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苏轼的诗句和诗意(苏轼诗词赏析6)

关于苏轼的诗句和诗意(苏轼诗词赏析6)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成语出处是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诗文如下: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关于苏轼的诗句和诗意(苏轼诗词赏析6)(1)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找出规律。

作为北宋第一大文豪,他不仅留下了无数诗词名篇,还是一位成语的高产者,好多成语都出自他的诗词,这样的诗词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

本文选取三个成语:河东狮吼、明日黄花、 俗不可医的出处供大家欣赏。

关于苏轼的诗句和诗意(苏轼诗词赏析6)(2)

一、河东狮吼

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成语出处是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诗文如下: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黄州向好友吴德仁致意的简寄诗,以戏谑笔调,分别勾勒了吴德仁、陈季常和作者自我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深厚友谊。此诗写得机趣横生,风采华妙,音节琅然。全诗叙事挥酒自如,在叙事中插入景物描写,用典精切浑化,通篇兴会淋漓。

开头四句自述境况,自嘲中感慨华年流逝而难返。

接下四句戏语陈季常,言其尚清谈和惧内情况。东坡善诙谐,诗中亦可略见一斑。自嘲已之烧丹无功,好友陈慥学禅不得真义。谈到陈慥与妻子的学禅情形,既生动诙谐,又表达了对老友宽厚亲切的感情。“河东狮吼”之语由此而来(本意并非后世所传)。诗中的诙谐实有两方面,一面是对自己和好友的戏笑,充满生活本真的趣味;另一面却又是沉痛的。

再下四句调侃吴德仁,说他酒肉自得仙,家修忘家禅。又下四句描写吴德仁的隐居生活,即有田不用己种的清闲,清溪花屋的幽静,醉卧落花的洒脱。最后八句有几层意思:一是说自己曾游清泉寺,打算去访问吴德仁(准备好了布袜行缠),但不胜酒力(饮酒过多),只好兴尽回船。

“稽山不是无贺老”作者施以概括,则有了两层含义:一是指贺知章辞相归隐会稽山事,二是指与吴德仁彼此不识面而感到遗憾,相信来生铜驼陌上少年相会,定要一笑千年。

末尾四句感慨人生的机缘,蕴含丰富的哲理。惟伤心人方能豁达,在这充满机趣的嬉笑里面,深隐着他对人间如梦的体会,也蕴含着他在参禅学道中悟得的哲理。诗人写吴德仁为主,写陈季常和自我为辅,结尾又自然将三人绾合。

全诗妙笔生趣,挥洒自如,风采华丽,意韵深远,读来琅琅上口,痛快淋漓。

典故:

陈季常:黄州新洲三店街,宋朝时叫龙丘,其父在北宋时官至太常少卿、工部侍郎。陈季常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所以怀才不遇,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黄冈县志·古迹》载),就“遁”在今三店街,即龙丘。那时像这种人即使隐居也有钱,他喜欢歌妓(“妓”很难听,但歌妓绝非今天的妓女),家里养了一大群,“每逢客至,必以歌妓宴客”(即为客人演出)。他老婆叫柳月娥,是个大“醋坛子”,平时她左右不离老公,严防出“事”;但那时女人地位低,有客来她就得回避,但她有她的办法,每当陈季常陪客至酒酣耳热时,她就在邻房用木杖猛敲墙壁,大呼小叫,陈季常很丢面子。

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黄州,慕名造访陈季常,见陈妻如此厉害,就作诗戏他:龙丘居士也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河东是古郡名,柳姓是河东望族,狮吼在佛家比喻威严,陈季常好谈佛,所以苏轼这么写。从此“河东狮吼”就比喻凶悍的妇人。后广为传播,成了成语。

关于苏轼的诗句和诗意(苏轼诗词赏析6)(3)

二、明日黄花

明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之后,黄花:指菊花。明日黄花的意思是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引申为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又多用于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出自宋朝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诗文如下: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此诗写重阳赏菊,就地取材,寓意于菊花、蝴蝶,又借秋色表现诗人年老而乐天的情怀。最后一句其实是想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暗示自己就如同明日的菊花一样。全诗精细收敛,清秀细密,总体较为清逸,但也有老健疏放如杜诗者。

关于苏轼的诗句和诗意(苏轼诗词赏析6)(4)

三、俗不可医

俗不可医,意思是俗气已深,不可救药。出自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文章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作者以自嘲、戏谑的语气,幽默诙谐地写出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同时传达了自己远离世俗、清高自洁的美好品行。

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