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配送行业怎么发展?高速增长精细运营
即时配送行业怎么发展?高速增长精细运营蜂鸟即配近年表现则不温不火。从其对外公布的数据来看,基本没有太大浮动。作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旗下开放即时配送平台,或因受阿里被巨罚等事件影响,蜂鸟即配近两年越发低调,但基于自身积累的超350万家合作商户和300万骑手,其实力、潜力和爆发力均不容小觑。不得不提的是,在长期与美团外卖竞争中,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团在外卖交易平台的市场占有率大约67.3%,而饿了么占比30.9%。再如达达快送,得益于京东到家订单量的激增,达达快送在“2021即时配送Top10”榜单中的排名由去年的第四名上升至第二名。众所周知,达达快送为消费者提供京东到家平台上的超市便利、生鲜果蔬、手机数码等海量商品的即配服务,约1小时配送到家。数据显示,京东到家目前已在全国覆盖超1600个县区市,线下活跃门店超11万家,服务超5100万个活跃消费者。此外,前不久,京东上线小时购业务,主打 “线上下单、
文/本刊记者 杨云飞
随着新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的日益深入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即时性、便利性服务买单,而同城即时速递,也已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公共服务。
“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下商家线上化趋势加强,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鲜花蛋糕、家居时尚等商品的到家服务日益增长,为即时配送提供了新的赛道红利,市场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0月1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公开讲话中提出。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国内即时配送的用户规模已达5.06亿人、同比增长20.19%,年订单量达210亿,五年复合增长率为46.0%。预计到2024年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643亿单,5年复合增长率达32.3%,逐渐形成一个规模近万亿的蓝海市场。由此不难发现,这一市场的规模仍在进一步扩大,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深入了解即时配送发展情况,近期,《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收集大量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和研究分析,于11月17日正式发布“2021即时配送Top10”榜单。
头部玩家保持动态平衡
从荣登“2021即时配送Top10”榜单的十家企业综合得分可以看出,经过了数年的发展,即时配送这一赛道的头部格局已经形成,头部玩家继续保持动态平衡。
一、前三甲均依托互联网巨头取胜。其中,美团配送稳居第一。根据公开资料,美团配送覆盖品类包括美食餐饮、商超便利、生鲜果蔬、鲜花绿植、医药健康等多个类别,并获得海量的订单基数。截至目前,美团配送所覆盖的市场区域已经超过全国2800个市县,骑手数量也达近400万。
再如达达快送,得益于京东到家订单量的激增,达达快送在“2021即时配送Top10”榜单中的排名由去年的第四名上升至第二名。众所周知,达达快送为消费者提供京东到家平台上的超市便利、生鲜果蔬、手机数码等海量商品的即配服务,约1小时配送到家。数据显示,京东到家目前已在全国覆盖超1600个县区市,线下活跃门店超11万家,服务超5100万个活跃消费者。此外,前不久,京东上线小时购业务,主打 “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小时级乃至分钟级送达”,主要也由达达负责线下配送业务。可以看出,达达快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蜂鸟即配近年表现则不温不火。从其对外公布的数据来看,基本没有太大浮动。作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旗下开放即时配送平台,或因受阿里被巨罚等事件影响,蜂鸟即配近两年越发低调,但基于自身积累的超350万家合作商户和300万骑手,其实力、潜力和爆发力均不容小觑。不得不提的是,在长期与美团外卖竞争中,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团在外卖交易平台的市场占有率大约67.3%,而饿了么占比30.9%。
二、第三方即配形成追赶之势。从“2021即时配送Top10”榜单可能看到,紧随前三甲的三家企业顺丰同城、菜鸟直送、UU跑腿、闪送均为独立的第三方即配平台。其中,顺丰同城作为顺丰系的一员,成立时间其实并不长,且于2019年3月起才开始独立运营,但增长势头却非常迅猛,荣膺今年Top10榜单中第三方即配平台桂冠。截至今年5月31日,顺丰同城平台注册骑手数量超过280万名,注册商家数量达53万,用户数达1.26亿,合作的品牌客户达2000多个,全国网络覆盖已突破1000市县。
