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苏州红烧菜离不开绍酒、酱油和糖。绍酒是绍兴黄酒的简称,黄酒的家族很大,绍兴黄酒是其中的佼佼者,分别为干型元红、半干加饭、半甜善酿和甜型香雪四类,考究菜馆常用的花雕酒属于半干型加饭黄酒,成品绍酒由不同年份及类型的酒勾兑而成,如三年陈的花雕,所用三年以上的基酒必须大于50%,其余部分的基酒的加权平均数不小于三年。绍酒含有氨基酸、糖、醋、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是烹调不可缺少的风味来源。

舌尖上的苏州”唯一密码:苏州红烧菜少不了它!

红烧是二十多种烧法的一种

也是最为常见的烹饪方法

红烧“先将主料进行一次或两次以上的热处理,加入调料,再用火力烧熟的烹调方法”(《中国烹饪辞典》)。热处理多见煎、炸、煮、煸、炒、汆、蒸等,亦可兼而用之。比如红烧老鹅,冷水预熟矫味、定型,再剁切漂亮成形,而后急火煸炒,烹酒、调味,文火焖……;调料即调味品,因地域及饮食习惯而呈现不同种类。传统苏式烹饪调料,仅绍酒、酱油、糖、盐、醋而已;“千滚不如一焖”乃火力运用真谛。老一辈的苏州厨师以不急不慢烹饪心理,旺火急烹之后的炖焖煨焐技法烹调肴馔,为知味者所喜。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1)

苏州红烧菜离不开绍酒、酱油和糖。绍酒是绍兴黄酒的简称,黄酒的家族很大,绍兴黄酒是其中的佼佼者,分别为干型元红、半干加饭、半甜善酿和甜型香雪四类,考究菜馆常用的花雕酒属于半干型加饭黄酒,成品绍酒由不同年份及类型的酒勾兑而成,如三年陈的花雕,所用三年以上的基酒必须大于50%,其余部分的基酒的加权平均数不小于三年。绍酒含有氨基酸、糖、醋、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是烹调不可缺少的风味来源。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2)


红烧菜上色以酱油、糖色或红曲为常见。炒糖色通常以水作媒介,白糖、冰糖或其他晶体糖不断受热而发生融化,继而产生褐变现象,褐变的过程取决于温度和水糖比例,糖颗粒初步融化时为白色,渐次显现白色大泡、浅黄色小泡、大黄泡以及枣红色,对应的烹饪手法则为糖稀、挂霜、琉璃、拔丝和糖色。

糖稀状如蜂蜜,亦有蜜汁雅称;将预熟的食物倒入白色大泡,离火裹匀即成糖霜;呈浅黄色小泡时用来制作拔丝菜,放入食物裹匀,冷却后就是包裹着琥珀色糖壳的琉璃菜,典型如北方之糖葫芦;大黄泡时如注入沸水熬制5分钟,可得色如生抽,略带甜味,有焦糖香的“嫩汁”;枣红色时注沸水熬制得糖色,此时糖因焦化而失去甜味,色如老抽,焦糖香比嫩汁浓郁。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3)


苏州红烧菜约定俗成的颜色,因食材而不同,如红烧肉的皮及瘦肉枣红为上,脂肪以琥珀为佳;红烧羊肉为通体枣红;浅色鱼类如红烧白鱼求琥珀色,深色鱼类如青鱼头尾则为枣红色。苏州人对酿造酱油的喜好与生俱来,晒足了时日的秋油可令老饕一嗅再嗅,酱油所含的多种氨基酸又是不可多得的增鲜物质。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4)



生抽老抽的称呼是从南方传过来的,从前苏州酱油只讲赤酱油白酱油。白酱油亦称鲜酱油,常作调蘸料或冷菜调味之用;乡人称赤酱油为红酱油,因其红褐亮泽,且又是厨房调味主流,故简称酱油。赤酱油的红褐色比老抽亮泽,咸味比生抽略淡。清中医温病学家王士雄撰《随息居饮食谱·酱》言:“篘油则豆酱为宜,日晒三伏,晴则夜露。深秋第一篘者胜,名秋油,即母油。”

竹编的直筒篓子,将其下部压入酱中,酱油渗出,舀出后布袋吊滤,可得纯净秋油。苏州船菜“母油鸭”,单菜需用150克上好秋油。酱缸抽取秋油后,再下盐水,晒成二油。白酱油则有可能是三油。

苏州红烧菜有着严格的操作步骤,其格式为:热处理后,加酒焖透,然后入酱油、汤、盐、糖,急火烧沸,文火焖烧,旺火收稠,勾芡淋油。如不喜欢使用酱油,也可用事先熬制的焦糖汁着色,现炒糖色会逆了苏州红烧菜先绍酒去腥再上色的步骤。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5)

苏州红烧菜只只含糖,用糖量5%至7%不等,以白糖为主,绵白糖、冰糖、冰糖屑以及糖猪油丁也各有用处。通常用冰糖皮质光亮体现,如红烧鼋边、香菜肉、松子东坡、鳗鱼等,香菜肉取自清代苏州人顾禄所著《桐桥倚棹录》,是苏式红烧肉的代表,带皮五花肉配干菜,以扣菜方式出现,2.4公分见方整齐排列的肉皮为视觉中心,麻油随卤汁浇淋表面,煞是诱人;热处理后需换砂锅再焖的菜,则用绵白糖和冰糖屑,如酒焖元蹄、酒焖肉等,为抵消绍酒量大带来的苦涩,用糖量也较大;烹饪时间极短的菜肴,宜用绵白糖,如响油鳝糊。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6)


红烧菜需将卤汁收稠,荤腥菜经长时间煨焖,蛋白质中析出胶原蛋白,此时烹饪高手会不停地将汤汁反复浇淋在食物表面,卤汁越收越稠,看上去如同着芡一般,

依赖淀粉遇热吸水膨胀原理,收稠锅中的卤汁。芡汁从厚到薄排序,有包芡、糊芡、流芡和羹芡,红烧菜应用流芡,建议水淀粉浓度为20°,即淀粉与水一比四。勾芡可将汁液锁在食物表面,达到滋味、温度和菜色的统一,根本目的为了口感滑爽。一般而言,红烧水产品需勾芡。红烧肉禽放冰糖者不勾芡,菜肴配有辅料则不必勾芡。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7)



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苏州人和新苏州人的交融,行业间烹饪技艺的交流等都在深刻地影响苏州红烧菜。比如红烧鱼的微辣口味,使日常饮食的味型有了起伏;牛肉进入了菜馆的采购清单,丰富了红烧菜的品种;烤箱的应用,使得某些红烧菜的气味更浓郁;不重视锅盖的使用,绍酒的去腥作用不能得到最大发挥,苏州独有“加酒焖透”技法奄奄一息;“炆焖”随炭墼地龙消失,食物虽亦酥烂,风味不如从前……而最为隐性的变化,



苏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家常菜(苏州舌尖上美食)(8)

苏州红烧是一种烹饪技法,也是独具一格的苏式记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