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最新情况(百万只能算小目标)
吉利汽车最新情况(百万只能算小目标)下面懂车之道与大家分析一下吉利汽车为何能这么畅销:另外,《懂车之道》从外媒那获悉“全球最有价值的汽车品牌榜”排名中,吉利已连续两年进入该榜单,从去年的61位上升至今年的第24位,在所有入榜的中国品牌中排名第一,成为中国最具品牌力的汽车企业。 在过去的2016年里,吉利博越、帝豪GS和远景SUV以及帝豪GL等车型,都是新推出的产品,吉利已经进入3.0时代,做推出的车型产品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吉利的产品形象的印象,可谓是销量与品质形象双丰收。《懂车之道》获悉,2016年全年 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 同比增长14.46%和13.65%。经历了两年的产销增速放缓后,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每一个自主品牌的背后努力,吉利汽车也不例外,吉利汽车2016年全年累计销量突达76.59万辆,同比增长50%。 2016年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收获的不仅
【懂车之道 品牌分析】自主品牌崛起不是偶然也不是侥幸,而是时势造英雄,国内巨大的市场缺口不仅让合资品牌赚得锅满瓢满,其实这样的背景下,众多自主品牌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它们如今不仅仅是把产品做好,也把品质做到了一定量级,只不过被合资的大销量给掩盖了。国人凭借着超人的毅力坚持埋头苦干,终于是熬出了头,如今在整个销量榜单之上,自主品牌比比皆是。2017年2月汽车销量排行榜,无独有偶,道哥看到很多自主品牌高层在公开场合宣称要赶超合资品牌,道哥就联想到一句话,那就是在咱们中国汽车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做到却不易 。但是其中还是有几个较为不错的自主品牌,给咱们国人挣了脸面。
谈到吉利这个自主品牌其实在开创之初就充满争议,可以说99%的人都不看好李书福的造车梦想,当时就有很多朋友断定李书福折腾不了多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民营”的身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个民营造车企业、第一个开创了汽车的2万元时代、开发了中国第一款跑车、打赢第一个与丰田公司的汽车涉外知识产权案、开发出中国第一款自动变速箱、开创中国第一个民办教育体系、第一个民营汽车收购外国品牌(沃尔沃)。
李书福创业之初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作为一个普通人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如今的吉利帝国不仅仅是李书福的骄傲也是 自主民营企业的骄傲。据不可靠消息显示李书福在造车之前的12年内曾经涉及过6-7个行业,实在让人惊奇,也正是在这些行业中摸爬滚打的经验成就了李书福后来造车的资本,这些经验和经济基础在后来的造车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当然谈到造汽车,就不能光谈理想,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懂车之道》01月05日讯吉利汽车(00175.HK)港交所披露2016年12月销量数据,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为集团)2016年12月总销量创另一历史新高达10.82万部,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01%,较2016年11月增长约6%。集团2016年总销量为76.59万部,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0%,并超越2016年全年销量目标70万部。董事会将集团2017年销量目标定为100万部,较2016年增长约31%。
《懂车之道》获悉,2016年全年 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 同比增长14.46%和13.65%。经历了两年的产销增速放缓后,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每一个自主品牌的背后努力,吉利汽车也不例外,吉利汽车2016年全年累计销量突达76.59万辆,同比增长50%。 2016年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收获的不仅是销量,更是一种产品、品牌向上突破的方法。从官方获悉,吉利汽车2016年纯利润大幅攀升至51.7亿元,同比大增125.9%。
