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付一生爱情的老奶奶:我那命比黄连还苦的婆婆
错付一生爱情的老奶奶:我那命比黄连还苦的婆婆在平原三唐这一带,还有一个不好的风俗,就是刚结了婚的新媳妇,头三年不能在婆家过正月十五,得回娘家去过。说什么,新媳妇在婆家过正月十五会死公公死婆婆什么的。反正我也弄不明白,在我们老家利津那一带就没有这种怪异而荒唐的风俗。婆婆对我说,她是一个年前腊月里结的婚,她和她大嫂结婚的时间相差不到几个月。大嫂长得好看,娘家也厉害。大嫂本人也霸气,进了王家门一点亏也不吃。而我婆婆就不行了,在王家受尽了委屈。婆婆说,她小时候出生在一个本来不错的家庭里,但是命比黄连还苦。刚出生不久,亲娘就去世了。后来父亲再婚,她有了一个后娘。在十来岁的时候,婆婆意外弄伤了自己的右眼,从此右眼失明。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了,不久她的后娘就疯了,婆婆只能跟着她的爷爷和叔婶们一起生活。婆婆二十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嫁给了我公公。可以这么说吧,自从婆婆嫁到公公家的那天起,就开始了她漫长而心酸的生活。因为婆婆自身有眼睛的残疾,人长得又矮小,整
文|于启娴
我的婆婆,个子不高,有点驼背,黝黑的脸庞布满皱纹。对人和善但不善言辞,一看就是厚道善良的老人。
我结婚时,婆婆已经六十多岁了。虽然年纪不小了,整天还是不闲着,农活,家务活,忙里忙外的。
我和婆婆还真是挺投缘的,我们有着相似而不幸的童年。相处时间长了,婆婆经常和我讲她过去的事情。
婆婆说,她小时候出生在一个本来不错的家庭里,但是命比黄连还苦。刚出生不久,亲娘就去世了。后来父亲再婚,她有了一个后娘。在十来岁的时候,婆婆意外弄伤了自己的右眼,从此右眼失明。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了,不久她的后娘就疯了,婆婆只能跟着她的爷爷和叔婶们一起生活。
婆婆二十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嫁给了我公公。可以这么说吧,自从婆婆嫁到公公家的那天起,就开始了她漫长而心酸的生活。因为婆婆自身有眼睛的残疾,人长得又矮小,整个婆家人都看不起她。别人看不起也就算了,连自己的丈夫也看不起。
婆婆给我絮叨的时候,我就想:他们早干啥了?看不起可以不娶啊。既然娶进了家门,就应该给与应有的尊重。
婆婆对我说,她是一个年前腊月里结的婚,她和她大嫂结婚的时间相差不到几个月。大嫂长得好看,娘家也厉害。大嫂本人也霸气,进了王家门一点亏也不吃。而我婆婆就不行了,在王家受尽了委屈。
在平原三唐这一带,还有一个不好的风俗,就是刚结了婚的新媳妇,头三年不能在婆家过正月十五,得回娘家去过。说什么,新媳妇在婆家过正月十五会死公公死婆婆什么的。反正我也弄不明白,在我们老家利津那一带就没有这种怪异而荒唐的风俗。
婆婆说,她结婚后过第一个正月十五的时候,她的公公婆婆就让她妯娌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并且让她们带上好多的针线活回娘家去做。
婆婆说,给她带的针线活特别多,她一个人怎么也做不完。她的爷爷就让家里的其他人帮着做,恐怕自己的孙女回到婆家不好交差,受到委屈。而她的大嫂,带回娘家的针线活一点也没做,怎么带回去的又怎么拿回来,原封不动,公婆拿她一点辙也没有。
我婆婆在这个家里一点地位也没有,整天干不完的活。更可气的是,一个刚过门不久的新媳妇,还要帮着她的公公婆婆带孩子。据说,我的四叔公小时候就是跟着我婆婆睡,照顾他的吃穿拉尿什么的。这些我四叔公自己都记得。后来我四叔公对我公公婆婆挺不错的,算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一直记着他二嫂的好。
