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兰不把蓉姐归到自己名下(明兰对蓉姐不公平)
为何明兰不把蓉姐归到自己名下(明兰对蓉姐不公平)吃的喝的也都是按嫡女的规矩。教她看账管事,读书写字,还为她请了教书先生,蓉姐是朱曼娘的女儿,虽然名义上是侯府的庶女,实际上只能算是顾廷烨的私生女,连顾家的族谱都没有资格上。幸好她遇到了明兰这位嫡母,事无巨细的照顾她,
编辑丨摸鱼的小哪吒
排版丨说书的李美人
让自己的儿子娶公主,却让蓉姐嫁嬷嬷的孙子,明兰是真的对蓉姐好吗?之前曾经说过,蓉姐的结局嫁给了常嬷嬷的孙子常年,
很多人质疑,主人家嫁到了下人家,算得上什么好姻缘?
蓉姐是朱曼娘的女儿,虽然名义上是侯府的庶女,
实际上只能算是顾廷烨的私生女,连顾家的族谱都没有资格上。
幸好她遇到了明兰这位嫡母,事无巨细的照顾她,
教她看账管事,读书写字,还为她请了教书先生,
吃的喝的也都是按嫡女的规矩。
蓉姐差点被亲娘曼娘掐死,也是明兰及时赶到,救下了她一命。
第二次宫变时,明兰义无反顾地将蓉姐和团哥推进了密室,
独自挡在外面支撑着侯府,蓉姐也真心的叫出了第一声“母亲”。
这么看来,明兰是真心疼爱蓉姐的,
那为什么却让她一个侯府女儿,嫁给常嬷嬷这个下人家的孙子呢?
首先,这个说法就是错的,常嬷嬷从来没有卖身为奴,
她是好人家出身,父亲以前是秀才,后来才家道中落,
常嬷嬷第一个女儿夭折了,就辗转到了白家,
做了顾廷烨母亲白氏的奶娘。
因为常嬷嬷做事妥帖,白家老爷不止一次说过,
让常嬷嬷夫妇俩都进白府做事,
但她宁可少落些好处,也婉拒不从。
原著中,从白氏嫁进顾府时,常嬷嬷就不再继续照顾她了,
回到了老家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中间许多年,也从来没有找过顾廷烨。
并不是她在外面的日子过的有多好,
后来她还与明兰说过,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之所以不来投靠顾廷烨,其实是为了她的儿孙后辈,
小说里的背景是,只要家中长辈入了奴籍,
那后代考科举就会很艰难,就算考上也会遭人指指点点。
由此可见,常嬷嬷其实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老人。
她的儿子不争气,早早过世了,
但她的孙子没有辜负她的一片苦心。
常年读书的天分极高,行事也光明磊落,
言谈举止之间颇有古君子之风,连长柏都对他称赞有加。
不仅有天分,常年读书也很刻苦,小小年纪就中了进士,
官运一片亨通,未来绝对前途无量。
蓉姐虽然是侯府庶女,但因为曼娘的歹毒心肠,
身份上还是有个污点的,若一味的追求权贵,婚后难免受气。
嫁给常年就不一样了,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婆家人员简单,未来的婚后生活一定差不到哪去。
在明兰的观念里,择偶的标准一直不都是如此的吗?
原著中,和长柏关系最好的不是顾廷烨,而是齐衡。
小公爷第一次来盛家学堂读书时,就喜欢上了明兰,
当时的明兰还没张开,一张圆乎乎的小脸上扎着两个啾啾,
看起来非常可爱。
小公爷仗着地理优势,常去明兰跟前献殷勤,
比如去老太太的院子里蹭吃蹭喝啦,
缠着明兰让她给自己做鱼汤喝啦,
还经常让好朋友长柏帮忙给明兰带东西。
比如剧中齐衡送给明兰的大阿福,原著中就是托长柏帮忙带的。
长柏非常欣赏小公爷,他认为小公爷虽然是公爵嫡子,
但上进知礼,人品贵重,十分难得。
因此在他内心也希望齐衡能和六妹妹走到一起。
但是面对这个大阿福,明兰却多番拒绝,
还说出了男女应该避嫌的一番道理,
引起了长柏的深思,在那个礼法森严的时代,
一个是齐国公府的嫡子,一个是五品小官家的庶女,
盛家又一直自诩书香门第清流人家,怎么会给高门贵族当妾呢?