在过去的2016年,算是自主品牌吉利汽车里程碑的一年,这也很大程度上意味着2017年,吉利已经开始了全新的征程。近日吉利汽车官方公布了2月份销量数据。吉利汽车(HK.00175)宣布,2017年2月总销量为88 976辆,同比增长高达167%。有意思的是,不过有意思的这是吉利汽车连续两个月在单月销量上均超过长城汽车。具体车型表现方面:吉利延续着良好的均衡发展势头,虽然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淡季,但新帝豪和博越还是保持着月销破2万辆的成绩,而新远景和远景SUV依然月销过万,另外旗下的帝豪GS、帝豪GL虽环比有所下滑,但也都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
据乘联会日前发布的2017年2月最新销量排名,在轿车十强中,吉利帝豪单月销量20644辆,排名第六,不仅力压日系一代神车轩逸,还将福特福睿斯、大众桑塔纳等合资热销车型纷纷斩落马下。吉利前2个月总销量达到191629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5%,已完成全年百万辆销量目标近五分之一,达到19%,按照此趋势分析,吉利有望提前完成年度销量目标。根据吉利2017年新车规划,今年还将推出多款全新或改款车型进一步完善产品序列,包括两款SUV产品远景X1,吉利MPV产品已正式提上日程并多次被曝光,其中一款量产概念车将于今年亮相,而全新品牌LYNK&CO首款产品也将于2017年四季度正式上市。
另外,《懂车之道》从外媒那获悉“全球最有价值的汽车品牌榜”排名中,吉利已连续两年进入该榜单,从去年的61位上升至今年的第24位,在所有入榜的中国品牌中排名第一,成为中国最具品牌力的汽车企业。 在过去的2016年里,吉利博越、帝豪GS和远景SUV以及帝豪GL等车型,都是新推出的产品,吉利已经进入3.0时代,做推出的车型产品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吉利的产品形象的印象,可谓是销量与品质形象双丰收。
下面懂车之道与大家分析一下吉利汽车为何能这么畅销:
产品力接地气
据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吉利超额完成目标、并取得不错成绩主要是长期坚持以用户为导向的正向研发、坚持发挥体系力量得来的结果。步入3.0时代,吉利对技术研发、造型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上,吉利在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和加利福尼亚设立了四个造型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造型设计能力和国际化团队;在制造工艺和供应商上,都用世界一流的标准和水平,采用了世界一流的配套体系。
具体到每一款车型上,道哥特别想谈一下吉利帝豪这款车,为什么呢?随着SUV市场的火热,轿车的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要知道紧凑轿车领域可以说是合资品牌的天下,吉利帝豪与其他国产品牌车型作为自主标杆杀入这个是市场,但是帝豪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标准的中国家用车形象。中规中矩的紧凑型三厢车造型比例,型面及线条构成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可以说,在最受中国追捧的欧美系车型之高端范以及日韩系车型之实用范中,帝豪率先找到了中国国民级轿车可以融会贯通的平衡点。
2014年4月,吉利汽车发布了新的品牌架构,宣布回归到单一吉利品牌,将原有的三大子品牌调整为不同的产品线。“原来我们的品牌很多,现在只有一个,原来开发的一些产品,有的开发一半,有的开发得差不多了,后来全都取消。”安聪慧表示,自主品牌绝对不缺车型,缺的是明星产品。因此,在产品战略上要“宁缺毋滥”。
同年7月26日,吉利正式推出新帝豪。这款车型,如今已经月销超过两万辆,成为吉利最为热销的车型之一。在此基础上,吉利推出了FE平台、KC平台以及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中级车模块化架构CMA三大全新的整车平台。这三大平台具有强大延展性,每个平台都包含两厢、三厢、Cross和SUV等多种类型。其中,博瑞就是KC系列车型的中文名。
吉利博字辈
设计造型”是博瑞热销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博越成功与否的关键。“博越”与博瑞同一平台的SUV,都被吉利寄予厚望,也有无数消费者翘首以待。据悉吉利在中国上海、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巴塞罗那和美国洛杉矶共有四个设计造型中心,承载着搭建吉利未来的设计体系,同时也承载着吉利“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品牌使命。博瑞的前格栅采用了水波形成的涟漪中提取的渐变理念,层次丰富而有韵律,逐渐散开。吉利的标志性Logo,搭配渐变的格栅外框,形成独一无二的家族DNA。
