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读书独处决定了你人生的层次(当你学会独处读书使人心静)
深夜读书独处决定了你人生的层次(当你学会独处读书使人心静)3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2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周国平先生把专业书籍也列在其中,因为它们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那么,什么书值得读呢?周国平先生从精神生活角度出发,给书籍分成三类:1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类书没有对精神思想有任何启示,读它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头条上看到一个人问:#为什么看书老是记不住书里的内容# ?
因为疫情,我的这个假期(失业中)有点长,人已经到了中年,发现半生都已虚度,口袋空空,脑袋也空空。后半生不能再这样下去,于是开始读书,寻找答案。
两个月之前的我就是这样,读了也记不住。恰好刚读完周国平先生的《当你学会独处》里的关于“做一个终身读者”的章节,总结自己的经验,得到了这个结论,记不住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看的都是一些打发时间的闲书,不需要动脑筋思考,所以记不住。这几年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看玄幻小说上了,看过就忘,作者是谁、书名是什么都不记得了。
那么,什么书值得读呢?
周国平先生从精神生活角度出发,给书籍分成三类:
1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类书没有对精神思想有任何启示,读它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2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周国平先生把专业书籍也列在其中,因为它们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
3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就是第三种必读的书。对于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周国平先生称它们为永恒的书。
二、读书时没有产生共鸣,自然就记不住了。我们读书一般都会选自己喜欢的,主要是为了解惑。带着问题或者目的去读书,看到了能解惑的地方,自然就能记住了。
那么,如何确定自己的必读书单?
在周国平先生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读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决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
三、不经常看书,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里指的是工具类书籍,还有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类等书籍。因为这些书籍含有丰富的知识,需要我们学习和思考,不花心思是记不住的。
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打好读书基础,一是能产生了强烈而持久的阅读兴趣,二是能形成了自己的阅读眼光和品位。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我们没在青少年时期打好基础,那么成年的我们如何读经典著作呢?
周国平先生认为:读经典的基础也是通过读经典来打的。经典的共同之处是有很高的含金量,但它们在文字表达上也有深浅难易之别,你可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本身就是一个逐步打基础的过程。
四、读书时心不静,沉不下心来读书,真的就是“看了个寂寞”。心静的时候读书效果最好,因为当下所有精力都专注于这本书,越读书心越静,心静是开启思考的钥匙,思考是开启大脑的钥匙。
周国平先生认为读书好处太多了,选几个对我们来说比较重要的:
1阅读能提升精神素质:第一类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著作,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是培育思想尊严,拥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类是伟人和优秀人物的传记,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是培育爱心、良心、社会责任心,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第三类是文学作品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是培育诗意和创造情怀,拥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2阅读可以养生:爱阅读的人,内心充实宁静,不易陷入令人烦恼焦虑的世事纷争之中;爱阅读的人,眼界开阔,一览众山小,比较容易超脱人生中一时一地的困境;阅读甚至可以优生,助人教子育人。
3阅读改变命运:读获取专业知识的书,这样可以改变你的外在命运,改变你在社会上的地位;那些哲学、宗教、人文方面的书籍,能改变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生活,拥有一个强健的灵魂,因此也就改变了你与外在命运的关系,从而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记不住书中的内容,大多是这四点原因,供大家参考。
那么,想记得住书籍的内容,个人有些建议,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学习别人的读书方法,照着做;第二步,做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总结所有问题,根据自己的情况“改装”别人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第三步,不断地优化自己的读书方法,实时调整。
我刚开始也是记不住,就学习别人的读书方法,比如思维导图、目录笔记等方法,坚持了两个月后,很有效果,不只是对书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如果想找作者原话如何说的,能很快在书中找到。
现在还处于学习实践的第一步,慢慢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也自然会出现。
读书能静心,心静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安宁。作为中年的我们,年轻的皮囊已不在,这份内在和平安宁才能使我们由内而外散发着从容淡雅的气质,这种气质才是生命最真实的样子。
往后余生,请多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