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适合吃这几样美食:让惹不起的更年期综合征绕道走
女性更年期适合吃这几样美食:让惹不起的更年期综合征绕道走症见:失眠多梦,烦躁,手足心热,心悸怔忡,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4、心肾不交症见:头晕耳鸣,失眠,潮热盗汗,心烦易怒,腰膝酸软,女子月经量少,色红,3、营卫不和症见:夜晚失眠或多寐,白天精神萎靡不振,头痛,自汗出,食欲减退,心悸怔忡,情绪不稳定,血压或高或低。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发生于更年期,由于各种因素而引起的多系统病变的综合反应。临床表现上,男性与女性不同。妇女更年期多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精神抑郁,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心慌气短,多疑,健忘,血压升高,肥胖等;而男性则多见烦躁易怒,焦虑忧郁,多疑自卑,失眠头痛,性机能减退,心悸胸闷等。
中医认为,人体生长发育及衰老的关键在于肾中精气的盛衰与否,但由于人体是一有机整体,因此,凡中年以上脾胃气虚,肝肾不足,痰凝气阻,营卫不和等均可影响肾中精气的盛衰及其生理效应的发挥,使人体出现潮热盗汗,精神抑郁,失眠多梦,心慌气短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临床常见证型]
1、 肝肾不足
症见:头晕耳鸣,失眠,潮热盗汗,心烦易怒,腰膝酸软,女子月经量少,色红,
3、营卫不和
症见:夜晚失眠或多寐,白天精神萎靡不振,头痛,自汗出,食欲减退,心悸怔忡,情绪不稳定,血压或高或低。
4、心肾不交
症见:失眠多梦,烦躁,手足心热,心悸怔忡,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5、痰凝气结
症见:形体肥胖,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少气懒言,胸闷气短,痰多,呕恶,舌淡胖,苔腻脉滑。
6、胃气不和
症见:夜卧不安,脘腹胀满,食少纳呆,苔厚腻。
[膳食原则]
1、宜选用富含高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清淡食品,如大麦、瘦肉、牛奶、蛋类等。
2、适当选择地服用一些具有补益肝肾,延缓衰老的补品及制剂,如人参、灵芝、天然维生素E、卵磷脂胶囊等,以调节机体各系统功能,并使其相互协调,从而有利于消除或减轻更年期综合征。
3、忌偏食及暴饮暴食。
[食疗常用方剂及配制]
1、 胡桃莲子粥
胡桃仁30克,莲子、芡实各15克,粳米100克,共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粥。经常食用,可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面白神疲,精神萎顿。
2、 木耳红枣粥
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粳米100克。
红枣沸水浸泡去核切为丁状,用冰糖汁浸渍20分钟;黑木耳水泡发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共煮粥,放入枣丁,再加冰糖少许,文火稍煮即可。既可健脾胃,益气养血,又可降血压,用于更年期体虚无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少华,及高血压眼底出血。
3、 胡桃芡实莲子粥
胡桃仁、芡实、莲子各15克,粳米100克。
四者如常法煮粥服食。可温补肾阳,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属肾阳虚者。
4、 姜枣汤
大枣6枚,生姜2片,水煎服。经常饮用。适宜于营卫不和所致的更年期综合征。
5、 半夏秫米汤
法半夏10克,秫米或粳米100克,水煎服。适宜于胃气不和所致的更年期综合征。
6、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伤寒论》)
鸡蛋黄2枚,黄连3克,黄芩15克,芍药20克,阿胶15克。
黄连、黄芩、芍药一同加水,煎煮取汁,入阿胶烊化,稍冷,再放入鸡蛋黄,和匀温服。可滋心肾之阴,清热而安心神,适宜于心肾不交证。
7、 桂枝汤
桂枝10克,芍药15克,枣仁、夜交藤各10克,大枣5枚,甘草4克,生姜2片,水煎服。可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属营卫不和及心肾不交者。
8、 安神蜜
新鲜百合60克,蜂蜜适量。
百合洗净,加蜂蜜拌合,放入碗中,隔水蒸熟,睡前服食。可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所致的心神不安,多梦易惊。
9、豆浆白果饮
豆浆1000毫升,白果10枚。
白果去心捣碎,放入豆浆中,以文火煎煮,三沸即可。代茶频频饮服。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见带下较多,腰酸酸较者。
10、黑木耳粉
黑木耳200克,冰糖适量。
黑木耳洗净焙干研粉,冰糖研粉,两者拌合均匀,日2—3次,每次半匙。适宜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见月经量多,淋漓不断或赤白带下。
11、山药黄精炖鸡
山药100克,黄精30克,乌骨鸡1只,姜、盐各适量。
乌骨鸡去毛,净膛,洗净切块,与山药、黄精一同放入气锅中,隔水炖煮,加调料即可。可滋补肝肾,适宜于更年期综合征属肝肾不足者。
12、苡仁酒
苡仁100克,甜酒或白酒500毫升。
苡仁研粉,放入酒中,瓶装,充分混匀,密封,半月后饮服。日2次,每次约20
毫升。适宜于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多汗,烦躁、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耳朵嗡嗡响,3个月内不管它,想根治就难了
多囊卵巢综合征如何防、如何治?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