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海绵让城市学会呼吸(深一度昆山践行)

海绵让城市学会呼吸(深一度昆山践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导致我市排水基础设施运营压力大。我市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市内河塘水网密集,内河最高水位与地面高程基本持平;同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致使我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目前,昆山工业企业近4万家,市场主体总量破百万,总人口接近300万,水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水生态环境亟待解决。  2016年,我市以入选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结合自身圩区排水特征和水系统需求,统筹实施全过程径流控制、圩区循环等策略,实现了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四大系统综合提升。水清岸绿,白鹭翱翔,近期刚刚完工的庙泾河中央水廊一期风光旖旎。作为昆山建设海绵城市的又一力作,良好的生态是它最突出的特点,整个庙泾河中央水廊融入海绵公园设计理念,优化了自然植被和水体资源,使得整个廊道如海绵般富有“弹性”。▲庙泾河中央水廊一期

昆山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杜克大学等3个项目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约50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取得良好的生态及社会效果……

作为国内较早接受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之一,这些成果都是昆山对海绵城市前瞻性的探索和成功实践。

海绵让城市学会呼吸(深一度昆山践行)(1)

▲海绵道路(博士路)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驰名中外的阳澄湖大闸蟹、百戏之祖昆曲……对水的特殊情愫,成就了昆山人坚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探索的原动力。早在2009年,昆山就开始探索应用雨水源头管控理念,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十步走”策略,并通过国际化合作、多样化实践、本土化创新,在所有新改建项目中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取得显著成效。

立足区域特色,构建“一体两翼”建设格局

水清岸绿,白鹭翱翔,近期刚刚完工的庙泾河中央水廊一期风光旖旎。作为昆山建设海绵城市的又一力作,良好的生态是它最突出的特点,整个庙泾河中央水廊融入海绵公园设计理念,优化了自然植被和水体资源,使得整个廊道如海绵般富有“弹性”。

海绵让城市学会呼吸(深一度昆山践行)(2)

▲庙泾河中央水廊一期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昆山充分认识到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加快转变城市建设理念和发展方式。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早,2009年在建设文化艺术中心时,昆山城投集团率先将澳大利亚水敏型技术运用到工程项目中,为海绵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16年,我市以入选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结合自身圩区排水特征和水系统需求,统筹实施全过程径流控制、圩区循环等策略,实现了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四大系统综合提升。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导致我市排水基础设施运营压力大。我市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市内河塘水网密集,内河最高水位与地面高程基本持平;同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致使我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目前,昆山工业企业近4万家,市场主体总量破百万,总人口接近300万,水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水生态环境亟待解决。  

海绵让城市学会呼吸(深一度昆山践行)(3)

▲江苏省—维多利亚州海绵城市创新示范基地

要破解难题,必须亮实招出真招。2018年4月,江苏省—维多利亚州海绵城市创新示范基地在昆山奠基,基地建在昆山萧林西路斜泾路生态公园,占地10公顷。澳大利亚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总裁托尼•翁表示,“我们在海绵城市创新示范基地里嵌入了30种不同的海绵技术,其中很多都是全球领先。在10公顷绿色空间里集合展示这么多的海绵项目和技术,这在中国还是首次。”把海绵理念与园林景观充分融合,因地制宜布置海绵设施,此举不仅改善城市的水质环境,而且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海绵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于区域内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我市积极构建“一体两翼”建设格局,2017年,在扎实推进西部22.9平方公里省级示范区的基础上,在东部划定15.6平方公里的市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因地制宜确定区域建设目标、策略和技术方案,并积极在老城区进行局部“海绵体”植入,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海绵城市建设格局,为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供了空间载体。

海绵化设施改造,探索生态居住示范样板

即便一场大雨下数小时,中华北村小区也看不到一点积水。原来这里建成了一个巨大的“海绵体”——生态草沟,道路、花园能“喝水”、净水,实现雨水循环再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归根结底是要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对海绵城市的成功探索,让昆山不在满足于建设几个海绵公园、广场,而是要在城市建设中全面渗透海绵城市生态理念,建设更多的海绵建筑、海绵社区,使老百姓能真正分享“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红利。

海绵让城市学会呼吸(深一度昆山践行)(4)

▲中华园小区改造

在老旧小区改造上,中华园小区打造出了“昆山样板”。曾经的中华园小区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租住区,小区范围大,居住人口多,并存在雨污管道老化、堵塞等问题,一度成为我市社会治理中的“老大难”。中华北村小区于2018年启动改造,2019年完成改造,是我市首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试点,通过融入海绵理念以及一系列改造,中华北村荣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昆山率先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中,我市针对老旧小区雨污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结合管网改造和雨污分流,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原先“快速排空,末端处理”方式转变为“慢排缓蓄,源头解决”,通过海绵化改造,既解决了以往“暴雨过后,小区看海”的窘状,也缓解了城市市政雨水管网的运行压力,还显著提升了小区环境,重塑了自然生态“雨水链”。

目前,我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6个、海绵道路200余公里、海绵公园24个、小微海绵空间98个、闲置绿地海绵化改造192公顷,形成了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格局。

全域推进海绵理念,实现雨水“吐纳自如”

打造海绵城市是追寻昆山人“水韵江南”记忆、留住水乡风貌的美好愿景,唯有积极探索“海绵”理念,让城市学会“呼吸”,才能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

海绵让城市学会呼吸(深一度昆山践行)(5)

▲昆山杜克大学

多年来的海绵城市建设,使得昆山获得了诸多的经验和启示,先后制定政策文件、管理办法及技术标准60余项,出具方案审查意见679份,较早实现了海绵项目全过程闭环化管理。昆山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成为住建部向全国推介的范本,并打造了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其中,昆山杜克大学、中环快速路、江南理想与康居公园3个项目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高度评价了昆山森林公园水循环系统。

海绵让城市学会呼吸(深一度昆山践行)(6)

▲江南理想

我市积极接轨国际前沿技术,与澳大利亚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江苏省—维多利亚州海绵城市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应用和展示了30余项海绵城市技术;孵化了180余家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海绵城市建设产业链,为昆山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和实践基础。

打造海绵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思考、科学谋划。昆山将加强生态滞蓄空间的保护和修复,实施6大片区调蓄能力提升工程和8条骨干河道整治工程;以圩区为单元,构建“源头海绵-排水管渠-圩内河道”三级蓄排体系;在提升灰色设施能力的同时,增绿留白,3年新增绿地600余公顷,打造美丽宜居的海绵社区,到2024年,力争内涝防治标准达到20年一遇,积水点全面动态消除。为综合评估昆山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昆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监测与项目管理平台上线运行,这也标志着昆山海绵城市建设有了自己的“智慧管家”。

找准方向,锁定目标。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对照示范建设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水安、水兴、水美的现代化江南水乡。

融媒体记者:史赛 陆娟 张田

责编:王一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