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草原美食(来呼和浩特吃什么)
呼和浩特的草原美食(来呼和浩特吃什么)羊杂碎
稍麦在呼市的地图上搜索“稍麦”两个字,不出意外应当能返回几百个结果,这就是这座城市对这种食物的热爱。羊肉与大葱作馅,包裹在晶莹剔透的皮中,捏成一朵花儿的形状,光是看上一眼就会让人食欲大开。随个人喜好蘸上一些醋和辣子,一口压下,油水流出、肉馅弹牙,油腻与酸爽碰撞化作一种味觉上的平衡,唇齿间满是油香。别看这个头不算太大,胃口小的朋友恐怕是一两都吃不掉呢。
一两烧麦一壶茶,呼市人大约也可管这叫“叹早茶”吧。
羊杂碎
如果不出意外,在接下的一段时间内,羊杂碎应该都不会再出现了。呼市的羊杂碎(请允许我勉强将呼市划入 西北 地区)将作为整个 西北 羊杂碎的最后一碗,颇有些仪式感在里。
呼市的羊杂碎也具有明显的特点,其特点便是对“肚”的偏爱,因此呼市羊杂碎通常分为纯肚的和全杂(加上心、肝、肺等)的。从味道上说,呼市的羊杂碎重咸香味,辣子更多是提香而非增辣,因此整晚杂碎的味道既不是清汤寡水、也不至于重而不耐。当地人吃羊杂碎还习惯配上一个焙子,至于焙子是什么,就接着往下看吧。焙子
焙子是呼市对烧饼、馍馍等清真面点所特有的称呼,并非某种奇异的食物,但也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烧饼、馍馍。从味道上说,焙子有白、咸、甜等几种;从形状上将,可以是圆形、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从食用方法上讲,可以干吃、可以配饭、也可以夹菜或加肉。这样看来,小小的焙子也似乎有种“丰俭由人,多寡随意”的味道在里边了呢。
回勺面
回勺面是呼市的一种传统面条,回勺之名其实是对先将面煮熟再回锅炒制这一制作方法的概括,并无高深之一,因此大可以将其粗暴地理解为炒面的一种。煮熟的面条再回锅炒制,这样的二次加热可以使面条更加软糯、易咀嚼。重油重料下锅一顿爆炒,一碗香喷喷的回勺面上桌,怎叫人把持得住呢?
稀果干
稀果干乃呼市回民所制作的一种独特的饮品,使用杏干、柿饼、枣等干果熬制而成。在炎热的夏季来上一杯冰镇的稀果干,那酸甜冰爽可迅速让热气退去、开胃解腻。稀果干何在口中并非顺畅的液体,而是一种粘稠的、带有大量纤维的绵沙之感,口感十分充实。偶尔还能吸上一两块尚完整的干果块,轻轻一咀嚼,那滋味不过一个爽字。
粽子、山楂糕、酸奶
在呼市,还能找到粽子、酸奶、山楂糕等小吃,虽算不上独具特色,也多少能满足那一两个馋嘴时刻的口舌之欲。
奶茶
首先要澄清一件事:无论是哪一个牧区,地道的奶茶其原始味道一定是咸的,所有端上来就是甜味的奶茶,都是为顺应大部分食客之口做了改良。
蒙古 奶茶由砖茶加鲜奶制成,是 蒙古 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其重要度或许可与水相提并论。在呼市或内蒙任何一个城市的蒙餐馆、奶茶馆都能喝上一壶热气腾腾的奶茶。提起茶壶往碗里一倒,奶茶流出,奶与茶的芬芳也升腾而起,光是嗅上一嗅都可使人心旷神怡。再端起茶碗品上一口,咸香温润在嘴里打转,咽下后通体暖热。炒米
在 内蒙古 ,炒米是毫无争议的奶茶第一搭档,或许可以管它叫“奶茶伴侣”。炒米所炒的米为糜子,是北方干旱地区常见的一种谷物,大小与小米接近。喝奶茶时,抓上一把炒米丢进碗中,泡上一会儿喝一口奶茶,那种突出的颗粒感给口腔的刺激十分强烈,即使泡上多时,炒米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酥韧,而非化作粥中之米。若想品尝炒米那最原始的酥香脆,直接干吃也未尝不可。
