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跟“雪夜围炉读禁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老觉得那是两情缱绻的两个人,在一个更深露重的冬夜里,围炉赏梅的美好时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初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小时候读诗,最喜欢的便是这几句。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初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小时候读诗,最喜欢的便是这几句。

老觉得那是两情缱绻的两个人,在一个更深露重的冬夜里,围炉赏梅的美好时光。

跟“雪夜围炉读禁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而在脑子里刻下了红泥小火炉,芭蕉蒲扇,砂铫煮茶的美景。

及至长大,可以自主了,不被母上大人担心烧了房子的时候,便买了一只潮州的炉子,还有炭,打算在冬夜里,风雪夜归人的时候,煮一壶茶,散掉一身的寒气。

当然没有煮成。

因为炭老是燃烧不起来。而且炭不好,烟极呛。

没两个就弄了个灰头土脸,熏臭了母上大人的羊绒衫,招来一堆白眼。

只得悻悻然罢手。

后来细想了想,老苏是写了很多煎茶煮茶的诗词,但他好像只描写吃茶喝茶的场景与感受,却从来没有写过煮的步骤,手法等等。

想来也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伙,那些茶都是佣人煮的,他只在一边指挥和享受了。

用炭炉子煮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的。

至少是现代人,从小烧煤气灶长大的,对柴和炭,一窃不通得很。

还是乖乖用电陶炉煮茶吧,在北方春寒料峭的大雪之夜。

300毫升水纯净水,2.5克干茶,煮个茶香水软,在灯下捧一本书,看个目眩神驰。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2)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3)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4)

《2》

时常听到有人说,老白茶就是要煮才好喝。

这句话跟紧箍咒似的,每隔几天总会响起一次。

念得人神经过敏,定力差点的,马上就会中毒,照着去做。

其实,老白茶就是要煮才好喝,这句话,并不是老白茶的真正属性。

这句话是为“做旧老白茶”所度身订制的“官宣”—— 内质不丰富的老白茶,才需要煮。

有些品质不高的“老白茶”,像是做旧的或者渥堆的那种,单用盖碗泡,是泡不出味道来的了。

只有用壶煮,才能出味道。

只有用壶煮,才可以把所剩无几的那点养分,给“榨”出来。

就像拧毛巾。

一条浸饱了水的毛巾,不必费力就能拧出水来。而一条只有一点点水的毛巾,手是拧不出来的,只能用脱水机,依靠机器的力量,才能让它那微弱的水分,给脱出来。

但这内幕,怎么能让人知道呢?

要是直说这“老白茶”品质不高,有作旧嫌疑,或者胡乱加工的嫌疑,这茶不就卖不出去了吗?

当然要隐瞒真相。

但卖出去之后,客人用盖碗一泡,咦,没味道嘛,客人就会找上门来理论。

于是,为了把品质不高的“老白茶”们卖出去,为了掩人耳目,也为了避免客人来找磋,干脆,找个借口,一了百了。

而全天下最好的借口就是——老白茶,就是要煮着喝。

“老白茶”,内质少,泡不出味道,煮总会出味道吧。

这样客人就不会再来找磋了——我都叫你要煮着喝了,你还非要泡,泡不味道,你怪不到我!我家的老白茶,就是要煮着喝的!

看看,免责条款一条连着一条,都是硬货。

有了“煮着喝”这层掩护,做旧老白茶们,自然是卖得风生水起,一箱又一箱地出货了。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5)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6)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7)

《3》

真正的老白茶、自然陈化三年以上的老白茶、品质优秀的老白茶,可以煮着喝吗?

可以。

非得煮着喝吗?

不一定。

品质好的真正老白茶,最好的对待方式,是冲泡。

是的,还是白瓷盖碗,还是100-100毫升,配5克干茶,还是纯净水,还是沸水冲,还是快出水。

一切冲泡方式和变量,都不变。

洗脸净手,把茶桌擦拭干净。把盖碗公道杯品茗杯都冲洗干净。

烧一壶水,拿个大茶洗,把工具们都烫洗一遍。

嗯,就是传说中的“白鹭沐浴”。

当代功夫茶道起源于台湾,兴于闽南。且闽南靠海,从前白鹭极多,厦门便有鹭岛的别名。

白鹭这种高贵漂亮的鸟儿,便成为了闽南人心目中的吉祥物。

闽台亲缘错综复杂,习俗相近。故而功夫茶道的第一道,便是白鹭沐浴。

把自己心目中的神鸟,幻化为茶桌上的一道风景,这究竟蕴含了多少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便不得而知了。

我只知道,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在热水中烫洗的时候,果真似一群群白色的鹭鸟,在整理羽毛,在沐浴梳妆。

之后,便可以称上五克干茶,投入盖碗,合上盖子,先闻一闻干茶香。

沸水烫过的盖碗,余温犹在,把干茶放在里面,合上盖子,不到一分钟,那热气就能把干茶当中的香气给蒸腾起来,传输到我们的鼻子里。

那是一种温暖而舒服的,属于茶叶的味道。

热乎乎的,花香药香陈香都在里面。

若是高品质的老白茶饼,还有枣香扶摇而上。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8)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9)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10)

《4》

闻过了干茶香,便可以冲泡了。

沸水冲入,出汤,分茶。

揭盖闻香。

等茶汤稍凉,再尝汤。第一冲喝过之后,再喝第二冲,第三冲.....直到第十冲。

接着就可以煮了。

村姑陈的建议是,品质好,内质丰富的老白茶,必要泡到十冲之后,再煮。

否则就太浪费内质了。

要知道冲泡不比煮茶。冲泡可以让人细致地体会到每一冲茶冲出来之后,那不同浓淡、不同香型的盖香与不同层次的水香。

还有每一冲茶汤里,汤水不同的稠度、滑度、润度......

