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的歌都在表达什么(这首词被写进了陈奕迅的歌里)
陈奕迅的歌都在表达什么(这首词被写进了陈奕迅的歌里)落花独自地四处飘荡零落,那溪水自顾自地往东流去。同是对彼此爱人的相思,如今却是两个人分隔两处,独自发愁。这令人憔悴的思念之情根本毫无技法可以令其消失,才刚刚舒展了眉头,却又涌上了心头,再次陷入相思之苦当中。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香气荡然无存,光滑如玉的凉席上,尽是寒冷的秋意。我接下身上的衣裙,换上了便服,独自登上这小小的扁舟。那天空中的白云深处,不知道会不会有谁寄去给丈夫的书信,等到那大雁携着回信归来时,月光照亮了整个西楼。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作品翻译
文|漠然诗词(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才下了眉头,却又攻上我眉头”这句歌词想来大家并不陌生,这是出自陈奕迅的一首歌《内疚》副歌的第一句。整首歌如同歌名,表达的了一个曾经不顾及家庭的男人,在爱人离开以后的内疚心情。当初听这首歌的时候,这句歌词打动了无数人,似乎心里的苦痛和悲哀都郁结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里,刚想将其忘记,却发现伤心依旧。歌词中那个内疚悔恨的男人,充满了心酸的独白,像是在反复咀嚼内心的苦痛。歌词中几乎都是平铺直述的语言,只有这一句充满了诗意,也就这一句已经胜过了歌中的其他。后来大家常常用这一句来表达那些挥之不去的痛苦。然而,这句词并非是作词人的原创,其实是他引用了李清照的一首词。
虽然是引用,但作词人和李清照展现出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色彩。我们知道,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国破、家亡、夫死。才华横溢的李清照注定不会像一般的古代妇女,或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无知,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李清照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因而她的忧愁更是成双成倍的。只要我们读她的词,就能感受她那浓郁的苦闷之感,这也成了其创作风格,在婉约词派中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今天,我们谈到的这句歌词,在李清照的词中,同样是写爱情,可却表达了与歌中那种“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悔恨不同的情感。那么,李清照在这句词当中,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便来仔细品读一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作品翻译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香气荡然无存,光滑如玉的凉席上,尽是寒冷的秋意。我接下身上的衣裙,换上了便服,独自登上这小小的扁舟。那天空中的白云深处,不知道会不会有谁寄去给丈夫的书信,等到那大雁携着回信归来时,月光照亮了整个西楼。
落花独自地四处飘荡零落,那溪水自顾自地往东流去。同是对彼此爱人的相思,如今却是两个人分隔两处,独自发愁。这令人憔悴的思念之情根本毫无技法可以令其消失,才刚刚舒展了眉头,却又涌上了心头,再次陷入相思之苦当中。
二、作品主题
这首词是写在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蒙冤受难,李清照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迫回乡。当时已经嫁给赵明诚,两人婚后生活非常甜蜜,可却不料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夫妇两人不得不分隔两地。这首词表达的正是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感色彩阴郁冷涩,塑造了一个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妇女形象。正如上文所说,这首词依旧是呈现出了强烈的李清照个人风格,无论是用词还是手法上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那么,作者究竟是如何来写心中的相思的呢?她的个人风格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便逐句地分析一下。
三、逐句分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残花是李清照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作者常常以此来表达时光飞逝之意,更以残花自喻,说明自己早已青春不再,就像这残花一般。在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荷花这一意象,同样表达了这两层意思,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的气氛。花以凋零,香气也不再了,给人以美好易逝的感觉。“玉簟”指的就是凉席,意思是说丈夫离开自己以后,凉席也变得冰凉,让人倍感秋意之浓。仅仅是第一句,简单的两个意象,便写出了作者的凄苦之情。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闺中苦闷不已的作者,只得换上便服,独自登上小舟。在这悠悠的流水之上,作者不禁抬头仰望天空,看到这云层,自然想到了远方,想起心爱的丈夫。便想那些思念丈夫的书信或许能够托付白云送去吧。大雁会将书信带回的,那时候定是一个月色满楼的美景。前一句作者实写了自己的活动,以“独”字表达出了自己的悲苦之情。而后一句作者则是虚写了自己的想象,想象着两人通过自然之物书信想通,想象丈夫回信时的美好心情。这两句虚实结合,写出了作者对重聚的渴望,还有独守空闺的孤独落寞。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是这首词的另一句名句,落花流水皆是无情之物,只知道自顾自地飘零,自顾自地东流不返,却不知道此刻的人们愁色满容。花开花落,溪水流逝是大自然的衡然定理,人们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四季的变幻,因而只有无情无尽的思念。因而才有了后一句的慨叹——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同样是对彼此的思念,但却只能分隔两地各自忧愁。这里既写出了夫妻两人情感好,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了分居两地的情人心中的苦痛。“一种”、“两处”,这样的量词总是能在李清照的词中看到,直白地将分隔之人的状况表现出来,同时还增添了音律上的美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愁”实体化、拟人化,也算是李清照写愁时经常用的一种手法了。在李清照的词中,愁是可以被感知的,被估量的,是具有生命的。这其实不仅仅是表达了愁的多和重,也表达了一种无力感。作者固然想让愁思消去,但是奈何不了,愁苦自己找上门来,萦绕心间不肯离去。这一处写出了愁的难熬难耐,表达了愁苦之长。整首词都在抒发愁苦,而到了最后一句,愁又以一种实体生命出现,更加具体,更加到位。
读完李清照这首词,再听回陈奕迅的《内疚》,就会发现这确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一个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而另一个则是“珍惜却不得不分离”。两者都有惋惜,两者都有可怜,用了同一句词,却是两种表达,这大概也是诗词的魅力之处吧。
更多精彩的美文赏析,欢迎关注【漠然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