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毫不夸张地说,康熙皇帝此时对外国的忽略是错失了中国崛起的最后一个良机,在康熙一朝之后,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武器都开始飞速的发展,将中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从此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天朝上国的威风,终至沦为外国的半殖民地。康熙皇帝这么认为也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中国做了这么多年的天朝上国,家底还是很厚的,不和外国频繁且近距离的接触,他很难真正意识到中国此时的落后,另一方面,当时的外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并不算迅速,和中国的差距也不是后来的天壤之别。清朝最后的败局其实从开国时就已经注定了,从顺治皇帝开始,清朝就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将海口牢牢地封锁起来,只允许一小部分商人在特定的地方进行贸易,至于其他的外国人士以及外来物品,中国几乎从不接受。当然,这也不是说清朝就没有翻身的良机,事实上,早在顺治和康熙时期,一小部分传教室就千方百计的弄来了进入中国的允许,然后在皇帝身边侍奉,向他们献上外来的先进武器和物品。如果

公元1840年,英国对大清发动了鸦片战争,在此之前,两国之间除了贸易之外几乎别无往来,因此大清朝的君臣百姓们对英国一无所知,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可是接下来的状况却让他们大吃一惊,英国的先进武器根本不是大清的冷兵器可以匹敌的,不过区区两年大清朝就被打的只能举白旗投降,赔偿了大笔的金银,割让了大片的土地,可谓是狼狈至极。

此时的大清君臣总算是有了些了解英国的动力,道光皇帝让人找来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俘虏,并询问了他一些英国的基本情况,在得知了英女王只有23岁之后,他一连追问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让俘虏大为惊讶,也注定了清朝的悲剧。

这三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说其注定了清朝的悲剧?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1)

闭关锁国,错失良机

清朝最后的败局其实从开国时就已经注定了,从顺治皇帝开始,清朝就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将海口牢牢地封锁起来,只允许一小部分商人在特定的地方进行贸易,至于其他的外国人士以及外来物品,中国几乎从不接受。

当然,这也不是说清朝就没有翻身的良机,事实上,早在顺治和康熙时期,一小部分传教室就千方百计的弄来了进入中国的允许,然后在皇帝身边侍奉,向他们献上外来的先进武器和物品。

如果这时候的康熙皇帝能够及时注意外国发展的迅速,并且积极向他们学习的话,清朝未必会有后来的一败涂地,但是他们此时正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还以为自己依旧是世界的最强国,根本就不把外国的先进技术放在眼里,甚至斥责其是“奇淫技巧”,完全不值一提。

康熙皇帝这么认为也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中国做了这么多年的天朝上国,家底还是很厚的,不和外国频繁且近距离的接触,他很难真正意识到中国此时的落后,另一方面,当时的外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并不算迅速,和中国的差距也不是后来的天壤之别。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2)

毫不夸张地说,康熙皇帝此时对外国的忽略是错失了中国崛起的最后一个良机,在康熙一朝之后,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武器都开始飞速的发展,将中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从此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天朝上国的威风,终至沦为外国的半殖民地。

其实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如果中国真的能够将国门牢牢封死,不让外国人意识到中国此时的落后的话,说不定中国还会有翻身的机会。

彼时英国革命正如火如荼,先进的技术,让他们很多商品供大于求,所以随着遥远的东方大陆也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了使团,试图寻求建交通商。而恰逢乾隆大寿,为了聊表心意,英国人对此十分重视。

但此时的英国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超级繁华的大国,因此乔治三世特地叮嘱马戛尔尼要在不损害国家尊严的基础上入乡随俗,向乾隆皇帝表示尊敬。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3)

为了不让这个天朝上国小看,乔治三世派出了英国最先进的一艘轮船——狮子号军舰,这艘军舰体积十分庞大,还配备着整整六十四门大炮,无一不显示日不落帝国的尊严。

除此之外,乔治三世还给乾隆皇帝送了大量的寿礼,其中不仅有金银珠宝,而且还有织布机、蒸汽机等一系列先进的机器,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的军事武器,这些东西都是当时科技最前沿的珍贵结晶,如果乾隆皇帝能够对其重视起来的话,说不定历史就要改写。

然而,当时的大清,无论是乾隆皇帝还是各位大臣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先进的技术对一个国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只把这些机器当成新奇的玩具,随意拨弄了几下就收之高阁。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4)

对于英国提出的两国全面通商的提议,乾隆皇帝也断然拒绝,他得意洋洋地对马戛尔尼说:“我中华乃是天朝上国,集天地之造化,钟日月之神秀,国内百姓无所不有,用不着英国的出产。”

马戛尔尼被乾隆的狂妄气的七窍生烟,根据他这段时间的观察,清朝这个所谓的天朝上国早就不复昔日的荣光,可乾隆皇帝居然还如此狂妄,不把日不落帝国放在眼里,不仅强迫英国使团行三拜九扣礼,而且还拒绝了他们的提议,这简直就是挑衅。

马戛尔尼回到英国之后,将自己在清朝的所见所闻都讲述给了乔治三世等王公贵族,这无疑击破了乔治三世等外国领导者对中国的种种传奇想象,也让他们初步失去了对中国的敬畏。

半个世纪之后,英国的军舰再次拜访了中国,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是带着坚枪利炮强硬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5)

三个问题,贻笑大方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朝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中国此时的虚弱,在英国人的坚强利炮之下,自视甚高的八旗军团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只能节节败退,英国一路高歌猛进,攻下了清朝的大把领土。

此时在位的道光皇帝被英国的强盛吓破了胆,赶紧派人前去和英国和谈,为了顺利送走英国的这群大爷,他不仅反手一刀流放了立下虎门销烟功劳的林则徐,而且还割地赔款,开放港口,丢尽脸面的给英国赔礼道歉。

英国的士兵志得意满的离开了清朝之后,道光皇帝长长舒了一口气,同时他也意识到此时的英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他们无法企及的地步,为了了解英国的种种国情,他特地让人带来了鸦片战争中他们俘虏的英国士兵,并向他们询问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6)

让这些英国俘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道光皇帝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英国在哪里?”要知道自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之后,整个世界的版图就渐渐为人所知,外国的普通人随便花点钱就能买到一张世界地图,可道光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连帝国的位置都不知道,这是何等的荒谬?

