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最具代表的饮食(景致记录唐朝宫廷甜点)
敦煌最具代表的饮食(景致记录唐朝宫廷甜点)据说,泡儿油糕在唐朝名叫“见风俏”,是宫廷甜心。这当儿,来了两拨年轻人,她们一进店就点泡儿油糕。我这才发现,菜单第一排就是泡儿油糕,我也跟风点了一份。我只好问她有什么馅的。她推开冰柜的盖子,让我自己挑选。冰柜里的饺子,一大袋一大袋,全用透明的塑料袋装着。每一个饺子,都包得极其漂亮。并且,每一个饺子都跟复制粘贴一般,一模一样的,看着像机器一气呵成制作的。老太太随手拎起一袋,让我看上面的字,她说,这些饺子都是他们手工包好,放在冰柜里的。她不认识字,让我自己看。说罢,她陆续拎出很多袋饺子来。我不好意思起来,赶紧挑了白菜饺,又点了一杯杏皮水。我吹着空调,喝着冰凉的杏皮水,等着老太太慢吞吞地取饺子、慢吞吞地煮饺子。
#敦煌#如果不是在登鸣沙山时,将鞋子走坏,我肯定不会利用等待看《敦煌盛典》的时间,去敦煌市闲逛。
我买好了鞋,时间还有富裕,就索性去美食一条街逛逛。或许是太热的缘故,美食街上行人稀少。
在美食街上没走多久,我感到太阳晒得太热。恰巧,街边有一家饺子馆,窄窄的门面,看上去干净整洁,我走了进去。
老板是一对老年夫妇,瘦瘦的。他们和气地问我吃什么。我进来的目的是“避暑”,可这里是小吃店,总得吃点什么。我看着各式馅料的饺子菜单,随便点了一样。谁知,老太太居然说没有。
我只好问她有什么馅的。她推开冰柜的盖子,让我自己挑选。冰柜里的饺子,一大袋一大袋,全用透明的塑料袋装着。每一个饺子,都包得极其漂亮。并且,每一个饺子都跟复制粘贴一般,一模一样的,看着像机器一气呵成制作的。
老太太随手拎起一袋,让我看上面的字,她说,这些饺子都是他们手工包好,放在冰柜里的。她不认识字,让我自己看。说罢,她陆续拎出很多袋饺子来。
我不好意思起来,赶紧挑了白菜饺,又点了一杯杏皮水。我吹着空调,喝着冰凉的杏皮水,等着老太太慢吞吞地取饺子、慢吞吞地煮饺子。
这当儿,来了两拨年轻人,她们一进店就点泡儿油糕。我这才发现,菜单第一排就是泡儿油糕,我也跟风点了一份。
据说,泡儿油糕在唐朝名叫“见风俏”,是宫廷甜心。
泡儿油糕,用一次性塑料盘子盛着。老太太端上桌,说要趁热吃,即便是打包带走,用这盘子装着,也不会被挤坏。
泡儿油糕的表皮蓬松酥脆,鼓着一个个小泡,犹如一粒粒珍珠。它们的个头,跟重庆小笼包差不多。我咬上一口,只听得泡泡嚓嚓开裂声,松松脆脆,在掉落的瞬间,就已经融化掉了,吃起来感觉甜而不腻。
据说,泡儿油糕制作比较麻烦,虽说工序不外乎是烫面、揉面、包馅。可是,制作过程还是有讲究的:面要揉得软硬适中;捏饼成形后,用手拍打,力度也有讲究;此外,油温、火候,也都有讲究。这些都做完美了,油糕才会起泡起酥,令人惊喜。
无意之间,我找到了敦煌十大名小吃之一,真是开心。
下午五点十分左右,我预备回宾馆,这条路却根本没有出租车经过。只好叫了网约车,我盯着地图看,发现那辆网约车,每每快开到等车点时,它就自动拐去附近的小巷子,兜一个圈子再靠近这里,然后再拐出去,又兜一个圈子。如此来回折腾,二十分钟就过去了。随着这条道上的出租车多了起来,网约车也终于到了。
一上车,我就告诉网约车师傅,他不停地兜圈子,真令人着急。网约车师傅却说:“在我过来之前,你有没有看见别的出租车?”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巧,我碰到出租车限行,限行的结束时间是下午5点30分,所以,在下午5点30分之前,出租车都不敢走这条路,只能四处兜圈。
出租车限行?难道是给旅游车让道吗?不管怎样,好在看演出的时间足够。
晚上在鸣沙山的后山,看《敦煌盛典》。坐在空旷的露天,头顶漆黑的天空中,小星星闪闪烁烁,一弯新月出奇地清亮。看演的过程中,座椅会移动,演员会从观众席的过道里跑上舞台。座椅旁的窗户里,还有扮演飞天的美女在婆娑起舞。舞台效果呈现得十分地好。可惜,那个爱情故事,我不大喜欢,总觉得未免有些落了俗套。
我一个外地人,浮光掠影逛敦煌,吃名小吃、遇限行、看露天演出。满是回忆的敦煌月牙泉鸣沙山之行,到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