像是一个美丽的千面娇娃,变幻无穷,炫目迷人。

而煮茶,则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滚烫的沸水,让茶叶内的内质喷薄而出,像是山洪爆发,像是火山喷发, 像是烈日熔浆,迅速就覆盖了大地。

煮茶的高热释放方式,会把茶叶当中的所有物质,一股脑儿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的鼻,你的味蕾,接受着轰炸式的香气与味觉袭击——不是偷袭,而是正面的,正大光明的攻击,让你瞬间就投降了。

这样的雷霆之势,自然没什么不好,香气与滋味都可以感受得到。

唯一的遗憾便是,那些每一冲茶汤里细致入微的变化,每一次冲泡得收获到的不同风韵,却体会不到了。

它们被煮茶壶浓缩在一起,全在一下子喷发到空气中了。

所以,一款茶拿到手上,必得先泡过再煮,这样才不致于与这泡茶最本真的细致变化,失之交臂。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11)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12)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13)

《5》

当然老白茶也可以直接煮。

不泡,烧了水就煮。

用一只砂铫或者玻璃壶,烧了沸沸的水,把称好重量的干茶扔进去。

300-400毫升的水,投2-2.5克的干茶。

扔进去就可以关电关火——水是沸着的,扔了茶叶也依然沸着。关了火,让壶在炉子上再坐一下,凉一点,就可以出汤了。

当然也可以关火之后就把壶拿起来出汤,但此时壶刚沸了一小会儿,很烫,从壶身到柄都是烫人的,一不小心会烫到手。

更重要的是,关火的时候,壶内的汤还是极沸极沸的。

就是苏轼笔下的水泡沸如“鱼眼”的状态。

若是此时马上端起壶就出汤,这还在小沸着的茶汤,会呼啸着冲出壶嘴,一不小心,就喷溅到茶桌上,当然这还是好的,毕竟茶桌是木头,不怕沸水。

最怕的是角度不好,沸水溅到手上,那可就非常疼了。

马上会在白皮肤上红上一大片,需要急急扔掉壶,去拿茶油涂抹。

故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建议关火马上出汤。

让它放在炉上凉一下,等壶里的水平静下来,波平如镜了,再徐徐出汤。

这样既安全,又不烫手烫嘴,两全其美,岂不好?

稍凉之后,把壶里的茶汤倒满一公道杯,再分到小品茗杯里,先喝。壶继续放回炉子上,利用炉子上的余温,给茶壶内的汤保着温,不致于等一会儿喝到凉凉的茶汤。

喝完一公道杯,再继续把壶里余下的、在炉子上保着温的茶汤倒出来, 分到品茗杯里,大快朵颐。

等到一壶见底了,那就可以注入水,煮第二壶了。

在煮第二壶的时候,很多茶友有疑问,是注凉水还是热水呢?

如果注入的是热水,热水沸得快,自然第二壶茶汤的烹煮时间会较短,茶汤的滋味也会偏清新一些。

若是注入的是凉水,那么,凉水沸得慢,尤其是冬天,烧开一壶凉水的时间比夏天更久,所以,凉水煮茶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茶汤煮出来,也会更浓郁一些。

所以,第二壶是掺凉水还是热水,就要看个人的口味浓淡了。

喜欢淡的,还想煮第三壶、第四壶的,那就注入热水。

喜欢浓的,不想煮那么多壶的,那就注入冷水吧——顺风便要扯尽帆,也是一种快意人生。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14)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15)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16)

七年白牡丹白茶冲泡方法,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17)

《6》

老白茶,分好与坏,分真与假。

好的,真的,建议先泡后煮。泡了十来冲之后,尚且可以煮两三壶。真真是实力强劲又持久,耐泡度耐喝度五颗星。

一斤茶能喝个半年一年的,细算去,比便宜的茶省钱多了。

而劣的,坏的,则只能煮了。

只有高温沸水翻滚多次,在强大的高温高压之下,才能释放出那些稀少的可怜的内质。

单用盖碗用沸水,是泡不出来的。既使是坐杯闷泡,也只能泡出一些些僵硬的、没有层次变化的、古板乏味的茶汤来。

味同嚼蜡,还不如不喝。

列位看官,还是喝真茶,喝好茶吧。

谁都不要去贪图假的老白茶,没有了买卖,就没有了假冒。

期待着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