我觉得婆婆在这个家里没有地位,与她的丈夫有直接的关系。婆婆虽然长得不算好看,但是她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丈夫娶了她,没有给她一点温暖、关心呵护,只是拿她当佣人,当生孩子的工具。家里的公公婆婆瞧不起她,给她气受,大姑子、小姑子看不起她,给她气受。自己的丈夫,不但没有护着她,而且同样给她气受。可怜我婆婆,自己不敢反抗,娘家也没有亲人给撑腰,只能跟一个面团一样,任人摆布欺凌了。
我婆婆对我说,她每次回娘家,公婆都要让她带上一些针线活,每次都是娘家人帮着她做。后来,她的爷爷去世了,唯一一个疼她爱她的亲人离她而去了。结婚后的第三个正月十五,婆婆再也不想回娘家了。这下可把公婆及全家人气坏了。婆婆是想,娘家最亲的人一个也没有了,不能再带一些针线活让别人跟着受累了。这样,我婆婆就坚决不回娘家了。可是她的公公婆婆一点也不同情她,并且故意刁难她。你不是不回娘家吗?反正也不让你在婆家过十五。于是他们就想了个馊主意,让我婆婆去邻居家里过正月十五,吃住在邻居家,到正月十六才能回来。你说说,这算什么呀?说到这里,你可能认为是封建迷信害死人,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是人太孬了!是我婆婆的公公婆婆太孬了!也就是太欺负老实人了。这些事都是我从利津搬来平原以后我婆婆对我说的。之前我也是什么也不知道。
我也是在腊月里结的婚,也是在婆家过的第一个年和正月十五。我记得,正月十五那天,我公公对我说,你离娘家太远,也回不去,只好在这里过正月十五了。公公说,按照这儿的风俗,新媳妇是不能在婆家过正月十五的,都是要回娘家去过。我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我很自然的对我公公说,怎么这儿的风俗和我们那儿的风俗完全不一样啊?我们那里的新媳妇,不管什么节日都是在婆家过。说是,娶得起媳妇就管得起饭,没有一个赶着媳妇回娘家过节的。并且我又加了一句说,是不是在很久以前,你们这儿的婆婆太厉害了,把过节准备的好东西,不舍得给媳妇吃,留着自己吃,所以才把新媳妇赶回娘家去啊?是不是这样传下来就成习惯了,就成风俗了?公公听了我这番不客气的话,苦笑不得,只好对我说了句,也许是吧,就走开了。
说真的,所谓的风俗迷信害人,都是让那些贪婪的人,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真正害人的是人欺负人,欺负老实人。就说我婆婆的公婆吧,婆婆结婚的第三年没有回娘家,就让她到邻居家里去过正月十五。可是听说后来的三婶子结了婚,也就是我婆婆的三妯娌结了婚,公婆就不那样对她了。三婶子自己就说,她结了婚的第一个正月十五 就是在婆家过的。其实,三婶子是平原人,也懂得当地的风俗。所以当时她是想回娘家过正月十五的。而她的公公婆婆却没有让她回娘家,并且对她说,我们不信这些封建迷信,回什么娘家,就在这里过吧。你说这算什么逻辑啊?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就用双重标准。我婆婆和三婶子是同一个公公婆婆,对待两个媳妇,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一个往外赶,一个却往家里留。你说这跟封建迷信有关系吗?同样是过正月十五一件事,婆婆就碰上了孬公婆,三婶子就碰到了好公婆,而这一好一孬却是同一个公婆。我婆婆人老实,也不会什么花言巧语,被婆家人看不起,丈夫也看不起,也没有人替她说话,替她撑腰,就这样被公公婆婆一家人欺负着,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打掉牙,咽到肚子里。人家三婶子就不一样了,有文化,有工作,嘴巴也甜,和我三叔都是当老师的。再说,三婶子的娘家爹是老校长,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所以公公婆婆就自然对她另眼相看了。
