旋,提升右都督,给予世代荫封。
随后麻贵镇守辽东,万历四十年病辞,死后被赐予祭葬。万历皇帝御口亲称他为“一时良将”。
《明史》:贵果毅骁捷,善用兵,东西并著功伐。先后承特赐者七,锡世廕者六。
以上这些,也只是一部分抗倭名将,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列出,小院有关于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的详细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明朝的灭亡,始于这场四百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三个王朝因此崩溃
万历皇帝为何决定抗日援朝?此战是大明崩溃的开始
万历朝鲜战争(五):明军攻克平壤之战
万历朝鲜战争(七):影响整场战争走势的碧蹄馆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