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清代广州1683年,康熙宣布年“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应尽行停止”,长达29年的海禁解除了。随后,康熙在第二年在开放了松江(上海)、宁波、泉州、广州四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并且在相应的省份设置了海关,来管理对外贸易的事情。从此,海关制代替了市舶司制。海关会在对外贸易中征收两种税收,一是船税,税率大概是0.53%;二是货税,其中进口税是16%,出口税是4%。多为对比,明朝在“隆庆开关”之后的进口税是20%。当然,明朝有官方组织的郑和下西洋这个壮举,许多人将之看作明朝开放的象征。实际上,郑和下西洋并非民间贸易,只是明朝向海外派遣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以耀武扬威,打造“万国来朝”的虚假景象。郑和下西洋不仅没有加速工商业的发展,反应因为“回赐”过多,导致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国内物价飙升,对明朝经济是一个重大的打击。郑和下西洋虽然增加了对印度洋的了解,但是基本只限于部分官员和船员之间,在嘉靖年间,明朝官员就

一般书籍和人们都会认为是清朝的“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但是在深入阅读了更多的书籍之后,我发现近代以来,除了中国之外,其他的土耳其、印度、波斯、阿拉伯等传统的大帝国都远远落后于西方,而这些国家并未采取“闭关锁国”。再后来,我也发现了,清朝并未中断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那么“闭关锁国”又如何谈起呢?

一,清初海禁和明朝海禁的对比

清朝最为封闭的时间大概是顺治时期。从1644年入关到1655年,清朝并没有禁止民间的对外交往。到1655年,清朝的主要敌人变成了盘踞东南地区的郑氏集团,为此开始推行了“海禁”政策。海禁政策一直到1683年平定台湾之后才全部撤销,清朝一共推行了海禁有29年。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1)

关于“海禁”的原因,清初和明初的都是相近的。首先,在根源上,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国家,对海外物资的需求并不大,甚至可以说不需求;其次,开国之初,在海上面临着威胁。明初海上有方国珍、张士诚的残余势力活动,他们沦为海盗、勾结倭寇侵犯沿海。清初则有郑氏割据在台湾和福建沿岸。明初和和清初推行海禁政策内容也是相差无几的,如禁止百姓对外贸易、私自出海。为了防止沿海居民和敌对势力混杂,明初禁止百姓出海打鱼,制造船只,而清初实行了“迁海令”,将百姓内迁30—50公里。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2)

不过,初期之后,明清的政策却迥然不同。明朝继续推行了海禁政策,长达200年,而清朝统一内地后就废除了海禁。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明朝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具有很强的保守、封闭思想。而清朝的建立者是游牧—渔猎民族,对贸易的需求更大。二是明朝沿海一直有倭寇、海盗横行,清朝的沿岸相对安宁。当然,明朝的海禁也是导致海盗产生的一大重要因素。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3)

当然,明朝有官方组织的郑和下西洋这个壮举,许多人将之看作明朝开放的象征。实际上,郑和下西洋并非民间贸易,只是明朝向海外派遣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以耀武扬威,打造“万国来朝”的虚假景象。郑和下西洋不仅没有加速工商业的发展,反应因为“回赐”过多,导致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国内物价飙升,对明朝经济是一个重大的打击。郑和下西洋虽然增加了对印度洋的了解,但是基本只限于部分官员和船员之间,在嘉靖年间,明朝官员就已经不清楚东南亚的局势。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4)

历史教科书上的郑和下西洋地图和简介


二,康熙到清朝中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1683年,康熙宣布年“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应尽行停止”,长达29年的海禁解除了。随后,康熙在第二年在开放了松江(上海)、宁波、泉州、广州四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并且在相应的省份设置了海关,来管理对外贸易的事情。从此,海关制代替了市舶司制。海关会在对外贸易中征收两种税收,一是船税,税率大概是0.53%;二是货税,其中进口税是16%,出口税是4%。多为对比,明朝在“隆庆开关”之后的进口税是20%。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5)

清代广州

为了鼓励对外贸易,康熙还时常宣布减免关税,如规定征收欧美商船船钞,比日本的船税少20%,1684年又规定再减20%,并且日本船只也同样推行。康熙时期的对外贸易是迅速发展的,从停靠在广州海面的外国船只数量可以看出。1686年有29艘洋船,到1716年有81艘。根据日本长崎交易所统计,1683年到日本的中国船只有26艘,到1688年到达了194艘。而来日本限制中国船只数量,才导致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下滑。当时中国可以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主要特点是“西洋来市,东洋往市,南洋互市”。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6)

清朝并没有直接管理贸易,而是通过中介行商进行管理,也就是“以官制商,以商制夷”。行商就是专门经营海外贸易的洋行商人,最早出现在1686年。他们主要有三大职能,(1),代替清朝征收关税,如果出现了偷税、漏税、欠税现象,也要由行商负责;(2),作为中国和外商的中间人,可以代理外商到中国销售货物,也可以代理外商到中国采购货物;(3),具有一定的外交职能,是清朝和外国进行了外交的中间人。根据史料记载,广州的十三行曾经代理清朝向欧洲国家大规模进口大炮,以加强军事实力。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7)

十三行

康熙后期开始,清朝对贸易的限制开始加强了。康熙晚期,每年出海南洋的船只超过了1000多只,但是“回来不过十之五六,其余悉卖在海外”。于是康熙在1717年禁止船只出海南洋,直到雍正五年(1727年)才宣布撤销。不过在这10年中,只是禁止了中国船只到达南洋,并未禁止到达日本等国,而南洋、西洋各国船只到达中国贸易是没有被禁止的。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8)

