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么吃都不长肉是什么原因?怎么吃都不长肉
最近怎么吃都不长肉是什么原因?怎么吃都不长肉3.习惯养成如肠胃道疾病(胃炎、胃下垂等)、代谢性疾病(甲亢、糖尿病等)、慢性消瘦性疾病(肝病等)。1.吸收障碍一些肠胃道疾病导致食物中的营养无法被充分吸收。这种疾病所引起的是吃得多但吸收得少,患者仍旧非常消瘦。2.疾病干扰
如今,减肥似乎已经成为了全民主题,但总有些人却是另类,“我一直以来吃饭吃得很多,可就是不长肉,吃什么都不长肉,我都要愁死了,能让我多长点肉就好啊!”相比那些励志减肥的都市男女,这些瘦子们一直苦恼于自己的“营养不良”、“弱不禁风”,那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怎么吃都不胖呢?
一、衡量消瘦的标准
首先,我们可以用体质指数来评估一个人是否消瘦:体质指数在18.5-23.9为正常,小于18.5则就可以认定为消瘦。体质指数又称作BMI,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二、瘦子吃不胖的原因
1.吸收障碍
一些肠胃道疾病导致食物中的营养无法被充分吸收。这种疾病所引起的是吃得多但吸收得少,患者仍旧非常消瘦。
2.疾病干扰
如肠胃道疾病(胃炎、胃下垂等)、代谢性疾病(甲亢、糖尿病等)、慢性消瘦性疾病(肝病等)。
3.习惯养成
如不吃早餐、空腹喝牛奶、餐前大量饮食等。这是很多消瘦同胞的共同特点,特别是男性消瘦同胞。男同胞对于饮食习惯不太重视,认为早餐吃不吃没有所谓,但这正是导致消瘦的最根本来源。
4.遗传影响
消瘦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增肥有必要了解家族胖瘦史。有许多人是遗传和内分泌因素引起的。在遗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某些家庭成员都比较瘦,但是没有器质性疾患,属于无力型体型。
其特点是:身体瘦高,颈细长,垂肩、胸廓扁平,胸骨剑突下角小于90度,精力也很充沛,完全能胜任学习或工作,但易患各种慢性病。
三、中医看待消瘦
1.吃得少的瘦子,是脾肾虚损的重要标志
先天不足,从小身体虚弱;或后天饮食不当、消耗太过,导致气血亏乏,不能滋润、荣养全身肌肤。其中脾肾的亏虚至为攸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气可以说是我们从娘胎里带来的能量罐,你消耗一点少一点。
脾是我们后天的加油站,消化吸收饮食、生化气血都靠它;而脾和肾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脾胃虚弱、肾气不足的瘦子也是最常见。
2. 吃得多的瘦子,是体内有火的信号
俗话说,瘦子多火,因为体内有火,人就代谢旺盛、消耗亢进,吃得多也不长。我们常见的火,有阴虚内热引起的火,也有肝郁气滞久了化生的火,而火耗胃阴,内火在体内郁积久了,就会消耗脾胃之阴,引起胃火大,消谷善饥(吃得多饿得快)。这种内火消灼的消瘦和虚损的消瘦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吃!可能还伴随着下午潮热,盗汗(睡着了出汗)、怕热、手脚心热、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大便干结等。
四、如何健康有效增重
1.均衡膳食、循序渐进
保证足够的热量:一定要保证热量“入大于出”。保证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的摄入,又要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少食多餐:一餐吃得太多无法有效吸收,反而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最好的办法是将每天的进餐次数改成5到6餐,按照自身情况,在上午、下午、睡前安排适量加餐,这样既让胃肠负担减轻了,热量的需求也满足了。
合理选择食物:日常饮食中除选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物,如畜肉、禽肉、奶类、蛋类、鱼类之外,要少吃燥热还有辛辣食品,如辣椒、蒜、姜,还有虾、蟹等助火散气的食物;少吃酸冷食物,如山楂、酸梅、橘子等;富含纤维还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韭菜、芹菜,还有高脂肪食物,由于容易让人产生饱腹感而减少食物的摄入量,所以也要少吃。
2.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夜里睡眠的时间是人体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合成激素分泌的旺盛时期,这些合成激素对于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很有帮助。临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促进睡眠;在睡前痛快地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浸泡双足,解除困乏,帮助自己顺利地进入梦乡。
3.适当运动,增加体重
适当运动,有利于改善食欲,也能使肌肉强壮、体魄健美。人体的肌肉是“用进废退”,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肌肉纤维就会相对萎缩,人就会显得瘦弱。在运动方式上,一般来说,大运动量的运动、短时间运动和快速爆发力运动都能起到增肌的效果。
4.中医调理方面
单纯的调整饮食及运动增肌,过程长,时间久,一般人难以坚持下去。但在运动和调整饮食的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效果则会大大加强。中医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中药调理身体是许多患者的首要选择,在临床用药上,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表现,辨证用药,如:气血两虚型多使用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等补气养血,脾胃虚弱型多用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养胃,虫积肠道型多用使君子、黄连、神曲、麦芽、苦楝根皮驱蛔杀虫、消积清热,胃燥津亏型多用葛根、天花粉、知母清热生津,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增液。
单靠运动与饮食可能难以成功地实现增重,不如试试中药结合饮食与运动相结合,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作者: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 硕士研究生 何雪琴
编辑:熊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