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河北武邑:河北武邑县----汉文帝窦皇后故里
唐朝河北武邑:河北武邑县----汉文帝窦皇后故里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武邑、信都、下博三县地置衡水县,武邑西南部划入衡水县。同年,武强县置昌亭县;大业三年(607年),废昌亭县入武邑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武邑县置昌亭县、观津县;贞观元年(627年),废昌亭县、观津县,地入武邑县。5、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武邑县,废观津县入武邑县;2、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县境内置武邑、观津、东昌三县。东汉安帝延光元年(122年)废东昌县,地入武邑县。3、西晋时置武邑国,领武邑、武遂、观津三县。惠帝时国除。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置武邑郡,领武邑、武强、武遂、观津、阜城五县。4、南北朝神瑞二年(415年),武强县并入武邑县;太和十八年(494年),分武邑县,复置武强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武邑郡、县,属冀州。
武邑县位置图
武邑县是河北省衡水市下辖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北部,总面积830平方公里,总人口35.5万。形成以金属橱柜、硬木雕刻两大传统产业和生态化工、河钢精优薄板、巴迈隆木板三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硬木雕刻占据江北市场的1/3, “中国名牌产品”虎牌保险柜畅销全国。
一、历史沿革
1、夏朝时称武罗国,秦属钜鹿郡。
2、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县境内置武邑、观津、东昌三县。东汉安帝延光元年(122年)废东昌县,地入武邑县。
3、西晋时置武邑国,领武邑、武遂、观津三县。惠帝时国除。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置武邑郡,领武邑、武强、武遂、观津、阜城五县。
4、南北朝神瑞二年(415年),武强县并入武邑县;太和十八年(494年),分武邑县,复置武强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武邑郡、县,属冀州。
5、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武邑县,废观津县入武邑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武邑、信都、下博三县地置衡水县,武邑西南部划入衡水县。同年,武强县置昌亭县;大业三年(607年),废昌亭县入武邑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武邑县置昌亭县、观津县;贞观元年(627年),废昌亭县、观津县,地入武邑县。
6、宋、金、元、明、清五朝,武邑境域没有大的变动。
7、民国年间,武邑先属直隶省冀州,后改属大名道。
8、1949年8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武邑县并入衡水县;1962年3月,复置武邑县,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武邑县还属之。
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武邑县仍属之;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武邑仍属之。
武邑新时代广场
二地名由来
据《路史》卷29《国名纪》:武“《世本》云:夏武罗国,冀都之武邑”。据此,夏武罗国即今武邑。
武罗国是衡水地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古代国名之一。建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夏朝,是后羿贤臣武罗的封国。武罗国废于何代,史书未记载,只是到了汉代才于此置武邑县,西晋于此置武邑国,东晋又置武邑郡。与武邑县毗连的武强县境内历史上曾置武遂城、武遂县、武强渊、武强山等地名,衡水现有武邑、武强县两个县地名。这众多的以“武‘字命名的古今地名, 在不大的区域内相继出现,当与夏武罗国大有关系。考“邑”字与“隧”字的本义,〈说文〉说的很清楚:“邑,国也,从国”。而“隧”字在先秦时期指城郊地带。由此可以看出,武邑、武隧、武强等地名实源于夏武罗国。亦可推出夏武罗国的范围不但包括今之武邑,尚包括今武强县的大部分以及周围地带。
三、历史名人
《美人心计窦漪房》剧照
1、窦漪房(前205—前135),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观津村)人 。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是西汉时期的一代女政治家。出身贫寒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成就文景之治的杰出女性。
2、窦婴(?—前131)。是窦太后侄,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但由于王太后的压力,灌夫仍被判为族诛。窦婴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
3、文学名士“三张”
张载,西晋文学家。字孟阳。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