博越在外观上也与博瑞不分伯仲,上市以来更是受到各方媒体的“零差评”。博越前保险杠面积巨大,更凸显SUV的大气。“如意”造型的装饰条也透出浓厚的中国风韵。同时,为了保证车头的设计比例,涟漪式前进气格栅造型相比博瑞略小,但细节也更简单化。双博兄弟“造型设计皆出自来自原沃尔沃副总裁彼得·霍布里。从博瑞到博越,吉利汽车在自主汽车竞逐走向世界的道路上,逐渐自成一派,形成独有的“吉利风”。博瑞、博越双博协力,作为中国品牌汽车的两匹黑马,它们或将缔造下一个“神话”。
人才培养
随着高端人才回流自主品牌 吉利人才战略见成效,孙晓东已经正式决定离开PSA转投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麾下,对于吉利集团而言,这也是继请来付强担任旗下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总裁兼CEO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人事动向。而此前,原华泰汽车总经理侯海靖和前泛亚设计总监马征鲲也悄然加盟吉利,前者任负责成都工厂生产的集团副总裁,后者则领衔吉利设计总监一职。
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对于人才的看重程度,不仅是从国外引进精英人士,还独立创办高校,这可是头一个,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是吉利/VOLVO重点人才培养输送机构。既有定向向吉利/VOLVO经销商、服务商输送汽修、销售人才的订单班,也有向全国各大汽车厂输送的各类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人才。
学院拥有车辆工程系、汽车服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等3个系别18个专业方向,以及一系列实用的定向培养班。目前汽车学院具有在校学生2300余人,是一所文理兼收的综合性学院。2010年,我院引入德国职业资格"汽车机电师"和"数控切削师"项目,与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专业对接,此项目的引进,是我院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可以进行200余项实验实训项目。这几年吉利汽车的高速发展,吉利大学也为其输送了大量后背力量与提供了更多新鲜血液。
吉利有一套清晰的晋升机制,每个人都有看得见的未来。吉利集团副总裁魏梅说。在吉利,有一套独特的“大树”、“小树”理论。“要引进大树,但大量的小树还是要靠自己去栽培。”吉利集团副总裁魏梅说,大树是指那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空降兵。而在栽培小树的过程也就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则需要不断创新。吉利还成立了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并提出了一个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千人计划”。“吉利就是想通过这些计划来改变和提升吉利的整体制造水平。”杨学良说,这是吉利内部循环的一个人才培养机制,就是要做到“以大带小、以高带低”。
在高端人才部分,随着吉利和沃尔沃的纵深发展,需要有更开阔的外部视野的人才、国际化战略也需要多种文化的融合、更优秀的国际化管理经验,这些人才带来的并不是各种管理理念的冲突,而是形成新鲜的血液,使肌体更加健康、更具活力。
技术支持:
依托于沃尔沃
据悉,双方依托CMA平台合作开发基础架构,分别推出各自的产品。CMA模块化平台拥有出众的产品扩展性、全面的动力系统选择、高度零部件的共同性和可衍生新能源车型等四大柔性化特点。吉利基于该平台打造的第一款车型,最快会在2016年底或2017年推出。
自身的实力缔造
强大的技术支持,吉利汽车制造基地拥有目前国际领先的自动化程度最高、精度最高的冲压生产线之一,全封闭的生产线有效隔绝灰尘和降低噪音。整线全封闭设计,噪音低于85分贝。体验官们走到这里可以充分感受到,吉利在追求先进的造车工艺和精湛的造车技术之余,也格外注重人文关怀,保护员工的健康精质是服务的无微不至、精质是对品质精益求精、精质是对车身制造材质的严苛标准。
而精品车的背后,是吉利品牌始终潜心于技术、精工于制造、专注于驾控、臻化于设计,可以说,吉利汽车专注于锻造匠人精神,铸造时代精品。焊装车间,7条自动化焊接线上,拥有127台ABB机器人,可以完成包括车身总成、地板总成、侧围总成等七大总成的全自动化生产,实现了低能耗、高强度车身及高品质制造目标。30余年的技术沉淀以及在汽车智能科技层面的创新积累造就了吉利汽车从1.0到3.0时代的品质升级,本次精品之道刷新了体验官们对吉利的认知和体验,从最开始的不了解到置身现场的震撼,国际水准的汽车制造基地、3.0时代的精品车无声的讲述着吉利精益求精的进取之心。
