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二十四名臣评价,终成文臣第一人

明朝二十四名臣评价,终成文臣第一人此时已至景泰末期,景泰皇帝病重,大臣纷纷讨论重立英宗之子为太子之事。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三日,石亨独蒙景泰皇帝垂青,被召至郊坛斋宮,安排代行礼之事,亲见景泰皇帝病重难起,必无生理。于是便在心中谋划,立太子不若直接请太上皇复位,必得功赏。但石亨自己既无定计,也无信心。于是便找到都督张軏相商,两人皆为武人,同样拿不定主意。而张軏与徐有贞交好,他又深知有贞之才,所以两人最终找到了徐有贞。果然,改了名字之后,官运很快就变得亨通了。先是黄河于山东张秋之沙湾决口,景泰皇帝遣大臣治理,六年不治,民不聊生。徐有贞看准了这次机会,自忖对于治河有一定研究,于是上疏自荐,遂被擢升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派往山东治河。到山东后,他亲自探寻河道,寻找黄河决口的根源,借鉴大禹治水之法,提出先疏导河道,然后濬淤,随之建造渠、堰、堤、闸等,或分流,或储蓄,或阻塞决口,颇有成效。他治河三年,先后建造正堤一、副堤二、护堤四、

《大明风华》中的徐有贞是一个奸诈又猥琐的胖子,真实历史中的徐有贞是否也是如此呢?他的一生是否也如剧所言呢?

明朝二十四名臣评价,终成文臣第一人(1)

《大明风华》中徐有贞


徐有贞,字元玉,苏州吴县人,原名徐珵。他身材短小,有膂力,为人琼杰有志,当世讨究世务,无不专精。

徐有贞少年时曾游学北京,都御史吴讷见其论说多有超绝之处,惊异之,并将其推荐给国子监祭酒胡俨。胡俨初见有贞,以其短小,对其颇为轻视,卧床装病不愿意接待,随口让他赋首诗以为敷衍。待到听完其诗之后,胡俨蹶然跃起,啧啧称奇,大叹其为“鼎铉器也”即国之栋梁,从此之后两人成为忘年交。

宣德八年(1433),徐有贞以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之时,宣宗亲试其文,以为第一,遂升之为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期间,致力于深入研究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略之事。有人问他,你供职于翰林,研究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徐有贞则认真地答道,怎么会没用呢?如果皇上任用我做这些事,我如果不会怎么办?可见其志向远大,未雨绸缪。而这些知识恰恰为他后来走向官场巅峰创造了基础。

正统时,升任为翰林院侍讲。时天下太平,而有贞独担心北方蒙古之事,上“备虏疏”数千言。英宗北伐,有贞上观天象,叹气道:“上行必败。”后果如其言。土木堡之变,英宗陷于瓦剌军中,景泰皇帝监国,时物论纷纷,人心惶惶,徐有贞独倡南迁之议,虽然遭到皇帝及于谦的反对,但是有贞之才却得到世人认可。

是时,派文臣十五人守备中原要害,徐有贞被派往河南彰德。在彰德,徐有贞招流民,降贼寇,治理颇有成效。瓦剌军退后,被召还升任为左春坊左谕德,仍兼侍讲。但是此官职非有贞所愿,于是以玉带贿赂大学士陈循,希望能荐与皇上。陈循一如其言,但是景泰皇帝仍然记恨当年南迁之议,曰:“徐珵耶,谬计南迁也。”陈循无奈,只得建议其改名。这也就有了后来徐有贞的名字。

果然,改了名字之后,官运很快就变得亨通了。先是黄河于山东张秋之沙湾决口,景泰皇帝遣大臣治理,六年不治,民不聊生。徐有贞看准了这次机会,自忖对于治河有一定研究,于是上疏自荐,遂被擢升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派往山东治河。到山东后,他亲自探寻河道,寻找黄河决口的根源,借鉴大禹治水之法,提出先疏导河道,然后濬淤,随之建造渠、堰、堤、闸等,或分流,或储蓄,或阻塞决口,颇有成效。他治河三年,先后建造正堤一、副堤二、护堤四、水门大堰一、小堰一、蓄水之堰三、截水之堰九、导水之渠二、分水之渠二、泄水之渠五、制水之闸二、放水之闸八。他治水的经验以及所修的堤坝对于后世黄河的治理影响深远。回朝之后,因功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使。

明朝二十四名臣评价,终成文臣第一人(2)


此时已至景泰末期,景泰皇帝病重,大臣纷纷讨论重立英宗之子为太子之事。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三日,石亨独蒙景泰皇帝垂青,被召至郊坛斋宮,安排代行礼之事,亲见景泰皇帝病重难起,必无生理。于是便在心中谋划,立太子不若直接请太上皇复位,必得功赏。但石亨自己既无定计,也无信心。于是便找到都督张軏相商,两人皆为武人,同样拿不定主意。而张軏与徐有贞交好,他又深知有贞之才,所以两人最终找到了徐有贞。

