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生活最讲究的六个人(汪玲带你揭秘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古代生活最讲究的六个人(汪玲带你揭秘古代人的日常生活)2020年本书刚上市,迅速占据当当历史新书榜畅销榜第一名,荣获当当2020全年好书榜历史文化类前5名!这本书能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作者发挥东北人的幽默天赋,把每一个问题都写成一个段子,让你一边捧腹大笑,一边观察真实的古人生活细节。没有厕纸,古人怎么上厕所?李白真的和我们想象的一样那么能喝酒吗?古人做什么行业最赚钱?

古代生活最讲究的六个人(汪玲带你揭秘古代人的日常生活)(1)

主讲人 汪玲

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早高峰》主持人

古代生活最讲究的六个人(汪玲带你揭秘古代人的日常生活)(2)

曾获得中国金话筒主持作品奖、江苏省委宣传部首届四名人才“名主持人”称号、江苏省广电总台金荔枝主持人奖。

本书导听

没有厕纸,古人怎么上厕所?

李白真的和我们想象的一样那么能喝酒吗?

古人做什么行业最赚钱?

这本书能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作者发挥东北人的幽默天赋,把每一个问题都写成一个段子,让你一边捧腹大笑,一边观察真实的古人生活细节。

2020年本书刚上市,迅速占据当当历史新书榜畅销榜第一名,荣获当当2020全年好书榜历史文化类前5名!

你将收获

■ 古装电视剧里的情节不可靠,郭靖请黄蓉吃顿饭花费大约19两银子,这相当于现在的13000元!

■ 五阿哥和小燕子根本没时间谈恋爱, 清朝阿哥忙得可能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很紧张。

■ 要想回古代看看,民殷国富的汉唐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介绍

“讲历史的王老师”

本名“王磊”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历史教师。作者翻阅大量参考书,确保本书每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背后,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撑。

打开小程序购买本书

音频文字稿

(上下滑动查看)

很多人喜欢看古装剧,对《甄嬛传》、《雍正王朝》、《知否知否》等古装剧的剧情倒背如流。可能也有人幻想过,要是自己能够穿越回古代,感受一下古人的生活,一定很有意思。

当然,如果真地要穿越回古代,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古人的生活方式,才能让自己游刃有余!于是我翻开《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这本书,这本书的目录很有趣,怎么写的呢?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古人吃火锅吗?古人有快递吗?古人如何解决“剩女”问题?古人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呢?

开篇第一章“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这个标题就足以让人满脑子问号,也让人十分好奇什么样的作者能够想出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很必须。

这本书的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本名王磊,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在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做历史教师。他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们对古人的日常生活很感兴趣,所以就写了这本书。书中涵盖古代生活、饮食、文化、情感、社会五大方面,让我们这些想要“穿越”的人,能够了解到古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由于历史专业加教师职业两个标签傍身,再加上东北人骨子里特有的幽默基因,王老师在这本书里,不仅确保每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背后,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撑。同时,每个问题都像一个段子,既能让人捧腹大笑,又可以满足大家对古人生活的一切好奇。

比如《射雕英雄传》里,郭靖请黄蓉吃顿饭花了大约19两银子。南宋时的19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先来看看宋朝人的消费水平是怎样的,就拿从古到今每人都要吃的大米作为衡量物价的标准吧。

在宋朝,大米的价格大概是六七百文钱一石。我们今天吃的普通散装大米的超市价是三四块钱一斤。宋朝的一石约合今天的118.4斤,所以一石米在今天的价格大约是450元。这样算下来,宋朝六七百文钱,相当于今天的450元,一文钱差不多是七毛钱,一两银子差不多约合700元。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东京汴梁街头的小吃摊上,煎鱼、鸭子、炒鸡兔、粉羹之类的,每份不过15文钱,相当于今天的10块钱左右。陆游的《剑南诗稿》里也有记载“百文钱就能在农村点个菜喝个小酒”,掐指一算,在宋朝找个小饭馆吃顿饭,差不多今天的七八十块钱。也就是说,当时下馆子吃吃喝喝的价钱和今天也差不多。我们回到靖哥哥请蓉儿吃的这顿饭上,这顿饭花了19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3000块钱!

约会费钱的道理我们懂,但谁在路边酒家吃个饭,给这么多钱还不用找?所以在古代,“大侠们吃完饭买单,动不动就一锭银子不用找”的事其实很少发生。

再举个例子,大家肯定看过《还珠格格》吧?五阿哥整天无所事事,满皇城乱跑就为了和小燕子谈恋爱的形象真是太深入人心了。但事实上阿哥们真地这么闲吗?还能在课堂上和格格眉来眼去?

