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为什么保留车臣(普京最宠爱的大将格拉西莫夫)
普京为什么保留车臣(普京最宠爱的大将格拉西莫夫)这就意味着叶利钦已经变相承认鞑靼斯坦的主权国家地位,使得鞑靼斯坦与俄罗斯联邦不是隶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就这样,叶利钦把鞑靼斯坦留在了俄罗斯联邦版图内部。至今,该条约仍然有效。某种程度上说鞑靼斯坦起了一个坏头,鞑靼斯坦和车臣的分裂势力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领土主权完整。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为了遏制民族分离运动,打赢车臣战争,被迫于1994年2月跟鞑靼斯坦共和国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鞑靼斯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关于划分管辖范围和相互授权的条约》,这其中有一个核心条款就是“鞑靼斯坦共和国作为国家与俄罗斯联邦联合”。1955年9月8日,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出生于俄罗斯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首府喀山,最大的爱好就是抽烟。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格拉西莫夫的“祖国”鞑靼斯坦比较特殊,它在俄罗斯心中堪称是一个“刺头”,最不听话。其一:鞑靼斯坦独立倾向最严重。早在苏联解体前夕的1990年8月30日,鞑靼斯坦就宣布
土耳其国防部长胡鲁西.阿卡尔在俄罗斯办公桌上发出威胁:俄罗斯必须放弃对叙利亚的支持,否则土军将会连俄军一起打。
话音刚落,就惹得向来以严肃著称的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就咧开嘴大笑了起来,于是就形成了下面这张“格拉西莫夫的笑”的经典瞬间。
格拉西莫夫之所以在这种严肃场合笑开了花,既是对俄军战斗力的高度自信,也是他自己不惧威胁、敢于战斗的一种体现。
说起格拉西莫夫可不简单,他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拥有全面的基层带兵履历、拥有精湛的战术指挥造诣,堪称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俄军将领,少将晋升大将只用了13年。
1955年9月8日,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出生于俄罗斯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首府喀山,最大的爱好就是抽烟。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格拉西莫夫的“祖国”鞑靼斯坦比较特殊,它在俄罗斯心中堪称是一个“刺头”,最不听话。
其一:鞑靼斯坦独立倾向最严重。早在苏联解体前夕的1990年8月30日,鞑靼斯坦就宣布脱离俄罗斯苏维埃独立,并改国名为鞑靼斯坦共和国,企图跟俄罗斯平起平坐。紧接着车臣也照样学样,车臣总统杜达耶夫也发表了独立宣言。
某种程度上说鞑靼斯坦起了一个坏头,鞑靼斯坦和车臣的分裂势力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领土主权完整。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为了遏制民族分离运动,打赢车臣战争,被迫于1994年2月跟鞑靼斯坦共和国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鞑靼斯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关于划分管辖范围和相互授权的条约》,这其中有一个核心条款就是“鞑靼斯坦共和国作为国家与俄罗斯联邦联合”。
这就意味着叶利钦已经变相承认鞑靼斯坦的主权国家地位,使得鞑靼斯坦与俄罗斯联邦不是隶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就这样,叶利钦把鞑靼斯坦留在了俄罗斯联邦版图内部。至今,该条约仍然有效。
其二:鞑靼斯坦拒不更改“总统”头衔。在俄罗斯独立之初,境内有很多自治共和国,他们的一把手都被称呼为“总统”,和俄罗斯联邦元首的“总统”称呼一致,造成很大困扰。后来俄罗斯就发布政令,要求联邦下辖的各个自治共和国的总统取消“总统”头衔,得到了车臣扛把子小卡德罗夫的率先响应。
然而,就在绝大部分自治共和国都改“总统”为“行政长官”后,唯独鞑靼斯坦“总统”鲁斯塔姆·明尼哈诺夫拒不执行普京总统的政令,成为俄罗斯联邦唯一一个保留“总统”头衔的自治共和国。
鞑靼斯坦“总统”鲁斯塔姆·明尼哈诺夫
格拉西莫夫就是在这个比较“叛逆”的自治共和国中出生并长大,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得像鞑靼斯坦一样“叛逆”,而是积极融入、拥抱俄罗斯,以至于格拉西莫夫能一步步从基层军官,成长为统率俄罗斯百万大军的二号人物,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一起成为普京总统掌管俄军的左膀右臂。