长柏听了明兰的话,低头喃喃了一句,
要是六妹妹和自己是一母同胞就好了。
有一次,齐衡拉着长柏去参加宴会,
席间大家都在说海家家训不让纳妾,长柏这个海家女婿不好当。
长柏没什么反应,冷漠的说了一句,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哪好做子女的在外随意议论的。”
这句话不仅是在怼开海氏玩笑的人,同时也是说给齐衡听的。
齐衡接话道,
“若我自己争气,搏出了一番前程,
也未必不能和喜欢的女子长相厮守啊。”
这时长柏说,
“礼法森严,只希望你在搏出前程之前,
别让心爱的女子先损失了名声”。
在那个时代,女子的名声重过一切,
男子还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机会,
女子的名声一旦被毁,要付出的就是一生的代价。
荣飞燕之所以被家族逼得自缢,就是因为嘉成县主找人劫走荣飞燕,
破坏了她的名声,如果家里人选择纵容,那家族所有女子都会被连累。
因此,心中一直有一条红线的长柏,时时刻刻都在担心齐衡,
因为一时意气坏了明兰的一生。
盛紘一生都在为了振兴盛家努力,为人做官都小心谨慎,
盛长柏比盛紘更加清醒,心中时刻保持警醒。
正因为盛家几代人共同的努力,盛家后来才会发展的那么好。
其实长枫的婚事本来是王若弗操办的,
毕竟要相看儿媳妇,盛紘这个公爹出面多少是有点不方便。
但是他又不放心王若弗,一是怕她故意给长枫找不好的人家
,二是觉得她眼光不好,因此就给王若弗定下了硬性要求,
家世不需要太高,毕竟长枫只是个庶子,
又没有功名在身,人家也不一定能看得上。
最重要的是要端庄贤淑,品行优良。
如果性格能泼辣点就更好了,
这样一来既能替长枫撑的住场面,
又能管得住长枫不让他风花雪月的胡来。
但是王若弗不干了,这样的要求,不如直接给长枫找个娘来的更快。
这下子盛紘又找到了盛老太太,希望她出面帮长枫相看相看,
盛老太太不愿意掺和到他们夫妻俩中间,拒绝了盛紘,
于是长枫的婚事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本来盛紘是想等长枫考取了功名之后,再替他张罗婚事的,
没想到柳家的女儿婚事出了岔子,柳家是世家大族,
能跟他们结亲一直是盛紘可望不可即的事。
就这样,柳氏媳妇进了盛家的门。
刚开始,夫妻俩互相看不上眼,柳氏嫌弃长枫轻浮不正经,
长枫嫌弃柳氏颜值不达标,
据小桃说,新婚当晚,新郎官掀了盖头之后,
踉踉跄跄的走出了房门,表情比林噙霜被赶到庄子上时还凝重。
其实柳氏长得也没到丑的没眼看的地步,只是没长在长枫的审美点上,
小夫妻俩 感情不好,王若弗开心了,盛紘可不干了,
每天按吃饭的顿数教育长枫,祖母也说全都是他的不对,
顺理成章的把他屋里的四个通房都发落到庄子上去了,
亲娘在庄子上受罪,妹妹也嫁了人,
长枫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孤独过
每天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就在长枫日子最难过的时候,柳氏朝他敞开了温暖的怀抱,
据小道消息说,在某次长枫再一次挨骂之后,
柳氏端着宵夜去书房安慰丈夫,
长枫就埋在媳妇儿怀里痛哭了一场,跟个小孩似的。
第二天这俩人就好的像蜜里调油一般了。
后来柳氏将那四个通房又领了回来,长枫感念她的贤良,
反而跟她更加要好了,将通房又散了两个,只留下了两个老实本分的。
在柳氏的约束下,长枫逐渐“改邪归正”,
最终也考上了进士功名,两个人好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