据作者在书中描写,清代史学家赵翼曾大发感叹,感叹什么呢?“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也就是,比以前都严苛。

赵翼可是乾隆朝的探花,就是全国考试第三名。你听听,能让一位学霸发出如此感叹,就能想到清朝的阿哥们有多惨!别说谈恋爱了,就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很紧张。

我整理了一下书中描写的清宫日常作息表,给大家说说:

皇子6岁入学,15岁封爵后方可毕业。这9年时间当中,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一年只有5天的休息时间,就是春节、端午、中秋、皇阿玛的生日和自己的生日。你听听看,皇子的义务教育是不是比我们现在紧张多了?

我们再来看看阿哥们每天的上学安排:

早上5点开始第一堂课,学生要比老师早到1小时温习前一天的功课,也就是说,早上4点到校。要学习满语和蒙语,偶尔还得学一点藏语和维吾尔语,免得使节大臣当面骂你时,你都听不懂。

第二堂课要学习汉语和历史,内容涵盖儒家经典、史学著作以及本朝先辈的创业史、先帝家训等等。据说这节课要从早上7点上到下午3点,光想想就让人的脑壳疼。

第三堂课终于是室外活动了,毕竟是马背上得到的天下,精通骑马射箭是必须的,一般学到下午5点,就可以放学回家了。

刚才说的,就是阿哥们每天上学的内容,除了午膳时间,只能休息两次,每次15分钟。

你以为回家就没事了吗?回家还得点灯背书呢,以应对老师隔天的检查。贵为皇子,背不出书,一样是会被老师责罚的。更严重的是,若是被皇阿玛知道了,他就会暗戳戳地在你的晋升通道上画一个小叉。

这么说来,寒窗苦读十载,要能当上皇帝的话,那也值了。但是阿哥当上皇帝的概率又有多小呢?一小撮阿哥们当了炮灰,一小撮发配到了边疆,还有一小撮唯唯诺诺,使劲儿证明自己有颗安于现状之心。如果皇帝能够穿越到现代,说不定他会拍拍工程师的肩膀说:“996根本不算啥,我这007才是真的苦。”不得不说,皇帝这个职位,还是挺高危的。

据史料明确记载,有生卒年份的皇帝大概有两百多位,而像乾隆那样活过80岁的,也就屈指可数的4位。可怕的是,不足20岁就驾崩的却有31位,当然这里包含了战乱、朝代更替等因素。如此算来,皇帝的平均年纪只有39岁。

为什么皇帝享受着当时最先进的医疗和最优质的饮食,但生命依然短暂呢?主要原因还是压力过大,造成的过劳死。据说最惨的还是秦始皇。因为那会儿纸张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每天要批复的奏章有200多册,大约重300多斤。想象一下,翻来覆去审阅,简直是锻炼臂力。还有雍正,他是史料里记载的最勤勉的皇帝,简直就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年就休息两天——大年初一和自己的生日。其余时间都在搞事业、批奏折。雍正在位13年,光奏折上的字,就批了一千万字。

回过头来再看电视剧《甄嬛传》,不禁心中怀疑:雍正到底哪来的时间和嬛嬛你侬我侬的,这样的工作狂,根本没有时间关心妻子嘛。可见,小说、电视剧和真实的历史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要想穿越回古代,首先要确认一下生活在哪个朝代安全性更高,毕竟生存还是第一要务。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有个共性问题,那就是战争连年,老百姓们没有什么好日子过。穿越到这些年代,若是男儿身,多半会被朝廷拉去充军,很可能年纪轻轻便战死沙场了。即使不用去打仗,日子也会很惨淡,因为那时候税重,物资也不多,根本就没闲钱吃喝玩乐。

那元明清三朝呢?虽然在小说和宫廷剧里,这三个朝代分分钟上演的都是“皇上、阿哥爱上我”的戏码,但是,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日子普遍过得很惨。因为,这三个朝代是帝王制的巅峰时代,皇帝可是比天都大,我们小老百姓存在的价值便是替皇帝服务的。

如果真要穿越回去,汉唐是可以好好看看的。由于充分吸收了外来文化,当时民风比较开放。可以见证汉唐盛世,目睹万国来朝的盛况。另一个是宋朝。这是一个少有的重视商业的朝代,民殷国富。另外,这是一个晚上开放夜市、可以出门逛街的朝代,要知道在唐朝之前,晚上都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穿越回古代后,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喝拉撒”等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

我们先来聊聊吃。

在原始社会,我们祖先靠采集和狩猎获得食物,食物来源很不稳定。因此人们吃饭的次数也不固定,食物多的话就多吃几顿,少的话就少吃几顿。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们学会种植和圈养,食物来源变得稳定多了,一般是一日两餐:第一餐在早上7点到9点,第二餐是下午3点到5点左右。不用担心他们会饿,那时候没有电灯,也没什么夜生活,大家天一黑就睡觉了。

到了唐朝,富人和知识分子开始有吃点心的习惯,但普通人依旧吃两顿。而到了宋朝,夜市开始发达起来,晚上有夜宵可以吃了。你看,这已经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很像了。

到了明清时期,汉族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只是作为清朝统治者的满清贵族,依然保留着“过午不食”的习惯。

那么古代的普通老百姓都吃些什么呢?

