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诺奖获奖得主(诺奖得主的花式翻车)
不要迷信诺奖获奖得主(诺奖得主的花式翻车)还不仅如此,当一些学术打假人将他学术不端证据公开之后,他没有第一时间做出作者回应,而是直接律师函警告,并要求删帖!大部分文章还是玩PS修改WB结果,但也有些是自我抄袭,比如这两篇相隔一年的文章,就有大段的重复内容。学术造假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学术造假。除了最近被爆出的两位,1998年的医学奖得主之一路易斯·路伊格纳洛(Louis J. Ignarro)因为发现一氧化氮对于心血管的作用而获奖。这一研究更是促使了伟哥研发,因而他还被称为“伟哥之父”。现在,这位“伟哥之父”的文章在PubPeer上被锤了28篇。
那些声名狼藉的诺奖得主,最后都去了哪里?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和雷格·塞门扎(Gregg L·Semenza)。然鹅,获奖一年后,其中两位诺奖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论文涉嫌学术不端,雷格·塞门扎在PubPeer上被挂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挂了12篇。
虽然这些论文都不包括两位获奖者最关键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诺奖相关的后续研究,对于诺奖的声誉,也会产生不好影响。大多数情况下,诺奖的科学奖项都是发给一些已经盖棺定论的研究,出错的概率很小,但诺奖得主毕竟也非完人,“翻车”的情况并不少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仅仅是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就干出了多少翻车的骚操作。
学术造假
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学术造假。除了最近被爆出的两位,1998年的医学奖得主之一路易斯·路伊格纳洛(Louis J. Ignarro)因为发现一氧化氮对于心血管的作用而获奖。这一研究更是促使了伟哥研发,因而他还被称为“伟哥之父”。
现在,这位“伟哥之父”的文章在PubPeer上被锤了28篇。
大部分文章还是玩PS修改WB结果,但也有些是自我抄袭,比如这两篇相隔一年的文章,就有大段的重复内容。
还不仅如此,当一些学术打假人将他学术不端证据公开之后,他没有第一时间做出作者回应,而是直接律师函警告,并要求删帖!
那现在这位牛逼哄哄的诺奖得主在哪呢?
他来到了中国,并加入了康宝莱营养咨询委员会。
另一位被爆学术不端的诺奖得主是日本的山中伸弥,他于2012年因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获奖。但在获奖两年后的2014年,他的一篇论文数据就被质疑。这篇文章于2000年发表在EMBO J上,虽然也不是诺奖的关键论文,但也为他后来诱导干细胞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上图被质疑两个不同处理的样品,电泳结果过于相似,下图误差线放大后有图片切割痕迹。
收到举报后,京都大学就对山中伸弥进行了调查。虽然最后认定论文结论没有问题,但山中弥伸本人承认无法提供证实其数据无误的实验记录。因为这些实验是他同事完成的,关键实验记录已经丢失(这事有多严重可以去问下韩春雨老师)。
"Underrecent circumstances when confidence in the trustworthiness of Japan'sresearch has been shake
种族主义
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教科书中的“DNA之父”,25岁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196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这位毫无疑问是开山立派的大宗师级人物,可惜,晚节不保。作为一个遗传学家,他坚定的认为基因是人的决定性因素。
他曾多次公开表示,黑人的智力就是低于白人。
他还曾在一场演讲中宣称,人体皮肤颜色与性欲有关联,理由是决定皮肤颜色的黑色素被证明可以提高性欲。
他在接受采访时还说过,如果通过检测一个孕妇发现腹中胎儿可能是同性恋,应该允许她堕胎。
而“愚蠢的人”和“相貌不佳的女性”,在他眼里都应该通过基因工程的“治疗”和改造。
他的种种“政治不正确”言论,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先是在2007年被暂停了冷泉港实验室的职务,仅保留荣誉头衔。他离开了自己经营了40多年的沃森实验室,陷入了经济窘迫。在2014年甚至公开拍卖了自己的诺贝尔奖章,最后以475万美元成交。同时还拍卖了获奖宴会上发表演说的5页纸手稿,合计61万美元。
2019年,冷泉港实验室更是因为他频繁的种族主义言论,剥夺了他的荣誉头衔。
不过在将来,詹姆斯·沃森很可能也会来中国发展,毕竟在深圳还有个以他命名的研究中心。
沉迷伪科学
科学家痴迷神学并不罕见,比如大名鼎鼎的牛顿爵士,前半生用于科学研究,后半生就开始搞起了炼金、证明上帝等“迷信”活动。
诺奖得主中也有不少人陷入了伪科学的泥潭。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他因为发现艾滋病毒而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同时也是位集伪科学大成的人物。
作为世界著名的病毒学家,他在今年4月16日的电视节目中发表观点:新冠病毒含艾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是人为的,而病毒是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泄漏的。
这认知和一些印度科学家差不多,后者还把论文发在了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
当然,这篇神论文遭到了同行们的无情嘲讽,最后自己撤了稿。
现在,大家知道这位吕克.蒙塔尼的言论是什么水平了吧?
不过他最奇特的伪科学理论还是要数 “水的记忆”。简单的说,就是在高度稀释的水溶液中的细菌DNA能够诱导水分子发射电磁波信号。即使把DNA稀释到理论上水中已不存在任何DNA分子,他仍然能检测到电磁波信号。他认为水对DNA会有“记忆”。
更进一步,他认为在自闭症、阿滋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病人的高度稀释体液中都能检测到这种电磁波信号。
结合两者,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些神经系统疾病都是由于肠道菌群跑到大脑里损害了大脑,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也可以用某种频率的电磁波来消灭细菌DNA产生的电磁波。
由此引出了一句科研界的名言“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机制不明,肠道菌群”。
那这位伪科学大师最后去了哪了呢?
2010年78岁高龄的他由于欧洲的退休制度无法获得公立基金,决定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做全职教授。但在饶毅等一众科学家的反对下,最终没有对蒙塔尼的引进提供任何支持。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很多诺奖得主在本国学术圈“声名狼藉”后,会选择来中国发挥余热(顺便捞金)。
因为中国人崇拜诺奖,进而也崇拜诺奖得主,以为他们必定是科学大师。但科学不相信权威,诺奖代表的仅是获奖人过去的贡献,不代表未来的成就。而我们引进的大师不能仅仅是为了充门面,更要对我国科学发展有切实的益处。
就比如杨振宁大师,不仅用他的人脉招揽了许多一流科学家回国,还亲自为清华本科生上物理课,这样的大师我们自然无任欢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