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蝉蛹的做法(夏季美食炸蝉蛹)
凉拌蝉蛹的做法(夏季美食炸蝉蛹)炎炎夏日,热气蒸腾,每到酷暑伏季,正是捉知了猴、品尝天然美食的大好时机。在城乡结合部的雨后树林里,以及沿路的行道树丛,每到夜幕降临,朦朦胧胧,光影闪动,人影晃动,人声喧哗,手电的光柱划破夜色,上演着夏夜灯光秀,原来这都是一群群忙着捕捉知了猴的美食爱好者。以吃为目的捕捉知了猴是近年来的事,知了猴的营养价值被口口相传,它的口碑如同网络关注的热帖直线上升,人们仿佛一夜间发现新大陆一样,不约而同地享用这种夏季出土的活体生鲜美食。记得小时候每到七月中旬,一过夏至节气,我和小伙伴们就会成帮结队地去干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抓知了猴。我们天天去捉人人都有收获,却怎么也抓不绝它们。当人们隐入麦浪收割麦垄,体会着收获的喜悦,知了却藏在树枝上,隐在树荫里,扯着嗓子无止无休地鸣叫,制造一波接一波的滚滚声浪,一如那恼人的热浪。当时我们捉知了猴很少有人吃,人们烧食蚂蚱、螳螂,煮食河蚌、奔奔(螺蛳)为常见,捉知了猴只是
夏季美食炸蝉蛹
文:杨晓光
吃过晚饭,我们带好了“装备”,驱车去往南戴河的方向。所谓的装备,无非驱蚊剂、手电筒、矿泉水瓶子。将车停放在人工河码头,我们径直前往南娱方向,放着好好的人行步道不走,蹚草稞,寻树棵,沿着道路边缘寻觅知了猴。
蝉蛹俗称知了猴,属于蝉的若虫。当它褪尽蝉蜕,便一举脱颖为蝉了。蝉的体长一般在4至5厘米,除了透明的翅膀外,通体呈现为黑褐色,嘴巴(口器)虽说不似大象鼻子那样的软管,却酷似一截人们喝酸奶、吮豆汁的中空硬吸管,就像打针输液的针头一样,通过刺入树体,藉以吸食树液为食,所以它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害虫。
记得小时候每到七月中旬,一过夏至节气,我和小伙伴们就会成帮结队地去干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抓知了猴。我们天天去捉人人都有收获,却怎么也抓不绝它们。当人们隐入麦浪收割麦垄,体会着收获的喜悦,知了却藏在树枝上,隐在树荫里,扯着嗓子无止无休地鸣叫,制造一波接一波的滚滚声浪,一如那恼人的热浪。
当时我们捉知了猴很少有人吃,人们烧食蚂蚱、螳螂,煮食河蚌、奔奔(螺蛳)为常见,捉知了猴只是单纯地以玩为目的。把知了猴捉回家,就把它们放在作为窗纱的蚊帐布上,待到次日的天蒙蒙亮,就会看到有的知了猴正在表演金蝉脱壳,里面稚嫩的身子露出一半;还有的知了猴已经脱了壳,打开降落伞般折叠的翅膀,它通体的颜色还是青绿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绿色的身体硬实了许多,也慢慢变成了黑色。我们把蝉蜕留下,积攒起来拿到供销社卖钱。而那些玩腻的知了,则成为家里下蛋老母鸡的口中美食。
在昌黎县晒甲坨老家,在小伙伴中间我首开吃知了猴的先例,也算得的上最初“吃螃蟹”的人了。当然,除了吃知了猴,我还吃过青秧拉子(豆虫),红秧拉子(木蛀虫)。帮着奶奶烧火做饭时,我把它们扔进燃着柴火的灶坑,烤到吱吱地冒出了油汁,再埋入余温尚存的灰烬里煨着,煨一会就可以吃了。其实烤食的知了猴就后背上一丁点肉,远不如油炸知了猴吃起来出息,不过在当时已属难得的美味了。
以吃为目的捕捉知了猴是近年来的事,知了猴的营养价值被口口相传,它的口碑如同网络关注的热帖直线上升,人们仿佛一夜间发现新大陆一样,不约而同地享用这种夏季出土的活体生鲜美食。
炎炎夏日,热气蒸腾,每到酷暑伏季,正是捉知了猴、品尝天然美食的大好时机。在城乡结合部的雨后树林里,以及沿路的行道树丛,每到夜幕降临,朦朦胧胧,光影闪动,人影晃动,人声喧哗,手电的光柱划破夜色,上演着夏夜灯光秀,原来这都是一群群忙着捕捉知了猴的美食爱好者。
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蝉若虫(知了猴)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在58.58%至72%之间,是牛肉的2至3倍,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而脂肪含量只有约7%,是名副其实的蛋白质之王。
知了猴味道鲜美,香嫩可口,营养丰富,食用价值诱人,被奉为时尚美食。常用的烹饪方法就是油炸,如今又盛行起了烧烤食法。但是由于蝉蛹长期生活在潮湿的地下,身体上附着了一些细菌和寄生虫,所以在吃之前要彻底清洗干净。
捕捉的过程中,容器里最好放些淡盐水,以防止知了猴蜕变。因为知了猴若不及时腌制,很快就会脱壳,一旦脱壳变“老”,食用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干什么事都讲究个门道,食用知了猴也不例外。首先是清洗,盛装知了猴的矿泉水瓶,直接对着水龙头,嘴对嘴地灌满水,拧严瓶盖,上下左右循环往复晃荡瓶子,一次次地倒出浊水,换上清水,直到涮洗4至5次,倒入碗中,再用盐水浸泡2小时。
烹炸时,油热时将沥干盐水的知了猴下锅,盖上锅盖。当炸干水汽,锅内不再噼啪作响时,为了炸得通透,用竹签将知了猴扎破若干处,随着一股股白汽冒出,炸至焦黄的知了猴,飘溢出荤油渣的香味,此时就可以出锅了。趁着热撒上芝麻盐,喝啤酒,吃知了猴,实乃避暑消夏一大美事。若撒上一些孜然和辣椒面,则能吃出烧烤的风味。
知了猴虽然好吃,但要避免过敏情况的发生,它作为小分子高蛋白食物,一次吃五六个也就够了,吃多了会加重肠胃消化负担,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身体不适。
如今人们捉知了猴,既是为了一份美食,也是为了寻找儿时的一份快乐。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