绍伊古大将是在2012年11月从莫斯科州州长的位置上被普京提拔为俄罗斯国防部长的,而57岁的格拉西莫夫也是同年同月在俄罗斯中央军区司令的位置上被提拔为俄罗斯总参谋长,并兼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一个是图瓦人的绍伊古当国防部长,为俄军的一号人物;一个是鞑靼人的格拉西莫夫当总参谋长,为俄军的二号人物,同时得到普京的青睐,堪称是完美搭档,两人一起共事10年时间。
纵观俄罗斯脱离苏联独立以来所诞生的7位总参谋长中,只有格拉西莫夫将军任职时间最长。
普京之所以对格拉西莫夫如此重用,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第一:格拉西莫夫拥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和作战经验;自从22岁的格拉西莫夫于1977年从鞑靼斯坦喀山市的坦克兵指挥学校毕业后,就从苏军最底层的坦克排长干起。通过他在军营的不懈努力,格拉西莫夫还获得了更进一步的深造机会,先后来到装甲兵军事学院、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就学,为他晋升高位打下了基础。
几十年来,格拉西莫夫先后在俄罗斯(苏联)的远东军区、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莫斯科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列宁格勒军区、中央军区共六大军区轮流任职,其中在列宁格勒军区、莫斯科军区司令、中央军区担任司令,可以说格拉西莫夫把俄军的各级主官都当了个遍。
除了在地方部队任职之外,格拉西莫夫还曾当过俄联邦武装力量战斗训练与兵役总局局长、俄军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从地方到中央、从参谋到主官,丰富的基层带兵经验和管理经验,在俄罗斯军界相当罕见。
当然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格拉西莫夫虽然一步一个脚印,当上了高级将领,但是指挥打仗也毫不含糊。尤其是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身为北高加索军区“拳头部队”的第58集团军司令格拉西莫夫,第一个率部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开进,打的车臣分裂势力落花流水;在叙利亚战争中也是一样,当普京决定要出兵叙利亚后,身为总参谋长的格拉西莫夫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同时应对国际恐怖势力和叙利亚反对派势力,助力叙利亚政府军收复绝大部分失地。
第二:格拉西莫夫拥有极高的军事学术造诣;可能有人不知道,格拉西莫夫除了是俄军的总参谋长,更是俄罗斯军科院院长,拥有军科院荣誉院士称号。俄罗斯军科院囊括了俄罗斯各个部门、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承担着俄罗斯军事战略和国防安全的研究任务,为普京总统和俄罗斯最高统帅部提供意见建议。
自从军科院于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由马赫穆特·阿赫梅托维奇·加列耶夫大将领导,长达二十多年,直到去世。后来才由格拉西莫夫大将接棒军科院院长一职。格拉西莫夫非常善于思考,每次有国防会议,他都会发表独到的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格拉西莫夫学说”,这是俄罗斯军事学术界对他的高度褒奖。
另外,格拉西莫夫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战争中学习作战,并运用到实战中,换句话说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比如他当初率军参加第二次车臣战争时发现,自己的大规模机械化装甲部队,在四处流荡、隐蔽分散的车臣武装分子面前战斗力大大降低;再结合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的发展轨迹,他便总结出了战争中的刺探、虚假宣传、网络攻击等非军事手段与飞机大炮这类军事手段不成正比,继而总结出了著名的“格拉西莫夫战术”。
克里米亚入俄就是“格拉西莫夫”战术的典型案例。俄罗斯先是大开宣传机器,鼓动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的亲俄情绪;然后秘密派遣小股分队“格鲁乌”围住乌军在克里米亚的军事基地,为最后的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公投制造安全的环境,“三步走”策略成功使克里米亚“名正言顺”地回到俄罗斯怀抱。这种战术与美国常用的套路非常相似。
所以,普京有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两位资深的高级将领辅佐,带领俄军走向强大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