两人见到徐有贞后,将其心中计较告诉了徐有贞,然后说道:本来先是要找大学士陈循商量的,还未曾来的及,便先找到了您。徐有贞听后,意识到这可能是其官运的转折点,趁机对石亨鼓动道:“陈学士往日在人前说你无功封侯,此事如何与他说。他见为首,请立东宫。若他得西边难起,是的又会集百官恳请太上皇复位,是所谓必无功赏。切不令人知今事,只约内外典兵三五人,密为之,庶几功勋有归,权宠在己。”他又与石亨计较,必须将其中困难和变数尽量夸大,“方显得吾辈功高”。一场本是可以和平过渡的皇位之争,最终因为几个人的私心,而演变成了一场政变。至此,南宫复辟之谋始得确定。

该月十四日,石亨等心中仍有所疑虑,至此又找到徐有贞。徐有贞慷慨陈词,言道:“太上皇帝昔者出狩,非以游畋,为赤子故耳。今天下无离心,谋必在此。”见石亨等人心中大定之后,随即又问道:“不知南城知此意否?”他想确认下英宗是否已经得知了这件事。石亨等回言,曾经有人暗中将此事转告了太上皇。徐有贞见其并不确定,督促他们道,此事关系成败,必须得到明确的消息后才可以发动。石亨等遂离去。过了两天后,他们又来到其住所,回言消息已经明确送到,连忙催问:“计将安出?”徐有贞乃登上屋顶,观察天象,亟对石亨等言:“时在今日,不可失。”于是相与密语,人不可得闻。不久张軏又提出疑问:现在蒙古军逼近都城,我们的计划会不会受到影响?徐有贞否定道:正应该趁此借口,秘密调兵进入城中,谁敢不同意?石亨、张軏又与其商量了一会才急忙离开,出去布置。

徐有贞待他们走后焚香祈祷于天,并对家人说:成功则社稷之福,不成则家族之祸,“归耶人,不归鬼矣”。遂与石亨、张軏、王骥、杨善、陈汝言、曹吉祥等会合,收四门之钥。夜四鼓起兵长安门,徐有贞仍令将门锁上,以防内外夹攻。离开长安门,并锁上门之后,徐有贞将钥匙投入水窖之中。石亨、张軏等皆不知此事。

当时天色昏暗,石亨、张軏等人惶恐。张軏问徐有贞,事情能成功吗?徐有贞信誓旦旦的说:“时至矣,勿退。”等到南宫城下,城门紧锁,石亨等急叩城门,过了很久之后,才听到城中隐隐有开门声。徐有贞又命数十人以巨木举撞城门,又令勇士爬墙而入,与城外之兵合毁城垣。不久,墙毁城开,城中暗无灯火。有贞等人入见太上皇于烛下。英宗呼问:“尔等何为?”众人俯伏合声请陛下登位。乃呼兵士举辇来,兵士惊惧不能举,徐有贞从旁帮忙,协助将辇抬起,一路搀扶以行。

此时天色突然昭明,星月辉光,英宗问有贞等人,各自为谁,众人以姓名、官职以对。众人在徐有贞等人的引导下一路潜行,来到奉天殿。有卫士欲以椎击打有贞,得英宗叱止。等到英宗坐上皇位之后,钟鼓齐鸣,百官开始上朝。景泰皇帝听到钟鼓声,问左右曰:是于谦在召集众臣吗?左右答道:“是太上皇。”于是叹道:“哥哥做好。”此时,南宫复辟算是有惊无险的成功了。

综观整个南宫复辟的过程,徐有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他并非首倡之人,但是若非他从中鼓动,石亨等人也不可能坚持此谋。至于整个事件的谋划以及实行,皆为有贞从旁策划与主导。足可见其性格之果决、心性之坚定、孤注一掷之魄力、行事之冷静与谨慎、对于实事判断之精准。相对于石亨、曹吉祥等人,徐有贞的功劳其实远高于他们。

明朝二十四名臣评价,终成文臣第一人(3)


正如徐有贞所料,他的官运经过复辟一事后得到了质的改变,彻底走上了人生巅峰。

英宗复辟当日,即命徐有贞依旧为左副都御使兼翰林院学士,掌文渊阁事。明日,于谦诛,升兵部尚书,兼职、掌阁事如故。时石亨已由武清侯升为了忠国公。徐有贞于是对石亨言:希望能够在兄之后也能封得一官爵。于是石亨入言于英宗,遂被封为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仍供职文渊阁,赐勋号、散官及章服、玉带,三代内可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并可身免一死,子免二死。

徐有贞不仅进入了文渊阁,成为了内阁首辅,还被封为了武功伯,并以伯爵掌阁事。在整个明朝这样的事都非常罕见,徐有贞可以说在当时已是文臣中的第一人。也难怪徐有贞在听到伯爵之封后,沾沾自喜。当英宗赐予诰券时,甚至没有避嫌,自为作诰辞。其中称自己:“资弘毅而秉忠纯,贯天人而通今古”、“作镇北州,勤王展略;治河东郡,缵禹成功”等。既贯通天人古今,又自比缵助大禹治水。

