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问答:解读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①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问答:解读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①“七区”为大峨眉—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旅游协同发展区、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巴山生态休闲与高峡平湖旅游协同发展区、武陵山—乌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民俗文化与江河风光旅游协同发展区。“三带”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成绵乐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规划》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空间布局有了详细的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以成渝古道、长江上游、成绵乐三条旅游带为串联,以“五横五纵”多条旅游支线为骨架,串接生态旅游大环线,推动七个特色旅游区合作联动发展,共同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的空间格局。”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其中,“双核”为重庆都市核、成都都市核。重庆都市核以重庆主城为核心,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构建“两江四岸”文化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有哪些“干货”?对此,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规划》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构建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推进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深化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保障八部分内容。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重庆市和四川省全域范围。该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具体来看,《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规划》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空间布局有了详细的规划。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以成渝古道、长江上游、成绵乐三条旅游带为串联,以“五横五纵”多条旅游支线为骨架,串接生态旅游大环线,推动七个特色旅游区合作联动发展,共同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的空间格局。”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双核”为重庆都市核、成都都市核。重庆都市核以重庆主城为核心,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构建“两江四岸”文化旅游休闲核心区、中心城区文化旅游休闲集聚圈、主城新区旅游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区,强化都市旅游集散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成都都市核,以成都为核心,突出成都旅游都市型、国际化和综合性的特点,加快休闲消费提质扩容和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文商体旅融合发展优质产品,建设世界文创、旅游、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音乐、会展之都。
“三带”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成绵乐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带。
“七区”为大峨眉—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旅游协同发展区、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巴山生态休闲与高峡平湖旅游协同发展区、武陵山—乌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民俗文化与江河风光旅游协同发展区。
“多线”为构筑“五横五纵”旅游通道、构建生态旅游大环线。
在建设目标上,根据《规划》,到2025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文化旅游领域改革创新高质量推进。到2035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基本建成。
围绕这些目标,《规划》提出了多个发展方向,包括构建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推进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等。
“以推进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建设为例,将从实施城市旅游提升工程、旅游精品建设工程、红色旅游发展工程、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特色旅游建设工程五个方面切入。”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在建设国际都市旅游目的地上,重庆将以都市游、温泉游、红色游、遗产遗址游、康养游为重点,加快打造“长嘉汇、广阳岛、科学城、枢纽港、智慧园、艺术湾、生物城”等城市功能名片,持续提升“两江四岸”特色山水都市景观,建成全国美丽山水之都、国际商务会展之都、世界知名旅游枢纽城市。
上游新闻记者 唐小堞 陈瑜 图片由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