不过小命握在人家手里,这些俘虏也不敢不说,等到他们说完了英国的所在之后,道光皇帝又问起了英国此时在位的君主,说起本国的君主,这些俘虏倒也十分自豪:“我们的君主是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王。

女王?清朝君臣大为惊诧,在男尊女卑深入人心的清朝,女性的能力一直被贬低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在道光皇帝眼里,女人就只有相夫教子的能力,让她们统领一国的话,简直就是笑话。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7)

一个女王能有几分本事?道光皇帝瞬间放松了下来,不过鉴于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优秀的女性执政者,远有武则天竟有孝庄太后,所以他还是谨慎的问了一句:“这个女王今年多大了呀?”

“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今年已经23岁。”

道光皇帝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在中国,男子20岁才算及冠成年,一个18岁就登上皇位的女子能有几分手段?道光皇帝本人而立之年才登基,处理政事时尚且需要大臣帮助,更何况是维多利亚?她登基不过五年,形势必定不稳,这还有何可虑?

道光皇帝终于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他得意洋洋,满面轻松,一连问了关于维多利亚女王的三个问题。

“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维多利亚女王在各位大臣的辅佐之下登基为帝,所下的政令都会由各位大臣投票决定,因此大英帝国从无纰漏。”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8)

这些俘虏本以为道光皇帝听了这话之后会忌惮,比起清朝的君主专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可要先进的多,可没想到道光皇帝却不屑的一笑,连政令都要被大臣们左右,这个所谓的英国女王也不过如此。

所以接下来道光皇帝又问了一个轻挑的问题:“女王有无匹配?”

“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一年之后就成婚,如今儿女双全,婚姻极为美满。”

道光皇帝听了之后惋惜的叹了口气,对左右的大臣说:“朕本来还想着,英国女王只有23岁,如果没有成婚的话,朕倒是能够纳她为妃,如此两家并一家,还愁什么刀兵相向?”

这话说得实在是自恋,底下的英国俘虏被气得七窍生烟,道光皇帝此时已经年过四十,后宫里还有皇后妃嫔,他究竟哪来的脸要纳一国之王为妃?他到底能不能明白英国在如今世界的地位?

好在道光皇帝也没有往惜太久,他接着又问:“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道光皇帝问这个问题也是有其原因的,在他的思想中,一个女人没什么本事,但她的丈夫如果家世出众能力惊人的话,那也是个大敌,值得好好防备。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9)

但英国俘虏的回答却让他大大放松:“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是德国王子,被称为阿尔伯特亲王,按照法律,他并没有参政的权力,英国的大权还是掌握在女王陛下手中。”

这话一出,满座尽欢,在清朝君臣眼里,一个没有丈夫帮忙的女子能有几分本事?英国这次的胜利纯属是走了狗屎运,清朝无需将其当做心腹之患,咱们依旧是天朝上国!

喜悦之下,道光皇帝大手一挥,让人释放了英国的俘虏,这几个俘虏通过道光皇帝的这三个问题见识到了他的狂妄自大,纷纷觉得清朝迟早要完,回去之后其告知了英国民众,从此,清朝就成为了英国眼中的一块肥肉,三不五时的就要被啃一口。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10)

节节败退,屈辱百年

放走英国俘虏之后,道光皇帝和大臣们继续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想象之中,肆意玩乐,但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连串的大耳光。

数年之后,英国借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军队被打得鼻青脸肿落荒而逃,道光皇帝只能再次出面谦卑求和,又付出了一大票的土地和金银,这才将英国人送走。

然而英国的接连胜利让其他国家也眼红不已,日本紧随其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派出了训练已久的北洋水军,结果全军覆没,清朝不得已之下,只能向昔日的弹丸小国割地赔款,付出了极其深重的代价。

其他国家一看瞬间就起飞了,既然日本这么一个小国家都能将清朝打得满头是包,还得到那么多好处,那我们凭什么不能呢?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11)

从此,西方刮起了一股瓜分中国的热潮,各国列强闻风而动,要么通过施压,要么通过战争,从中国摄取了无数的利益。

清朝统治腐败不堪,统治者沉迷享乐,国家总体实力低下,多重夹击之下,中国根本就没有反击的能力,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国人民遭受了近百年的苦难,洋人们在中国的土地上作威作福,对中国人民百般折磨羞辱,哪怕是在清朝灭亡之后,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好转,各国列强瓜分土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这百余年来,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深重苦难,其中种种血泪,令人不堪回首。

道光对英国女王评价(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3岁后)(12)

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清朝早已成为了当年的夜郎国一味地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错失了与世同进的机会,以至于鸦片战时期一败涂地,从此开启了中国百余年的屈辱史。

但就算是这样,道光皇帝也没有清醒过来,在得知维多利亚女王只有23岁,是他追问的三个问题堪称是鼠目寸光,贻笑大方,一国帝王尚且如此,怎怪大清一败涂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