英宗对徐有贞非常信任,一日数次召见,往往侧席以待,或者允许其不时自赴。有贞愈自喜,尽言所欲言,学士李贤则从旁襄助,英宗施行若流。

徐有贞既得英宗信任,自谓贤臣之遇明君,欲稍稍持正,尽力避免与曹吉祥及石亨同流合污。而这也成为其恩荣由盛及衰,直至最后被贬黜为民的转折点。

曹吉祥与石亨自诩复辟之功,请求封其党羽为官者无虚日,而徐有贞既掌内阁,于是便采取一些措施将这些官员进行缩减、废除。后来御史杨瑄弹劾曹吉祥侵占田产无数,英宗询问徐有贞的意见,有贞表示赞许,并建议吏部记录杨瑄之名,以备后用。虽然曹吉祥并未被处罚,但是他对于徐有贞的做法甚为嫉恨。本来曹吉祥是想联合徐有贞来对抗石亨之权,所以以前徐有贞的建议他往往也从中缵助,是以能尽数实行。至此,曹吉祥便绝了这份心思,开始尽其所能在英宗前诽谤徐有贞。多次将偷听到的两人密语传之外廷,并在英宗前造谣说是徐有贞自己所传。从此之后,英宗对徐有贞便没有以前那么信任和亲密了。

而曹吉祥与石亨两人更是暂释前嫌,联手诽谤、诬构徐有贞不止。终于有一次,两人找到了彻底扳倒徐有贞的机会。

时十三道御史张鹏等人因石亨在朝中越来越肆无忌惮,密谋联名上书弹劾石亨。而石亨则提前得知了此事,先发治人,到英宗面前事先构陷他们,这导致英宗大怒,将张鹏等人打入狱中,并命锦衣卫追究主使之人。锦衣卫承石亨、曹吉祥之意,先是说右都御史耿九畴及副都御使罗琦为主使者,后又进一步调查说是徐有贞与李贤实为最终主使之人。英宗大怒,令科道官联名弹劾徐有贞、李贤专权威福,排斥勋旧,并将两人下狱。恰逢当时天有大风、冰雹,而曹吉祥家尤甚,英宗感悟,遂降徐有贞广东右参政,毁其诰命,停造铁券。

即便这样,石亨、曹吉祥仍然不放心,必要置徐有贞于死地。他们先是命人假冒致仕吏科给事中李秉彝,入殿上奏弹劾曹、石二人,其中又有讽刺英宗复辟之语。英宗看后勃然大怒,问其话则只是低头不答。英宗记住其牙牌上的名字,并让人查其履历。结果发现李秉彝早已去世。后来追究主使之人,曹、石二人便以徐有贞相熟之泰州宦家子马士权为主使,而其目标则直指徐有贞。此时徐有贞已然出发,英宗又令人追捕,并逮捕马士权。但马士权颇为敬佩徐有贞,拒捕承认此事。此狱半月未决。

后来曹、石二人又进一步弹劾徐有贞,其中包括有贞所得诰封自为其辞,且抄袭其他诰封中语混编之,“禹帝王也,何得云缵“,所选封地武功是曹操曾经始封之所,等等不敬、不轨之事。英宗以其罪不容诛,但因罪在赦前,发有贞云南金齿为民。至此,徐有贞被彻底从权力场中驱逐了。

直到后来,曹、石二人谋反失败被诛,在李贤等人的努力下,徐有贞之冤才得以平反,而他这才得以回到家乡为民。后来卒于家中。

明朝二十四名臣评价,终成文臣第一人(4)

徐有贞的《武功集》


徐有贞负经济之才,学究天人,却一生都在追逐权力。而为了获得权力,更是无所不用其及,包括读翰林时的肆究于实务、景泰时的南迁之议、改名之举及与曹、石合作发动南宫复辟、自持正道等。

专精实务使他日后处理政务时能够游刃有余,也成了他的进身之阶。南迁之议则让景泰皇帝对其产生了记恨,阻碍了其官职的升迁。改名之举使他摆脱了景泰皇帝对他的既有印象,其才学得以施展,官职得以焕发新春。

至于与曹、石合作南宫复辟则让他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不仅被封为武功伯,还可以世袭,并且入内阁得为首辅,得到英宗皇帝的充分信任。明代文臣得封爵者非常少见,刘伯温即便被封为诚意伯,却也只及于自身,并未世袭,而他也未曾担任过宰辅。由此可见徐有贞之荣宠。这也难怪其会沾沾自喜,甚至有些忘行。其不仅自撰诰封,且其中的自夸之语成了后来获罪的理由之一。

至于其在得到权势后,自持正道,撇清与曹、石二人的关系,拒绝与其同流合污,恰恰成了招祸之源。曹、石二人本为小人,与他们合作,本就是与虎谋皮。即便是他不打击他们的势力,也同样会遭到排斥,结果也同样会如此。曹、石、徐三人因为南宫复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而他们的势力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太监、文臣与武将。虽然是不同类型的势力却都在追逐朝廷权力。他们相互之间本就是对抗的关系,即便是其中有两者合作,最终也必会走向对抗。而在这种权力角逐中,徐有贞失去了以往的谋略和心计,与双方同时开战促成了双方的合作,本就是必败之举,尤其是在他们更为英宗宠幸的情况下。与虎谋皮,终将为虎所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