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什么牌子的酥饼好吃(金华居然有这么多美味的饼)
金华什么牌子的酥饼好吃(金华居然有这么多美味的饼)探探金华各地的饼。今天,小布带大家来一场金华味道之旅,哪些美食在你的味蕾勾起过饕餮盛宴,哪些风味在你心灵的底片上感了光,让你追想当年感怀不已?
时光飞逝,
老金华早已变换了容颜,
不变的也许是老金华的味道。
你还记得老金华的味道吗?
哪些美食在你的味蕾勾起过饕餮盛宴,
哪些风味在你心灵的底片上感了光,
让你追想当年感怀不已?
今天,小布带大家来一场金华味道之旅,
探探金华各地的饼。
金华风味饼
01兰溪鸡子馃鸡子馃也叫鸡蛋饼,是浙江金华地区特色传统名点,金华各地均有摊店制作出售,而以兰溪鸡子馃最为著名。兰溪鸡子馃,表皮金黄,蛋香扑鼻,是兰溪名小吃之一。
在兰溪走街串巷,随处可见卖鸡子馃的小摊。
“我们的鸡子馃,皮像纸一样薄。”朱兰庆说。
鸡蛋馃讲究的是皮薄馅儿多,外脆里嫩。制作的时间要把握好,这样出锅的时候才会带着香葱味。
春节时分的永康市芝英镇,到处弥漫着浓浓年味:师傅熟练地用刀划过冻米糖,丝拉丝拉的声音,听了就让人垂涎;老人手持毛笔,笔锋遒劲地写出一连串福字,让人备感年味浓厚……
但要说最让永康人难忘的年味,小麦饼肯定占有一席之地——那是一种缭绕舌尖的滋味,也是饱含地方记忆的美食。
“小麦饼,肉筒筒,让你吃吃不识侬。”小麦饼,又称单麦饼、麦饼筒,是永康独特悠久的风味佳肴,也是永康人的心头之好。
芝英老街正街73号,袅袅炊烟中,应业开和他妻子正在小麦饼店忙活,一个擀面饼,一个烤小麦饼。
生好炉子,应业开将生面饼平摊在“麦饼塌”上,下锅,一两秒后拿出再换面旋转入锅,等个一两秒再移到锅沿。一个外形均匀、美观的小麦饼就制作好了。
在一旁看着,单是这连贯娴熟的手法,就显示出手艺人不徐不疾的美食制作之道。
应业开说,小麦饼原料单一,却很讲究工艺、火候和手法:和好面之后,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圆圆的、大小均匀的面皮,连续擀到15个左右,把小面皮一个一个垒叠起来,每叠一个撒一层粉,叠好后配合手掌按压,再用擀面杖擀。
圆如盆、大如钵、薄如纸,烤好的小麦饼,类似春饼,但棕黑色的斑点显示出它经历的火炙。虽说是薄薄一层,朴实无华,但它韧如皮,香气扑鼻。
当然了,空口吃小麦饼,单觉得有些咸味。小麦饼的美味精髓,在于它卷的馅料里。
因为方便保存,以前走南闯北的五金工匠通常都会带着小麦饼出门,再包上烟熏豆腐干充饥。如今馅料丰富多彩,鸡蛋、豆芽、粉丝、白笋、萝卜、牛肉、羊肉……只要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往里面加。
馅料搭配不同,自然造就了小麦饼口味的千变万化。而这千变万化的口感中,包罗了浓浓的永康年味。
03磐安玉米饼磐安的老陈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在老陈眼里,磐安金灿灿的玉米饼就是最好的“黄金饼”。
玉米饼,顾名思义,就是用玉米粉制作的一种天然食材,到磐安,是无论如何不能错过这种美食的。
老陈在山沟沟里开了一家民宿,这里除了拥有自然的山水和纯净的空气,还有做玉米饼最重要的媒介——土灶。
为了对住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老陈坚持用最原始的土法为我们复原磐安的玉米饼。
土灶、玉米粉、水,是仅有的3样原材料必需品。
往土灶里添柴火,把玉米粉倒入锅中,加水煮熟,取出后阿姨反复揉捏,再把玉米块摊平。
大约碗口大小,薄薄的一层,阿姨制作玉米饼,全靠手劲,这一份功力,没有纯熟的经验便不达。
摊好后的玉米饼,再次入锅,待玉米饼全干之后,扶之有如脆脆的清香之后,玉米饼便大功告成了。
