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日本有多少种型号的坦克(二战时日本为何没有生产重型坦克)
二战期日本有多少种型号的坦克(二战时日本为何没有生产重型坦克)直到战争后期研制的三式、四式/五式中型坦克则是为了“本土决战”用的,三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18.8吨,1945年初才研制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四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8吨,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其战斗全重达到了约35吨,那时日本已是“秋后的蚂蚱”,四式坦克仅造出几辆,五式坦克仅造出样车,还未来得及在战场上“露脸”,日本就战败投降了。三是受资源因素的影响。重型坦克与轻型坦克相比一方面要消耗更多的钢材,另一方面,在作战使用中要消耗更多的油料。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本土资源极其有限,加之战争初期轻型坦克已经能够满足日本陆军作战的需要,因此日本将做为重要战争资源的钢铁和燃油,重点保障给日本的海空军,从而使重型坦克的研究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是受其本国军事理论的影响。二战期间,日本军队通常以战车中队或者联队的形式编制在各作战师(旅)团的编成内,一直把
诺门坎战役经典镜头:两辆弹药耗尽的日本89式“轻型”坦克想俘虏一辆陷在沼泽里的bt-7中型坦克,就拼全力把bt-7拽了出来,结果,bt-7刚爬出沼泽,就把两辆日本坦克拽着往苏军方向而去。两辆日本坦克全力后退,居然没拉过bt7。那么二战日本为何没有生产重型坦克呢?
二战时包括二战爆发以前,日本也有所谓的重型坦克,如91式95式重型坦克。只是以日本的标准衡量,91式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18吨,拿今天的标准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95式坦克仅生产4辆,95式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26吨,比91式重型坦克增加了8吨。按照世界上通常的划分方法,它只能算是中型坦克,而按照日本军队当时的划分方法,战斗全重在20吨以上,甚至接近20吨的,都算作是“重战车”。这种坦克与德美苏英等国相比,无论是装甲防护还是车辆的吨位,连这些国家的中型坦克也无法相比,也就相当于轻型坦克的水平。
91式
二战期间日本没有研制和装备真正意义上的重型坦克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受其本国军事理论的影响。二战期间,日本军队通常以战车中队或者联队的形式编制在各作战师(旅)团的编成内,一直把坦克做为步兵进攻的支援武器使用,执行反步兵任务,而并非像苏德那样把坦克作为独立的突击力量而单独编组,并重点用于与敌方坦克进行作战,因此,坦克的装甲防护仅以能够抵御步兵武器为标准,同时,其火炮多为膛压较低的短射管炮,而炮弹则以反步兵和土木工事的榴弹为主。
95式坦克
二是受作战对象反坦克能力的影响。二战前期,由于日本的作战对象与德国完全不同。日本军队主要是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军队为作战对象,这些国家由于比较落后,不仅缺乏甚至没有装甲部队,甚至这些国家的陆军连最基本的反坦克武器都非常缺乏,这一方面使日本仅使用轻型坦克就能做到所向披靡,另一方面,也由于没有作战需求从而限制了日本对研制重型坦克的重视,直到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与美国进行岛屿争夺战时,才顿感自己的坦克根本无法与美军的坦克抗衡,转而加强了重型坦克的研制,但已经为时已晚。
三是受资源因素的影响。重型坦克与轻型坦克相比一方面要消耗更多的钢材,另一方面,在作战使用中要消耗更多的油料。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本土资源极其有限,加之战争初期轻型坦克已经能够满足日本陆军作战的需要,因此日本将做为重要战争资源的钢铁和燃油,重点保障给日本的海空军,从而使重型坦克的研究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直到战争后期研制的三式、四式/五式中型坦克则是为了“本土决战”用的,三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18.8吨,1945年初才研制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四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8吨,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其战斗全重达到了约35吨,那时日本已是“秋后的蚂蚱”,四式坦克仅造出几辆,五式坦克仅造出样车,还未来得及在战场上“露脸”,日本就战败投降了。
五式坦克
可以说,日本装甲部队的发展是由于其战争能力和决策层对战争形式把握不当造成的,根源是战略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