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
2009年3月27日12时,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签字仪式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大厦举行。这家公司的名字叫DSI,DSI是Drivetrain Systems International的缩写。DSI自动变速器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自动变速器专业公司,是全球仅有的两家独立于汽车整车企业之外的自动变速器公司之一,占地面积300000M2 工厂面积36000 m2;研究院面积3000m2。具有年产18万台自动变速器的生产能力;该公司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经验。世界著名自动变速器零部件公司博格华纳曾经全资拥有过该公司30年。DSI公司有一批世界级的优秀工程师,其产品覆盖了四速和六速前后驱动及全驱动大扭矩自动变速器,为福特、克莱斯勒及韩国双龙等世界著名汽车公司配套,目前正在研发世界先进水平的八速前后驱动自动变速器、DCT双离合变速器及CVT无级变速器。
吉利汽车成功收购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后,将给DSI提供一套适合全球发展的新战略。首先恢复对福特的供货,然后把DSI的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汽车行业,向中国汽车企业提供世界先进的自动变速器产品;同时为DSI在中国寻求低成本采购零部件的途径;并为DSI的新产品研发提供资金支持,确保DSI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通过收购DSI,吉利在原有小扭矩自动变速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强化了吉利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除了以上这些,吉利汽车早年还进驻英国锰铜控股,持有其19.97%的股份,双方合作随后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工厂主要生产英国锰铜控股出品的TX4出租车。
营销活动的互动
吉利汽车举办的“向上马拉松2017中国公开赛”,就是帝豪家族这种品牌精神气的绝佳体现。向上马拉松以征服城市地标的不断拼搏、勇于攀登精神,完全呼应了帝豪家族不畏挑战、直面合资竞争的向上决心和愿景。
这种向上发展的追求,也很是契合了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全民向上的精神气。 相对应的是针对是80后及90后消费者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带给年轻消费者精神共鸣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品牌认同和口碑相传。
再就家族军团而言,如今除了新帝豪外,帝豪GS、帝豪GL和帝豪EV均逐渐在各细分市场崭露头角,销量节节攀升。伴随着日后不断在优良基因下推陈出新,帝豪家族有望成为兴旺发达的中国A级车“第一家族”。
“在造车的这场马拉松运动中,吉利才跑完三分之一的赛段。”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安聪慧曾经这样表示道。如此看来,吉利的向上之路,还将继续。
懂车之道总结:目前阻碍吉利发展的不是谁,而是自身的产能,但产能局限最大问题不在于数字,而在于扩充规模后继续维持质量和相应的渠道/服务,这对车企在整体把控、采购监督、供应链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都提出严格要求。我们了解到连全球销量最大的车企之一丰田都曾经饱尝盲目扩张之苦,并连续四年在世界各地停止扩产。吉利如果要真正能够当上自主车企的领头羊,与其迅猛冲关,不如亦步亦趋,稳健地走向领先。
而随着吉利各基地的改扩和新工厂的投入和日常化,吉利产能会进一步得到释放。吉利在人才与产能上的一个较好的把控,也相继推出较为可靠的车型。道哥相信未来的吉利迈向全球也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一起期待吉利汽车在2017年与未来更多发展。吉利目前所遇到的发展问题,对其他自主车企来说,同理亦然。汽车资讯,请继续关注懂车之道。(图文:懂车之道 黄镇裕 编辑)
本文为“懂车之道”自媒体原创。不得转载。汽车新媒体矩阵:懂车之道|SUV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