通过以上所说的这些事实,也说明了一个真实的道理,人,不能太老实了。逆来顺受,只能助长他人的邪恶和私心。也就是那句老俗话说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不过后来婆婆的孩子们都和她不一样了,都是女儿想管着女婿,儿子要管着媳妇,这可能就是时代不同了吧。
我婆婆一共生养了十个孩子,最大的男孩,长到五岁那年 ,生疹子的时候 ,听信别人的偏方,用棉被给捂着,意外的把孩子给捂死了。一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就这样夭折了,给婆婆留下来多年的伤痛。之后婆婆又生了九个孩子。有两个送给了别人,一个是二闺女,一个是最小的儿子。家里还剩下七个孩子,四个闺女,三个儿子。七个孩子,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能够活下来,能够长大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按理说,没有几个婆婆和自己的儿媳妇啦这些过去的往事和不幸,更不想说自己丈夫的不是。媳妇毕竟是外人,闺女才是娘的小棉袄。可是我的婆婆就不同了,可能是一生太委屈了,可能是找不到理想的倾诉对象。每当和我聊天,唠家常的时候,总是说一些公公的不是。我婆婆说,只要是我公公在家,家里的大小事她都不敢管。什么事也做不了主,很少出门赶集上店什么的。就连给孩子做衣服,做鞋,做被褥用什么布料,都是我公公去买,买回来什么算什么,婆婆也从不敢评价买的孬好。只要说一句不好的话,就挨我公公的打骂。
家里这么多孩子,婆婆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熬夜做针线活。缝破补烂的,没有闲着的时候,一熬就是大半夜。可是她的丈夫,连一句知冷知热的话也没有。他在家里就是睡大觉,要不就是出去玩儿,出去打麻将。
还有,在生活方面 ,公公总是要打“台头”。蒸包子的时候,我婆婆总是给我公公单独蒸上几个肉多的,在包子上做上记号;吃菜也是这样,总是给公公单独炒一盘儿,或放肉,或放鸡蛋,最差也要多放些油;烙火烧的时候,给公公放两个鸡蛋。总之,不管做什么饭菜,我公公都要打“台头”。公公要是出去玩儿,或者打麻将,不管回来多晚,一家人都要等他回来才能吃饭。婆婆从来不敢提前吃饭。
我听了婆婆讲的这些,我实在有点受不了。我问婆婆,这是为什么啊?婆婆说,你爸爸(我公公)一直就是这样的,早已经成习惯了。我说,他跟着他父母的时候能这样吗?婆婆说,那个时候,他虽然不能这样,但他也是经常偷着多放些油什么的。可能从小就馋,总是想方设法的弄点好吃的。自从和老的分开家,公公就是这个家的一家之主了。叫我婆婆给做什么,就得给他做什么。婆婆从来不敢反抗。另外不管是蒸包子,包饺子,烙火烧,菜馅必须我公公调,只要是公公在家,婆婆没调过一次菜馅。就怕我婆婆放少了油或放多了盐。他自己调的馅,怎么样都行,婆婆不敢说什么。还有就是,修房盖屋,叫人帮忙什么的,不管有多少人吃饭,婆婆也要等公公发话才敢做饭,不能提前做。常常是,吃饭的人多,婆婆做饭的时间少,耽误了开饭的点儿,公公还要对婆婆发火,嫌婆婆不中用,干的慢。婆婆只能忍着,不敢吭声。
我说的这些,你们看了,可能不会完全相信。包括我婆婆的儿女们,也许以为我写的太夸张了,虚构了不少。说实在话,我写的这些,全是事实,一点都没夸张,没虚构。并且,我写的只能比我婆婆说的,还要简化许多。也就是记录了我婆婆原话的一部分。
