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交老车纪念(广州公交文脉巴士迷①)
广州公交老车纪念(广州公交文脉巴士迷①)随着广州公共交通的日渐发达,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通道客车一度在广州公交行业全数退役,少数单位则保留了通道客车作为职工班车使用。在2010年广州BRT建成通车后,通道客车重新在广州公交行业出现并服务BRT线路。但相比如今只在BRT专用车道可见,不少广州市民仍然记得过去没有空调,驾驶室带有发动机舱的老式通道客车在广州街头到处跑的场景。修旧如旧的广州牌通道客车被公开展示(黄晓群供图)黄晓群:他的藏品,是一辆广州牌通道客车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除署名外)铰接客车,又称通道客车,是大客车当中较为特别的车种,一台完整的通道客车由一条通道连接两节车厢构成。相比单节车厢客车,通道客车载客量更大,在公共交通尚不发达时,曾经是广州公交车当中的主力车种。作为传统的广州车企,当年的广州客车厂生产的广州牌通道客车,不仅供广州本地使用,还远销全国各地。
本期关键词:【巴士迷】
作为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公交车每天繁忙地穿梭在城市街头,市民在马路上看到它们,乘客在车站搭乘它们。有的人的生活工作与公交行业交往频繁,渐渐地较一般人更深度观察和了解公交行业,并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爱好。在交通圈中,这些人被冠以一特殊称号:巴士迷。
在广州,有的巴士迷会在公交车站及马路边用相机拍摄公交车,他们会为拍摄到拥有特殊涂装或车体细节的公交车而感到兴奋。一些巴士迷,则热衷收藏和公交行业有关的物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巴士迷所拍摄的公交车有的退役了,所收藏的物件有的“绝版”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逝去的广州细节片段,被巴士迷们不经意记录和收藏。有的藏品和记录片段,已成为经典的“广州记忆”。
本期广州公交文脉,我们采访了广州三位巴士迷。他们不仅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对公交的迷恋,还通过各种方式为广州“加分”。
黄晓群:他的藏品,是一辆广州牌通道客车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除署名外)
铰接客车,又称通道客车,是大客车当中较为特别的车种,一台完整的通道客车由一条通道连接两节车厢构成。相比单节车厢客车,通道客车载客量更大,在公共交通尚不发达时,曾经是广州公交车当中的主力车种。作为传统的广州车企,当年的广州客车厂生产的广州牌通道客车,不仅供广州本地使用,还远销全国各地。
随着广州公共交通的日渐发达,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通道客车一度在广州公交行业全数退役,少数单位则保留了通道客车作为职工班车使用。在2010年广州BRT建成通车后,通道客车重新在广州公交行业出现并服务BRT线路。但相比如今只在BRT专用车道可见,不少广州市民仍然记得过去没有空调,驾驶室带有发动机舱的老式通道客车在广州街头到处跑的场景。
在广州,一位巴士迷收藏了一件特殊藏品一一可能是最后一辆存世的广州牌通道客车。他的收藏,留住了广州一段公交和汽车制造的近代史。
小时候,他已迷恋公交车
收藏广州牌通道客车的巴士迷叫黄晓群。自孩童时候,黄晓群已关注广州的公交车。
“在我小的时候,公交车是我最容易接触到的汽车。”黄晓群称,小时候他住在华南理工大学。当时的广州中心城区,还未发展到华南理工大学所在的五山地区;搭乘公交车,几乎是当地居民进出广州中心城区的唯一途径。黄晓群表示,因为经常需要搭乘公交车,他自小便对公交车产生兴趣。大约七八岁时,便尝试用鞋盒拼凑公交车模型。