在乾隆后期,开始推行了“闭关锁国”。所谓的闭关锁国就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乾隆皇帝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也就是让广州十三行垄断全国的贸易。实际上,浙江、福建、江苏地区依然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之后,清朝的“一口通商”政策越来越严格。嘉庆和道光年间,分别颁布了《民夷交易章程》和《防夷八条》,主要内容有:不许夷人在广州过冬;夷人在广州只能住在行商各馆;禁止内地民人借领外夷资本;禁止夷人雇请内地之人为其传递信息;派兵于洋船收泊进口处加强稽查,俟其出口后方能撤回;严禁夷人进入中国内地等。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9)

清朝的“闭关锁国”从1757年开始,到1842年被迫结束,实行的时间80多年。在这80年中,中外贸易的限制越来越多,但是民间贸易从来没有禁止过,在广州依然可以进行“一口通商”。中国在和西方的贸易中,中国依然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鸦片战争之前,沿岸的商船总数达到了10000艘左右,约有150万吨,仅次于英国,位居世界第二。除此,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许多贸易点,能够和朝鲜、俄罗斯、哈萨克等国进行正常贸易。在闭关锁国后,陆上贸易一直实行(在特殊情况下关闭),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亚洲贸易对象,占据俄罗斯整个贸易的三分之一。

三,清朝时期的“西学东渐”

清朝中前期的开放政策不仅表现在对外贸易方面,还表现在了文化方面。在明朝后期,有西方的传教士等到中国传播基督教,但是开始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到了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清朝初期则延续这个势头,清初来中国传教的外国教士更多,著名的有汤若望、南怀仁等。汤若望曾经帮助清朝制定了新的历法《时宪历》,在清朝担任钦天监监正、太仆寺卿、太常寺卿等官职。他在中国写下的天文学著作达到20多种。鳌拜专权期间,杨光先挑起了历法之争,导致汤若望北被革职下狱。康熙亲政后,恢复其历法,并让南怀仁继续制作历法。南怀仁在北京用西方先进科技知识改造天文观察台和仪器,是西方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科学知识结合的典范。之后,清朝制定历法的“钦天监”一直是洋人。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10)

汤若望

明末清初时期,西方的数学著作传入中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朝时期有利玛窦传入了《几何原本》,《实用算术概论》等。后来邓玉函、罗雅谷带来了三角函数、波兰传教士穆尼阁带来了对数概念。而中国的学者也开始研究西方的数学,出现了薛风祚、王锡阐、梅文鼎、明安图等学者。康熙皇帝全力支持西方数学的传播,他组织编成了《数理精蕴》53卷,是第一部全面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数学精华,并且有比较性的研究。该书成为清代习算学者必读之书。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11)

康熙御用《几何原本》(满文)

清朝的地图测绘也基本采用西方传教士,1689年的尼布楚谈判时,康熙就就使用的西方人的画的亚洲地图。由于感到对北方地理认识的缺乏,康熙组织了一次全面的测绘活动,绘制全国最新的版图。他们从广州购置最新的仪器,奔跑于全国各地,耗费了10年,最终到1708年绘制出了《皇舆全览图》。该地图包括黑龙江、西藏、台湾、哈密等地,采用经纬度测量和三角测量,是当时世界最好的亚洲地区地图。后来乾隆灭准噶尔汗国之后,又组织人测绘了新疆地图,编成《皇舆西域图志》。乾隆还组织传教士绘制了康熙《乾隆内府舆图》,该图北到北冰洋,南到印度洋,西到地中海和波罗的海,东到太平洋,是当时世界最完全的亚洲大地图。李约瑟称赞说:“中国在制图方面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12)

《皇舆全览图》

当然,在清朝中期,清朝的文化政策也走向了封闭。1720年,因为罗马教廷间和中国发生了礼仪之争,康熙帝就禁止了天主教,不允许外国传教士进入内地传教,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不过,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却比较兴盛,中国的理学在清朝传入了日本,日本的文学也在乾隆时期进入了中国。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13)

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大规模传入了西方。18世纪,欧洲兴起了启蒙运动,许多学者主张建立法治的“开明专制”,清朝的君主被他们视为开明君主的典范。法国的伏尔泰十分欣赏中国,他称颂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政治开明、道德高尚。当时的欧洲兴起了“中国热”和早期的汉学。不过到1789年之后,中国热就消失了。实际上,清朝时期的西方文化已经全面超越了清朝,尽管如此,当时清朝的某些方面还是值得西方人借鉴的。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14)

“中国热”下的装饰


结语

著名的清史学者李亭治说:“不能因这39年海禁而将清初的整体外贸政策概括为‘闭关锁国’政策,更不能以此将整个清朝的外贸政策概括为‘闭关锁国政策’”。第一次提出清朝“闭关锁国”是英国提出的,后来21世纪50年代写入了中国教材,被广泛接受。和英国相比,清朝的确是“闭关锁国”,但是如果从微观行为和宏观效果来看,那就并非如此了。和明朝对比,明朝海禁时期占75%,开海时期约占25%。在鸦片战争前的清朝,禁海时期约占15%,开海时期约占85%。可以说,清朝并非是最封闭的时代,明朝才是。当然清朝总体上还是比较封闭的,但是这并非是近代落后的根源,其根源是封闭保守、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

清朝与明朝的闭关锁国的区别(清朝真的推行了)(1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