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历史上的狄仁杰
狄仁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历史上的狄仁杰而他所谓的"神探之称",可能是后世杜撰的多一些,因为他从政四五十年,除了做过大理丞,和侦探有关外,别的再无关系。他做大理丞的时候和断案的事也只是把以前堆积的旧案理顺、理清了。虽然但是旧案太多,涉及的人数更是有1.7万人,狄仁杰理清后,也无人上诉含冤。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大理丞做的是,根据现有材料,判断到底该判多少年,做的是个量刑的工作,并非是到现场去,收集证据,分析案情的!更重要的是,武则天的几个侄子,并非为君之才,他们狐假虎威,干尽了缺德事,如果天下落入他们之手,天下诸位在世的宗室、臣子,并不会认账,到时候发动战争是难免的。到时候生灵涂炭,百姓受罪在所难免,或许大唐也会提前亡国,后世的开元盛世是根本不可能建立了。而狄仁杰用话语劝说,就让国家免于危难,这是他对于、社稷、百姓的大功。所以张祜的《读狄梁公传》才会评价他为:失运庐陵厄,乘时武后尊。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上保储皇位,
说起狄仁杰很多人都不陌生,《神探狄仁杰》的热播,让很多人对于他的印象都停留在了"神探"两个字上。但是他到底是不是神探呢?他最大的贡献的又是什么呢?
狄仁杰的贡献一个人的贡献,如果是官员的话,很大一部分会体现在此人的谥号上,谥号是朝廷对此人功绩的评价。那如果想要狄仁杰正确的评价狄仁杰的功绩,就应该看他的谥号。他的谥号:文惠,追赠文昌右相。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从"文""慧"来看,狄仁杰的才能应该主要是体现在政治才能的,并且历史上大街提起他多是:"贤"、"义"、"忠",这三个字。比如,蔺仁基: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他为何会得到这样的评价呢?因为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做了一件影响历史进程的事,那就是力挽狂澜,帮助恢复唐朝社稷,让唐朝多活了两百多年。比如,欧阳修就说他:卒复唐室,功盖一时。
武则天即位后将国号改为大周,在他的晚年生涯,不仅杀了很多的李唐宗室,还想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让他继承自己的帝位。在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就问大臣的意见,狄仁杰说: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武则天第三子,即唐中宗)不可。武则天一听很生气,后来她做了一个梦。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自己梦到自己下(古代一种棋盘游戏),却始终不能赢。狄仁杰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 假借棋子,指代武则天杀戮李唐宗室太重,不仅有劝谏她莫要再妄动杀念,还劝谏她,君主之位从继者即位后,多为天子,而武则天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则天下无天子。
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武则天第四子,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暗示武则天,只有她的儿子,才和她是真正的同气连枝,如果重视侄子而忽视儿子,就是在亲手斩断自己的臂膀。
他还说,您如果把皇位交与自己的侄子,就是外姓人,您不妨想一想,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一听,幡然醒悟,接李显回京,后来也传位于他!正是因为狄仁杰的劝说,才让大唐继续存活了两百年。
更重要的是,武则天的几个侄子,并非为君之才,他们狐假虎威,干尽了缺德事,如果天下落入他们之手,天下诸位在世的宗室、臣子,并不会认账,到时候发动战争是难免的。到时候生灵涂炭,百姓受罪在所难免,或许大唐也会提前亡国,后世的开元盛世是根本不可能建立了。而狄仁杰用话语劝说,就让国家免于危难,这是他对于、社稷、百姓的大功。所以张祜的《读狄梁公传》才会评价他为:失运庐陵厄,乘时武后尊。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上保储皇位,深然国老勋。圣朝虽百代,长合问王孙。所以,匡扶李唐江山,才是他最大的功绩。
而他所谓的"神探之称",可能是后世杜撰的多一些,因为他从政四五十年,除了做过大理丞,和侦探有关外,别的再无关系。他做大理丞的时候和断案的事也只是把以前堆积的旧案理顺、理清了。虽然但是旧案太多,涉及的人数更是有1.7万人,狄仁杰理清后,也无人上诉含冤。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大理丞做的是,根据现有材料,判断到底该判多少年,做的是个量刑的工作,并非是到现场去,收集证据,分析案情的!
狄仁杰身份的转变而狄仁杰之所以从优秀的政治家的身份,变为现在的"神探",是因为清代一个人所写的《狄公案》,其中一共只有六件案子,一般的刑事案件只有三个,另外的三个都是牵涉到政治的,虽然是基于武则天时代的正直背景所写,但是具体细节是虚构的。因为清代人不可能对唐代的狄仁杰的言行知道的如此清楚。
但是清代的《狄公案》也只是第一次让狄仁杰有了"侦探"的影子。真正让他与"神探"这样的词有联系的确是一位荷兰人。1943年,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来到重庆。因为自学了中国的语言文字,他可以阅读中国的书籍,在读到《狄公案》后,不仅被书中的内容折服,还觉得狄仁杰一定要被更多的人知道,认为他就是中国的"福尔摩斯"!
然后,他就把他看到的《狄公案》翻译成了英文,在西方发售,大受好评后,他开始自己以狄仁杰为原型写了《钟楼案》《迷宫案》《黄金案》等等。因为太过于受欢迎,这本书转而回到了中国,相继被翻拍为多部影视剧,随着影视剧的热播,狄仁杰"神探"的形象才在中国深入人心。人们渐渐忽视了他的身份,接受了他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的形象。
但是历史上的狄仁杰的确不是个神探,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为当时的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身为人臣敢于进谏,身为官员为了维护国家百姓的利益,不惜犯天子君威,匡扶社稷!更让武则天的名声得到维持!但是,影视剧的播出,使得沉浸在史书中的狄仁杰被更多的人知道,人们在品味他断案之才的同时,或许因为好奇那段历史,去查阅相关史料也不一定,这样才让历史真正的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