说了这么多婆婆在家不敢做主的事,你们会问,难道婆婆这一生就没有在什么事上做过主吗?是啊,我也这样问过我婆婆。婆婆说,她这一生,记得清楚的有两件事,是她自己做的主,不过,这两件事的后果,也让她刻骨铭心。
婆婆说,第一件事就是,有一年,生产队里分“自留地”,每家每户要去一个人抓阄,当时我公公不在家,没办法,只好由婆婆去抓阄,哪知道我婆婆的手气太差了,抓到一块不好的盐碱地。我公公回家后,听说我婆婆抓的是一块盐碱地,可气坏了,先是骂了婆婆一顿。越想越觉得气难消,过了几天,居然赌气去了东北了,丢下这个家不管了,丢下老婆孩子不管了,把一个穷家烂摊子丢给老婆,自己一走了之。没办法,“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走就走吧,留也留不住,日子再穷也的过啊。婆婆只好一个人在家带着几个孩子,克服着种种困难,艰难的生活着。婆婆带领着孩子们,在那块盐碱地上,一茬一茬的种上各种作物。因为盐碱地不好出苗,婆婆就不断的去补种,功夫不负苦命人,最后还是长满了地。有豆角,有南瓜,有萝卜,还有高粱什么的。虽然没有什么好的收入,但是一家人能够填满肚子,饿不死就行。
这些事我丈夫还隐约记得。因为他就是从那些年吃够了南瓜、豆角、萝卜这些东西。一直到现在,他都不愿意吃这些东西。
我婆婆说,我公公在东北,也没挣着什么钱,每次给家里寄回二十块钱,就得要回去三十块钱的东西。给他寄单衣、棉衣什么的。婆婆说,公公在东北的那几年,家里没有沾上他一点光。后来公公看家里过得还行,就从东北回来了。
婆婆说,她做主的第二件事就是,我公公不在家的时候,村里来了个换小缸瓮的,用三十斤谷子能换一套,大小都有,挺实惠的。婆婆见村里的人们有好多换的,她也觉得挺合适。于是就狠了狠心,从家里弄了三十斤谷子,换了一套,盛个米面什么的,挺方便的。哪知,公公知道了这事,对婆婆又是挖苦又是骂,说她让人家给“糊弄了”,说是尽干些傻事,败家的事。总之,什么难听的话都骂。一连大半年,公公一想起这事,就对婆婆谩骂,反正觉得婆婆是一无是处。婆婆是一点也不敢反驳,稍有不慎,就得挨打挨骂。
听了婆婆说的这一桩桩,一件件,受气受委屈的事,我很是气愤,同时深深的同情我的婆婆。可这些都是过去这么多年的事了,我再生气,也为她做不了什么了。我只能做到,在今后的日子里,尽量不让婆婆生气,尊重她,理解她。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说真的,我第一眼看到我公公的时候,对他的印象还不错。看上去,像个识文断字的,像个通情达理的人。可是,相处时间长了就发现,公公这人的脾气很坏 ,总爱生气发火,总爱挑别人的毛病,还经常婆婆妈妈的,挺零碎。总之,我也不想说公公太多的坏话了。
我常常在想 ,婆婆受了这么多的委屈,她这些做儿女的,难道都不知道吗?母亲受了一辈子父亲的气,儿女们没有感觉吗?或许你们是敢怒不敢言,也或许是,你们觉得在那个年代,女人受男人的气是很正常的事情。再或许,就是你们看惯了,听惯了,习以为常了。有时我也在想,在过去的那种年代,贫穷,封建,落后,讲的是男尊女卑,女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位,一生的命运都交给了别人。摊上个好公婆,好丈夫,就是好命的,摊上个孬公婆,孬丈夫,就是一辈子掉进了火坑。受不完的罪,干不完的活,得不到任何尊重,只能忍气吞声苟延残喘的活着。
自从我有了孩子之后,公公婆婆的年纪也大了,我觉得在小孩子面前,公公还是有点护着婆婆的。有时,孙子,孙女的,让奶奶生了气,爷爷总是要教训他们。有时孙子孙女不听话,惹奶奶生气,爷爷就拿着一根小棍子,打他们的小手,打的他们嗷嗷的哭。我看在眼里,还觉得挺心疼的哪。但是我忍着,我不说什么,因为我们的日子很累,我们要天天下地干活。孩子还小,需要二老给帮忙照看着。所以在孩子面前,公公好像还是挺疼婆婆的。但是我婆婆却不这么认为,她说,我公公虽然老了,但脾气没怎么改。对她还是呼来唤去的。生活上的大事小事都要伺候他。她自己若是不舒服或是生病了,公公不怎么关心她。如果能替她做顿饭,端碗水的,她就非常感激不尽了。可是,公公如果生了病,就得让婆婆百般的伺候,一不周到就要挨骂。
