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如何反抗唐高宗(一代名相长孙无忌的结局竟如此悲惨)
长孙无忌如何反抗唐高宗(一代名相长孙无忌的结局竟如此悲惨)无忌与尉迟敬德、候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云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平定了叛无忌戚里右族,英冠人杰,定立储闱,力安社稷,勋庸茂著,终始不渝。及黜废中宫,竟不阿旨,报先帝之托;后为敬宗之诬构,忠信获罪,今古不免;无名受戮,族灭何辜!主暗臣奸,足贻后代。树大招风,李世民政治集团力量的不断扩大和巩固,直接威胁到了当时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一场政治的博弈就此拉开了序幕。李建成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联合齐王李元吉密谋陷害秦王李世民,无忌等人向太宗献策,先发制人。于是秘密与当时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杜如晦共同谋划与太子的这场特殊“战争”。长孙无忌,字辅机,在公元597年出生于洛阳的鲜卑拓跋部贵族。祖上初为拓拔氏,宣力魏室,功最居多,世袭大人之号,后更跋氏,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氏。其父长孙晟为隋朝名将,隋文帝十分器重其父,多次派其父出使突厥,官至
文/煮酒君
影视剧中的长孙无忌形象名为无忌的人似乎都在历史上大有作为,但是却都不得善终。
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公子魏无忌,窃符救赵,两破强秦,诸侯不敢谋魏十年。
凌烟阁功臣之首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自幼通博文史,先后编撰《贞观律例》与《唐律疏议》,贞观之治有其功。其功绩甚伟,下场却也颇凄惨。
长孙无忌,字辅机,在公元597年出生于洛阳的鲜卑拓跋部贵族。祖上初为拓拔氏,宣力魏室,功最居多,世袭大人之号,后更跋氏,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氏。其父长孙晟为隋朝名将,隋文帝十分器重其父,多次派其父出使突厥,官至淮阳太守、右骁卫将军。其胞妹为唐太宗的文德皇后。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割据以及连绵不断的兼并之战,使得民族、国家处于分崩离析之中。这样的天地之下,政治黑暗而混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然而也是自我意识觉醒,人们思想活跃的季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到的一样:
武德九年(公元626)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他的命运连同李世民一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作为秦王的李世民能征惯战,智勇兼备,已成为唐军事实上的最重要的领导人,被高祖李渊封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并兼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还诏令在秦王府中设置官属。世民自恃才能和显功,在府中开置文学馆,延揽四方文学之士,这些人都成了世民的谋臣策士。
树大招风,李世民政治集团力量的不断扩大和巩固,直接威胁到了当时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一场政治的博弈就此拉开了序幕。李建成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联合齐王李元吉密谋陷害秦王李世民,无忌等人向太宗献策,先发制人。于是秘密与当时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杜如晦共同谋划与太子的这场特殊“战争”。
无忌与尉迟敬德、候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云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平定了叛无忌戚里右族,英冠人杰,定立储闱,力安社稷,勋庸茂著,终始不渝。及黜废中宫,竟不阿旨,报先帝之托;后为敬宗之诬构,忠信获罪,今古不免;无名受戮,族灭何辜!主暗臣奸,足贻后代。
太宗即位后,他升迁为武侯大将军,之后便一路加官进爵,进封齐国公,官拜尚书仆射,权臣与内戚并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平北番,灭突厥,为这个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旧唐书 长孙无忌传》:“太宗追思王业艰难,佐命之力,又作《威凤赋》以赐无忌。”公元633年(贞观七年),唐太宗册书,任命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坚决推辞不受,唐太宗不准,特意写了一篇《威凤赋》,赐给长孙无忌,追思创帝业之艰难和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这也令当时企图构陷长孙无忌之人信服。 据《资治通鉴·唐纪十五》记载: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而后太宗命阎立本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怀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征战岁月。长孙无忌位居首位,盛宠地位可见一斑。
不同于敢已死直谏的魏征,他仿佛是那个孤独的王者唯一的心腹,其贤良短命的胞妹长孙皇后或许是这位皇帝晚年唯一怀念的女人,晚年没有沉迷安乐的太宗曾三次向无忌询问自己的过失,希望他能如自己的妹妹一样,为自己及时指正过失。但这位老臣似乎明白了缄言善终的道理,最有资本直言进谏的他选择了沉默,借此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
生命末年的帝王在立储时,举棋不定,连连变卦!在这立储之事上,位高权重的国舅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坚持了自己的立场,支持自己的外甥,这场皇位的角逐最终以长孙皇后的嫡三子获胜而结束。
也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唐高宗李治才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大唐的军事异常强大,据《太平御览》记载:永徽元年,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显庆二年,平定西突厥。随后,破百济。总章元年八月。唐军破平壤,灭亡高句丽。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盛,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也有一说为里海),北过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由此可见,无忌这个外
甥的野心,不是一般的大。
据《唐书》记载,永徽六年(公元655),唐高宗想要立武昭仪,也就是武媚娘为皇后,作为已故太宗的心腹,三朝元老的长孙无忌站出来坚决反对,招致武后仇恨。于是许敬宗希旨,诬构长孙无忌想要谋反,唐高宗信以为真就削了长孙无忌的爵位,流放到了黔州,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逼自缢,他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长孙无忌对李唐王朝,可谓是尽忠职守,他每做的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李唐的繁荣,然后唐高宗却听信了谗言流放长孙无忌,他的人生也验证了了伴君如伴虎这一说法。
李氏一族尊老子为宗,老子在道德经中预言,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盛极必衰的道理在这里应了验。长孙无忌似乎成了这个皇族权利下的最大的牺牲品,作为先代贵族,当朝国舅,几乎可以只手遮天,却遭小人构陷,自缢而亡,尸骨葬于黔州,落叶不得归根。这可以算得上是那个朝代最大的笑话,也就是随着他的死,李氏王朝的权利被一个姓武的女人夺取,就像是开到了荼蘼的花,风光过后便是无尽的凄凉。
2015.09.21
(版权@煮酒君谈史 所有,如需转载到其它网站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leehangsung@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