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二十几岁能当一品:一副好颜值易登天子堂
古代官员二十几岁能当一品:一副好颜值易登天子堂统治者如此,自然对选官标准会产生影响,唐宋广泛采用的“身、言、书、判”选人标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身”,要体貌丰伟、相貌堂堂,首推有威严的“国”字脸,其次是风雅俊朗的“目"字脸,产生的结果就是帅哥与丑男在官场的发展大为不同。后唐开国皇帝李克用有一只眼睛是瞎的,被称为“独眼龙”,这可难为了画师,画出两只眼睛,不像李克用,可能被杀,只画一只眼睛,肯定也不行,估计会被杀头,后来一个聪明的画家,把李克用画成了闭上一只眼睛射箭的样子,既消除了缺陷,还显得威武,李克用很是受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拔人才的标准及途经也不尽相同,从先秦的世袭制,到两汉的察举征辟制,再到魏晋九品中正制,这一时期的官吏选拔,虽然大多主张以德取人、以贤取才,但讲究出身门第,由于没有一定之规,因而通常为上层贵族集团所垄断,被选拔的官员缺乏普泛性与公正性。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建立及不断发展完善,贵族集团垄断官
钟馗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这位能打鬼驱邪,被百姓供奉的神生前却有个悲伤的故事:钟馗本是陕西终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满腹经纶,可长相奇异,据说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髯。
唐武德年间,钟馗赴京城应试,本来能够中第,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固一怒之下撞死于殿阶,可惜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奇才,生前不能为官,死后变神捉鬼,这也反映了一个现象,唐朝那会选官很看重一个人的长相。
比如确立钟馗捉鬼之神形象的唐玄宗,本人长得儒雅倜傥,看人也很重外貌,当时著名诗人张九龄不仅诗写得好,更是举止优雅、仪表不凡,后来官拜宰相,在他罢相之后,每当宰相举荐公卿,唐玄宗都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与钟馗对应,清朝大贪官和珅,能文能武又会拍马屁,长相更是颜值爆表,史书记载其“有如天人”,能够在乾隆帝身边二十几年如鱼得水,颜值起了很大作用。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拔人才的标准及途经也不尽相同,从先秦的世袭制,到两汉的察举征辟制,再到魏晋九品中正制,这一时期的官吏选拔,虽然大多主张以德取人、以贤取才,但讲究出身门第,由于没有一定之规,因而通常为上层贵族集团所垄断,被选拔的官员缺乏普泛性与公正性。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建立及不断发展完善,贵族集团垄断官职的状况被逐步打破,自下而上的人才流动得以实现,等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日趋成熟,整个选拔过程有了一套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也看似越来越公开、公正,对一些贫寒子弟,也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在这种规范下,一些被选之人额外的加分项就很重要,比如长相。
虽然官之优劣,并不在貌,但好颜值肯定会加分,因为一些统治者自己对颜值要求就很高,朱元璋隆鼻如蒜、拱嘴如猪,一张猪腰子脸全是大麻子,他要求画师把自己画成唐宗宋祖合二为一的龙相,明人张翰《松窗梦语》说:“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也就是换个说法,长得丑不叫丑,是奇人有奇貌。
后唐开国皇帝李克用有一只眼睛是瞎的,被称为“独眼龙”,这可难为了画师,画出两只眼睛,不像李克用,可能被杀,只画一只眼睛,肯定也不行,估计会被杀头,后来一个聪明的画家,把李克用画成了闭上一只眼睛射箭的样子,既消除了缺陷,还显得威武,李克用很是受用。
统治者如此,自然对选官标准会产生影响,唐宋广泛采用的“身、言、书、判”选人标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身”,要体貌丰伟、相貌堂堂,首推有威严的“国”字脸,其次是风雅俊朗的“目"字脸,产生的结果就是帅哥与丑男在官场的发展大为不同。
宋朝有个唱戏的人叫王迥,人品才学都一般,但长得英俊,时人称“奇俊王家郎",当时宰相蔡确举荐他为监司,宋神宗一听是“王家郎",欣然应允。后来哲宗皇帝继位,还是宰相的蔡确又推荐了一个人叫袁应中,极富才华,可惜长得很丑,满脸麻子,肩膀还一高一低,哲宗见后 “连称太陋,袁错愕,不得陈述而退”。皇帝换了,但对颜值的审美没有变。
明朝也一样,甚至科举殿试时还经常以容貌定状元,《明史》里记载了这么两个故事:王艮是建文二年进士,当年对策第一名,本应当状元,但因为长得丑,建文帝把状元给了胡广,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靖难之役”中,胡广愤激慷慨,表示要与朱棣不共戴天、以身殉国,结果第二天就投降了,而王艮默默不语,回家交代好后事,从容自杀。明朝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祯卿 ,是弘治十八年进士,明孝宗进行馆选,派人去考察,结果徐祯卿因为貌丑不得录用,即便是大才子也逃不脱颜值带给自己的束缚。
再说清朝,由于后期赋闲家中的举人不断增多,朝廷考虑为落第举人另择出路,产生了一种“大挑制度”,每六年举行一次,规定:“大挑一科,不试文艺,专看相”。每届“大挑”由皇帝钦派王公大臣在内阁举行,看相貌决定任命与否,合格者授予知县、教谕等官职。
晚清名相阎敬铭就参加过“大挑”,可阎敬铭两眼一大一小,身高又不满五尺,猥琐得像乡下老叟,进去面试,刚行完礼,还没来得及报履历,主挑亲王便厉声呵斥到:“阎敬铭先出去”! 挑都不用挑了,好在阎敬铭没自暴自弃,奋发图强,终于考取功名,终成一代名臣。
但毕竟为官还得首看德才,长得漂亮不如把事做漂亮,韩非子讲:“善张网者引其纲,若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善于打渔的人,只要拉住鱼网的纲绳,鱼自然会被兜在网里,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圣明的君主不是直接管理民众,而是通过管理官吏去治理国家,官吏就是那个渔网的纲绳,我们现在选拔干部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才是真正标准,如果看脸决定,就成了歪嘴和尚瞎念经。
像当年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于是朝中一众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日起床,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这样一群饿得面黄肌瘦、骨干苗条的大臣怎么治理好国家呢?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如果长得好给人的感觉肯定也舒服,心理学上有个“美即好效应”,即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虽然人之高下、不在长相,但如果一个人相貌俊美,又天性善良、充满智慧,那无论在官场还是职场肯定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