“到了20岁左右,我有办法走得更远,了解掌握的东西更多了。”黄晓群表示,随着年龄增长,他经常背着相机,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前往广州各公交站场,拍摄广州公交车。新车型的加入及公交车增加新服务功能等细节,均被黄晓群拍摄下来。
伴随着改革开放,黄晓群打听到国外也有人迷恋公交车,并爱用胶板材料制作公交车模型。黄晓群也找来胶板材料,制作更精美的公交车模型。在广州服役的各款公交车,特别是广州产的公交车,常常成为黄晓群制作模型的对象。
一次巴士迷活动,“邂逅”广州牌通道客车
“大概2000年左右,互联网开始发展,我通过网络,发现广州也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对公交车感兴趣。”黄晓群称,广州的巴士迷们开始在网络展示自己的爱好,并通过网络组织线下实体活动。也正是这类巴士迷自发的活动,让黄晓群接触到日后自己的藏品。
黄晓群介绍,在2011年,有巴士迷打听到广州一家企业用于职工上下班班车的广州牌通道客车即将退役,便商议组织线下活动包租这台车“游车河”。在活动中,巴士迷们打听到平日驾驶通道客车的司机即将退休,其他司机不懂驾驶这种通道客车,由于该车“年事已高”,企业也打算借此机会将老通道客车置换成新的客车。参与活动的黄晓群了解相关情况后,便与企业沟通看看能否购入此车。
“你们不会拿这台车去‘拉客’(注:非法运营)吧?”黄晓群说,企业一开始不知道巴士迷们的意图,后来了解到确实是有意收藏此车,便同意将车出售。从此,黄晓群有关公交车的藏品,不再只是照片和模型,而是一台真车。
修旧如旧,助老客车焕发新活力
毕竟已是“一把年纪”,在黄晓群获得这辆广州牌通道客车时,该车不少部件已老化。如何减缓这台车的“衰老”,成为黄晓群需要考虑的问题。
“广州公交企业对文化保育的重视,公交维修工匠精湛的技艺,让这辆老车获得了新生。”黄晓群介绍,自购入广州牌通道客车后,该车曾接受广州巴士集团修配一厂和二厂的两次大修。通过2011年在二厂进行的大修,该车的发动机获得保养,轮胎获得更换;通过2016年在一厂进行的大修,该车车身和内部可见的破损,亦获得全面修复。
当得知还有这样的“老爷车”存世,广州巴士集团修配厂的工匠们在惊讶之余,亦非常“落力”维修。有的工匠重拾当年的铆钉技术,按当年的技艺为该车进行车身养护;面对该车零部件已经破损需要更换时,有的工匠到处寻找目前仍可找到的原车零部件,实在找不到的则选取和当年工艺差异不大的零部件,力争做到每一个维修步骤都能“修旧如旧”。
“通过这两次大修,这台车如同新车一样,但仍然保留了经典味道。”黄晓群表示,他对广州巴士集团的两次维修成果相当满意。如今,这辆广州牌通道客车,常常在涉及广府文化、汽车文化的活动中被展示。
他们迷恋公交,用爱好为广州“加分”
自己“迷”巴士,同样也认识很多“迷”巴士的人。黄晓群认为,巴士迷群体的存在,可以为广州多方面“加分”。
“广州公交文化的积累,巴士迷功不可没。”黄晓群表示,广州公交行业过去更注重日常运营,未必在文化包装和总结历史材料上有太多动作。不少资深巴士迷在广州公交行业尚未“行动起来”时,已通过拍摄广州公交车照片、制作模型、搜集公交旧物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爱好。
巴士迷的做法,帮助广州完善了公交行业的历史文化资料,也倒逼着广州公交行业在运营之余关注自身历史文化的包装。如今,广州公交行业常常主动邀请巴士迷群体参与主题活动,也有不少公交企业在购买新车、推出新服务时都会咨询巴士迷的意见;不少巴士迷常用他们了解到的公交技术,协助政府和企业方改善公交服务。
“相信巴士迷群体,可以成为宣传广州的一面窗口。”黄晓群表示,希望广州公交行业继续与巴士迷群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多举办主题活动,新车新服务推出时亦邀请巴士迷参与。通过巴士迷的记录,广州公交行业良好的形象,会化作巴士迷们拍摄的照片或视频,甚至手工制作的模型。这些作品在线上和线下的传播,将有助广州公交行业的良好形象传播得更远。
(《广州公交文脉》策划报道为原创内容,版权归羊城晚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策划 | 孙爱群 刘云
统筹 | 刘云 严艺文
责编 | 王敏
海报 | 蔡红
校对 |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