婆婆对我说,她受够了,真的受够了!婆婆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受够了公公的气,当着公公的面,还是不敢反抗,当着别人的面她也不说什么。因为村里的人都知道她受丈夫的气。有时候,实在是心里憋屈,就跑到我这里来,在我面前狠狠的骂她丈夫一顿,出出气,痛快痛快,算是一种发泄吧。
是啊,我也觉得不公,可我也只能听着,我能说什么呢?我总不能去帮她骂公公一顿吧。他们都这么大年纪了,只能顺其自然了。
虽然说婆婆这一生坎坎坷坷,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罪。但是,上天保佑,婆婆自身没有得什么受罪的病。很少躺在炕上让人伺候。就是心脏有点问题。婆婆常常盼着,自己的善良,能换来老天的眷顾,盼着到老了,到临死不受什么罪。
可能也是好人有好报吧,可能也是上天的安排吧,婆婆八十岁的那年,刚好是个正月十五,附近的两个女儿都来了,中午包的饺子,煮的元宵,儿女、媳妇们一块陪着二老吃的饭。我婆婆那天,看起来精神很好。中午饭吃了好几个饺子,还有好几个元宵,她说是挺好吃。也不知是午饭吃的太多了,还是什么情况引起了心脏的问题。下午,两个女儿刚走了不大的功夫,婆婆就坐在椅子上,安祥的走了。等我们赶过去的时候 ,婆婆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连一句离别的话都没有说。儿女们的哭喊,再也唤不回慈祥的母亲了。
婆婆的离去,给我们这些做晚辈的,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的伺候她几天,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走了。
婆婆走了,虽然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但她自己也算是实现了她的盼望。没有受苦,没有受罪,大限所至,寿终正寝。村里人们也都说,我婆婆是修了个好死,没受病痛的折磨,说这也是前世修来的福。
自从我搬来平原县城以后,我婆婆和人说话最多的也就是我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婆婆知道我好些方面很像她。我也是那种挺老实,安稳的,从来不挑事,不惹是生非,什么事都尽量的忍。
再就是,我和婆婆的童年很相似,我也是个从小就没娘的苦孩子,也是后来有了个后娘。所以婆婆经常和我唠叨唠叨她的心里话。这样她心里就痛快一些,好受一些。
和别人她是从来不说的。一般情况下,没有哪个婆婆对着儿媳妇唠叨这些家务事的,尤其是不会说自己丈夫的不是的。自古以来,都是婆媳不和,大多数婆婆都会在媳妇面前,维护家人的尊严,丈夫的尊严。你们说对吧?
婆婆去世不久,托梦给我,我记得清清楚楚。婆婆给我要一枚带着宝石的金戒指。在上坟的时候,我就给了她一枚带着宝石的金戒指。从那以后,我再没有梦见婆婆要什么。不过我知道,婆婆生前爱吃饺子,每到上坟的日子,我都是让丈夫给婆婆带上些饺子,就算是我对婆婆的一点心意吧。
我苦命的婆婆,你在天堂终于可以不受气了......
作者于启娴,女,山东省平原县三唐乡韩庄人。原籍山东省利津县。我笔写我心,一个喜好文字的农妇。
壹点号玉河微澜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