刚出炉的玉米饼自带一股清香,饼中拌入腌菜豆腐,入口脆中带糯,自是回味无穷。
老陈不由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由于粮食匮乏,大米难以自足的情况来。磐安多山地,水稻种不起来,玉米却刚好适应当地多山少水的实际,于是被广泛种植。
即便如此,老陈说,那时候,能吃上玉米饼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制作玉米饼耗费食材,在填报肚子为第一要务的情况下,只有粮食多余的富贵人家才会作玉米饼,像老陈他们,多以吃玉米糊居多。
后来,条件越来越好,玉米饼可以不用省着吃了,磐安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做。
再后来,人们选择大米作为主食,今天,又开始讲究每天吃点五谷杂粮,吃玉米饼又变得时尚起来。
老陈1999年就开始做玉米饼卖了,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土特产,卖得异常火爆,当时人们不理解,现在回头看,还真是应验了一句话,自然地,才是最好的。
源自磐安的黄金饼,用自己身上的变迁故事告诉我们,现在真的是进入新时代了。
04浦江麦饼作为一非浦江籍人士,常年奔波在浦江出差,终究把自己炼成了一名假浦江人。修炼秘籍第一,就是吃!能在一个地方吃到当地正宗的美食,应该是成功融入进这个地方第一步。
初到浦江时,忙完工作后,和好友数杯酒下肚,友人诗兴大发,念了一首浦江诗人的诗,其中有一段道:
异地的夜空里
一轮冷冷的月亮
被灼热的目光烫成麦饼
圆圆的,柔柔的,解了谁的乡愁
此刻,在家乡
香喷喷、热乎乎
一个个刚出锅的月亮
在舌尖上,由圆而缺
饱了谁的思念
……
听完,追问,这首诗讲的是吃的吧?
友人回答,这是诗人思乡情切,想到儿时母亲做的麦饼了吧,所以诗名叫《麦饼》。
浦江果然出才子,能用一张麦饼形容出浦江人思乡的味道。
于是,至此之后就知道了麦饼,是浦江人不可缺少的一种食物,几乎家家户户都得吃,浦江麦饼不仅又大又圆,而且美味可口,犹如一轮金黄的团圆月,从前当地的人们每到元宵、中秋佳节的时候,便会拿出此道小吃,寓意着月圆人团圆。
在如今,不用再等道元宵佳节,只要你想吃,随处都可以吃到。浦江麦饼,有荤有素,品种繁多,荤的叫肉麦饼,素的有萝卜、南瓜、苦麻和咸菜等作馅料,另外还有以糖为馅料的甜麦饼
前不久,在浦江当地朋友带路下,找到一家名不经传的小店,只做浦江麦饼。心心念念找到了这家名叫小菡麦饼的店,店在巷子里,一张桌子三张凳子,一个灶台,三个人。没等走到店里就闻到了阵阵烙饼的香味,那种面粉被油炸过的香味在肚子饿的时候真是完全不能拒绝。
店主小菡说,他们家的麦饼不靠店里留人,都是打包带走。平时大家网上下个单,开车过来取。逢年过节、周末走亲访友,浦江人都是几十张几十张的打包往外带。
“我们浦江人谁家不会弄个麦饼吃吃,出门带个麦饼才是正确打开方式,配个粥啊、馄饨啊,鲜的很。”小菡说,如果在浦江吃,在大冬天配一碗热腾腾的牛清汤,一口汤一口饼,在嘴里嚼着,酥脆会融到汤水里,越吃越香。
说着,主厨小菡母亲开始忙活起来。
这里的馅料有豆腐肉、青菜豆腐、土豆泥、南瓜豆腐,首先将麦饼馅儿都是搓成球,然后取出一块发好的面里,把馅料包裹进去,在砧板上撒一些面粉,把包裹好的面团放在上面用手轻轻地拍平,再用擀面杖碾薄,这是考验功力的时候。做得薄一点,吃起来酥脆,一口下去唇齿间还能感受到“咔擦擦擦”这样微弱的声响。
随后把面饼贴到抹了油的锅里,“滋滋滋、滋滋滋。”
反复颠、翻,“擦擦擦、擦擦擦。”
等在锅边,大约三五分钟,听着这样的声音,心里满满的期待,等到热腾腾的麦饼出锅时,口味早就在喉咙里卡着了。
一筷子扯下一块麦饼,热气立马从饼里飘出。我点了一个南瓜馅儿的,浓浓的南瓜香味扑鼻而来。放进嘴里,南瓜入口即化,包裹住原本的面饼下肚,真是太妥当了。
素馅儿的麦饼为什么这么香?这要靠油!