奶皮
奶皮是将牛奶放在锅中熬煮并不停搅拌最终生成的一层薄薄的表皮,呈蜂窝状,可直接吃也可放在奶茶中泡着吃。直接吃可感受到奶皮软而韧的口感,奶香味十足,并带有淡淡的酸味与甜味。若放于奶茶中食用,由于其蜂窝状的多孔结构,能够饱吸奶茶,吃在口中如“奶面筋”一般,饱满滋润。
奶豆腐
奶豆腐是鲜奶发酵结块的产物,也叫做奶酪,口味微酸,吃在口中为明显的粉渣感,是 蒙古 牧民常食的一种干粮,也可以将其泡在奶茶中食用。浸泡后的奶豆腐口感变得柔韧,比起粉渣的口感会更加适口,也是又一重要的奶茶搭档。
奶嚼口、果条
奶嚼口并非奶油,是一种从鲜奶中提取出来的脂肪性物质,比起常见的奶油质地会更加粘稠、紧致,油味较重,并带有一定的酸奶味。奶嚼口常见的吃法有和炒米吃和用果条蘸食。果条其实是一种内蒙的油炸面食,与我们熟知的油条较为类似,但从质地上说叫一般的油条更加松软,口感偏绵韧而非酥脆。
酸奶饼
酸奶饼为烙饼,因和面时加入了酸奶而得名。烙好的酸奶饼两面为焦黄色,而内里则是纯净的奶白色,拥有大量气孔,十分蓬松。酸奶饼的口感与一般的蛋糕类似,带有淡淡的奶香味和酸味,无论直接吃或是就着奶茶一起吃都是种简单而令人难忘的味道。
马奶酒
没有尝过马奶酒,也多多少少在某首草原之歌里听过其 大名 。马奶酒顾名思义,是马奶发酵后的产物,尝起来有明显的奶味和酸味,带一丝隐隐约约的酒精味。我从心底觉得,马奶酒应该同米酒之流一样,喝起来不烧喉也不呛人,只是悄无声息的让你上头、进入无人之境,大概也是个餐桌上的大杀器。
比较遗憾的是,要喝最纯正的马奶酒最终还是需要去牧民的家中,市场上售卖的马奶酒均为流水线上的产物,多多少少加了些添加剂,也失了些原本的味道。手把肉
本想以一瓶马奶酒就结束今天的战斗,可我毕竟不是草原的儿子整日驰骋在骏马上,摸摸肚子它仿佛在告诉我还缺了点什么,最终拗不过它的固执,还是投降点了一盘手把肉。
当餐厅老板问我要冷吃还是热吃时,我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斩钉截铁地回她道:“冷吃!”。内蒙的手把肉与其他地方的手抓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即这里的肉通常会切成小块端上桌,少了两分豪放不羁之气。但,肉还是那个肉,凉还是那个凉,冰凉如膏的肥膘,鲜嫩如丝的瘦肉,蘸上酸爽的醋汁。
别问我为什么不说话,吃着肉又怎么有空呢?又是满载而归的一天。再往上翻看这些图片,不禁感慨“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的肚里能装象”。再度回味,仿佛自己仍置身于这奶的海洋中,沉醉而不知案在何方。
生烤羊排
除手扒肉外,最具有草原野性的恐怕就是烤制类肉食了,而这其中的一大代表便是烤羊排。我已经记不 清盛 赞过几次烤羊排了,或许这就是那种百吃不腻、万吃不倦的食物。
蒙式烤羊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每根羊排之间连接着,需要亲自用手将其掰开分离,仍带几分草原上的豪爽之气。这种增加人与食物互动内容的饮食方式,有时确能莫名其妙地增强食物本身的美味感呢。蒙餐生烤羊排以椒盐味为主,表皮焦酥、瘦肉鲜嫩、肥肉油香、肉筋绵韧,用手把着打开撕咬,一不小心便遁入无人之地。血肠