一般来说,古人们的日常主食以面食为主,一种叫烧饼,在面饼上撒上芝麻,烤熟了吃;一种叫蒸饼,把面团发酵后蒸着吃。肉类在普通百姓眼里是奢侈品,一般只会在春节这样重大的节日享用。我们现在常见的大多数蔬菜,比如黄瓜、茄子、菠菜、土豆、南瓜等,在古代都是舶来品,在开通丝绸之路和新航路之前,都是没有的。

说了吃,我们再聊聊古代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李白的迷弟杜甫有这样一句诗“李白斗酒诗百篇”,说李白一次能喝4斤酒,让人忍不住夸上一句“海量”!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古人能喝酒,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喝的酒和我们喝的酒不太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呢?书里告诉我们,蒸馏技术是元朝时传进来的。因为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草原和东北部,要靠饮烈酒抵御寒冷,所以酒的度数会相对高,能达到40-60度左右,这和我们现在喝的白酒度数差不多了。但在元朝以前,李白喝的酒是顶多5度的清酒。这样算下来,哪怕喝足了一斗酒,酒精含量也不过等同于现在的4瓶啤酒罢了。

讲完了吃喝问题,再来扯一扯拉撒的问题。没有卫生纸的古人如何上厕所呢?

在西汉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代人没有纸。即使在造纸术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觉得纸是文化用品,上厕所可舍不得拿来用。一直到元朝以前,人们解决如厕问题都是用一种“搅屎棍”,样子有点像一个小木片。到了元朝,古代人才普遍开始用纸来清洁,当然材质自然没有我们现在的纸巾这般柔软。

了解吃喝拉撒这些基本问题之后,你可能还会有一些问题,比方说:古代做哪一行赚钱?房子贵不贵?一般老百姓买得起吗?结婚的成本高不高?如果不想结婚的话,能不能做一个快乐的单身狗,等等等等。

说到赚钱的生意,历史书或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很多达官贵人甚至东宫太子都想掺和一脚的,那就是卖盐。盐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在没有冰箱的古代,还能腌制食物使其减缓腐烂的速度。可以说,古代的盐类似于今天的石油。

汉朝初年,盐业开放民营,很多人因此成为富商,这让中央很担忧。于是在汉武帝时,又把经营盐业的权利收回国家,这样既能让中央财政得到补充,又限制了地方富豪的势力。不过,依然有许多亡命之徒冒杀头风险贩卖私盐,因为利润实在是太高了,一般情况下利润高达成本的20倍甚至更多。明清时期,政府给商人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商人可以凭借此证向盐户们合法购买食盐,但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会向管理此业的官员行贿,久而久之,这些官员被称为“最肥”的官员。

毕竟卖盐的还是少数,普通老百姓赚不到那么多钱,能否买得起房呢?假如你到了唐朝,按照“均田制”也就是国家免费分配土地的制度来划分,农村的一家三口至少可以分到522平方米的宅基地,平均下来一个人有174平方米!即使是二线城市,标配也在171平方米左右,而且自带前宅后院,就面积来说还是很舒适的。

有个小细节很有意思。虽说古代人结婚都早,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剩女。先秦时期,就有对男女晚婚年龄的规定。“男三十、女二十而无夫家者,皆过时不嫁娶者,媒氏会而合之。”就是说如果男性到了30岁,女性到了20岁,还没有成家,政府就会强制帮你结婚,当然,合不合适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汉朝初年,为了加快人口繁育,将男女法定最晚结婚年龄大幅调整,尤其是将女子晚婚年龄降低到15岁。如果女子15岁还没有结婚,政府会加倍征税,最高加征5倍,一直到30岁。如果30岁还没有结婚,政府就会死心,表示“放弃治疗”。

说到这里,有个冷知识要分享给大家。俗语中有“绿帽子”的说法,为什么叫“绿帽子”而不是“红帽子”或者“黑帽子”呢?作者在书中也有提到,因为古代的阶级制度,衣着也相应分为不同的颜色。绿色是较为卑微的下级的着装颜色,而从事卑微行业的妇女的家人,也只能穿戴绿色的服饰和头巾。后来人们不戴头巾改为帽子,于是“绿帽子”就成了含有嘲笑的贬义词了。

在这本书里,就是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这本书里,咱们的老祖宗不再是想像中单调、乏味的模样,他们智慧、多彩,他们热爱生活、互相合作、共同发展。作者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与漫长的人类历史相比,我们现代只是短暂的一瞬。从更高的角度看,古代只是我们的上一秒”。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历史长河中,个体的力量看似渺小,却都是组成历史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节,文明和历史正是在由衣食住行构成的日常生活中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中华文明能够海纳百川、源远流长,就是因为咱们古人在平凡又普通的生活里,积累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兼容并蓄的包容和永不言败的豪气。

(本期编辑 高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