从旁边正在熬制的猪油渣足以可见,新鲜熬制出来的猪油搭配面饼,还能不香吗?
这之后,在友人面前吹嘘自己吃到了正宗浦江麦饼。他却卖弄起学问来,告诉我。
其实浦江麦饼不但好吃,还有挺多有意思的故事。
据说,曹聚仁先生曾在家以麦饼招待客人,鲁迅先生连说“好吃、好吃”,使浦江麦饼从此扬名。
这么一说鲁迅先生颇有麦饼代言人的感觉,浦江麦饼就是当年的网红产品嘛。
还有个靠麦饼修了座桥的故事也挺有意思。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家住古塘村的陈肇英任职闽浙监察使。其时村旁的浦阳江波涛汹涌,自浦江通往邻县义乌的道路常被隔断,行人非常不便。他想在浦阳江上修一座桥,方便行人,造福桑梓。可修桥需要一笔巨款呀,从哪里来呢? 于是他就在南京举办了家宴,特命夫人亲自下厨,煎烫了两面黄的浦江麦饼,客人们吃了后,大呼过瘾,纷纷解囊相助,一下子就募得5万大洋,为家乡的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也是应了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不要小瞧吃货的力量。
聊着聊着,脑海中又想起了麦饼的味道。
就是这一只麦饼,抒写了一个地方的情感,一只麦饼,发扬了浦江的文化。
05南马肉饼初到东阳南马,给外地人的第一个印象恐怕就是街上那许多肉饼摊了。肉饼可以说是独具南马风味的小吃,那平底锅上蒸腾而出的浓香,在整条街道的上空弥漫着,吸引着外地客人。
南马肉饼乍看起来很简单,只不过是麦饼中包上肉馅而已。可是,这些馅都是生肉包进去,要在平底铁锅上就这么翻几下就烤熟,确非易事。
南马肉饼的关键工序在于擀面,就说那揉面吧,功夫可非一般,定要揉得韧而不糊,再用“饼檑”来擂面时,也要碾压得皮薄细匀。如果如果擂得厚,那里面的馅就会半生不熟;如果太薄了,又会一烤即破。可在摊主手里却是那么得心应手,恰到好处。这全靠多年的实践经验来把握。
再说说包馅。要挑选上好的精肉,兼或肥膘肉,和些咸菜、豆腐,抑或时鲜菜,如春季的藕丝、夏李的豆荚、秋季的茭白丝、冬季的萝卜。另外,佐料也必不可少。放进少许葱、辣椒、姜丝、蒜泥,倍添味道的鲜美。
▲图为南马肉饼传承人吴叶青正在制作中
至于烤饼,有专用的平底铁锅,直径在50厘米左右,一般能同时烤上五六只肉饼。因为是旺火烧烤, 摊主总是用肥肉拭擦锅底,以防粘连,并不时地洒点水,以防烤焦,肉饼的生熟程度如何,摊主自然能驾轻就熟,适时装盘。
肉饼在东阳南乡一带盛行,而尤以南马为典型,永康城乡也有肉饼摊,可风味有异于南马肉饼。永康肉饼在翻烤时并不淋水,而南马肉饼多此一道,则使肉饼由表及里而熟透 柔软爽滑,老幼皆宜。
每逢南马集市 肉饼摊就会多出一倍。各村的能手都涌向镇上, 施展技艺,以满足赶集人的需求。当山里人卖完一车柴木,老农们卖掉一担蔬莱,小伙姑娘逛了一圈街市,总要来品尝一下价廉味美的肉饼,并叫端上一碗热气直冒的混饨,沽上二两黄酒,尝着这香喷喷、热腾腾、柔韧而有咬劲的肉饼,就仿佛是在品味那无限美好的生活。
“我妈在南马大街烤了30年的肉饼,我从16岁开始,今年32岁,也已经干了16年。”吴叶青告诉记者,南马肉饼的工序非常多,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一些小窍门,秘不示人,味道因此也就各有千秋。
美食,用最单纯的东西,
用最单纯的手段,
使人得到最大的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