血肠并非 蒙古 特有,在 西北 的任何牧区该食物均较为常见。将羊血、羊肉切粒拌上各味调料和香料灌入肠衣中便成了血肠,煮熟或蒸熟即可食用。血肠具有比较重的异味,初食者往往难以接受,蘸上一些较重的酸辣味酱料可以有效盖住这种异味。当你接受或能无视这种异味的存在时,就只需好好享受那丰腴油润的口感,任身旁之人侧目咋舌。
蒙古 馅饼
北方人说“好吃不过饺子”, 蒙古 人却说“好吃不过馅饼”,我想全世界的人普遍都认可这种“面包馅”的食物是美味吧。 蒙古 馅饼的面饼本身并无太多文章,与一般馅饼相比口感较为软糯,其内馅往往才是其独树一帜的标志。牛羊肉自不必说, 蒙古 馅饼还常常使用一种在其他地方较难食用到的肉类——骆驼肉,骆驼肉馅饼毫无异味、肉粒劲韧、油而不腻,相当值得一试。
蒙古 包子
蒙古 包子并非某一种包子,而是对 蒙古 族制作的各类包子的总称。其特点在于使用烫面作皮而非发面,蒸好的包子皮十分紧实,近似于饺子皮的质感。 蒙古 包子常见的馅儿以牛羊肉、肉肠、血肠、韭菜、沙葱等为主,也是来到 蒙古 可以品尝的一种果腹之食。
锅茶
锅茶与一般奶茶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仅在形式上选用一口大锅盛满奶茶,将奶皮子、奶豆腐、炒米、奶嚼口等一股脑全倒入锅中一同煮制。最小的锅茶往往也需要两三人才能食用,比起一人食的小壶奶茶,锅茶更多是给了食客一分热闹之感,那咕噜咕噜之声,或许有着慰藉人心的力量。
熏鸡
熏鸡、烧鸡之类的食物不专属于某一个地方,它们属于每一个地方。若问 内蒙古 最有名的熏鸡是什么,那一定是来自 乌兰察布 的 卓资 山熏鸡。要买最地道的 卓资 山熏鸡,或许还是得驱车专程前往 卓资 县吧,但若是品个大概之味,在呼市便可满足。要论惊艳,实谈不上,它更像那种日常的佐饭佐酒凉菜,简单的咸香,简单的脆韧。不必过于吹捧,让它化身与餐桌酒席之上的一盘盘低调之食,或许才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月饼
在内蒙最盛行的月饼并非我们所熟知的那种圆形带馅的月饼,而是发源于 乌兰察布 丰镇 的月饼, 丰镇 月饼之名也早已传遍内蒙和周边省市。
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流沙的内馅, 丰镇 月饼的外貌可以说太过素面朝天。但与此相对应的,其制作使用的也就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材料,如面粉、胡麻油、红白糖等。吃起来的口感与其说是月饼,不如说更像刚出炉的曲奇饼,酥软而带有强烈的颗粒感,并带着自然的油香和清甜。吃腻了各种味过其需的月饼,何不返璞归真一次,尝尝这最纯粹的滋味呢。
凉拌莜面
由于 山西 移民的影响, 包头 、呼市、乌盟等地是莜面的重度食用地区,想到下次吃莜面可能要等到前往 山西 了,以一碗凉拌莜面来结束这一天、结束呼市的这三天应该再好不过了。
莜面、黄瓜丝、土豆丝、萝卜丝、酸菜,调上蒜、醋、辣子,胡乱拌和一通,猛地吸上一口,冰凉酸爽而多重的口感,配上酸辣的口味,是炎炎夏日一碗既可饱腹又可消暑还能解馋的小食。
吃完最后一碗莜面,夜幕降临,也是该说再见的时刻了。青城的肉香、奶香、面香,是你留给我不会忘却的印记。也希望远方的你,走入这香气之中,如我般流连,如我般沉醉。
注:本文转自马蜂窝博主宇哥逛吃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