而去年5月,菜鸟网络把控股的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与丹鸟物流等整合为菜鸟直送。官网显示,其覆盖城市350 ,全国站点3000 ,配送员达400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基础优势,相信依托较高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庞大的数据基础,菜鸟直送或将成为即配“黑马”。
市场交叉重叠,相互渗透
根据业内普遍观点,即时配送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餐饮外卖、同城零售、跑腿代办、生鲜宅配。但即时配送企业的市场细分并不明确,而是呈现相互交叉重叠的状态。比如,达达快送不仅仅服务于京东到家同城零售平台,也做跑腿代办、京东快递末端派送的服务;顺丰同城也不仅仅做跑腿代办的业务,也参与餐饮外卖、同城零售以及顺丰快递的派件等。
首先,餐饮外卖类型。比如美团配送、蜂鸟即配等,餐饮外卖业务占比较重。线上消费模式的转变,为本地餐饮外卖服务创造了持续增加的订单需求,从而给餐饮外卖即时配送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基于餐饮外卖拥有高频率、高时效性的特点,使得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可以采用拼单的模式来有效降低单票配送成本,提高区域内订单配送效率。目前来看,“美团配送 蜂鸟即配”二者合计占比近这一领域市场份额的98%。短时间内,“双寡头”市场格局无人可撼。
其次,同城零售模式。包括达达快送、多点配送等,以这一业务类型为主。以京东到家、多点配送等为代表的同城零售即时平台,搭建了“1小时送货到家”的即时配送网络,使得消费者可以体验到足不出户线上逛超市。同城零售即时平台的客户主要有最开始的沃尔玛、物美、大润发等大型商超,也慢慢发展了像生鲜农贸市场、24小时药店等客户群体。近年来,多点配送为实体零售商升级仓储、运输、配送到家等能力,以数智化商业SaaS系统加持,让同城及时零售服务提效降本,提升消费者体验,并在新冠疫情、极端天气保供中屡次发挥坚实作用。可以预见,随着消费者对于优质、便捷、高时效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商超便利、生鲜果蔬等同城零售也将大幅增长。
第三,跑腿代办模式,包括顺丰同城、UU跑腿、闪送等。“一对一”的为C端消费者和B端商户消费者提供代买、代送、代取、代办等即配服务,明确闪送员从取件到送达全程点对点,要求服务的时效更快、确定性更高、安全性更好,同时也能为客户不同类型的递送提供各种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第四, 生鲜宅配模式。包括叮咚买菜、本来生活、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不同于其他2C生鲜电商使用快递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采用前置仓模式,在末端消费者周边三公里左右范围设立前置仓,通过骑手进行“末端最后一公里”配送。
综上可见,虽说主要的服务场景不同,但即配企业面对各类不同模式均有涉足。选择纵深发展还是横向扩张?对即配企业而言是一道逃不过的 “选择题”。
资本助推竞争转型
崔忠付在10月19日的讲话中指出,一方面,即时配送的头部玩家继续保持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由粗放转向理性。在摆脱野蛮和无序增长的惯性后,即时配送企业开始发力内部的精细化运营和能力建设,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随着即配平台不断加速上市且发力融资,“资本”注定是这场竞争转向的催化剂。
11月2日,UU跑腿宣布近期完成数亿元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58产业基金领投,优多资本跟投。融资金额虽然不算太大,但UU跑腿 58集团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值得业界期待。
随着顺丰同城港股IPO申请获证监会核准,顺丰同城开启上市倒计时,冲刺即配物流第一股指日可待。10月14日,顺丰控股(02352)发布公告:子公司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到境外上市的批复》。
今年6月下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同步登陆美股。6月29日晚,即时电商叮咚买菜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的发行价为23.5美元/ADS。6月25日,其竞争对手每日优鲜(Missfresh Ltd)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正式成为“社区零售数字化第一股”。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最大的共同标签依旧是“前置仓”模式,二者会长期保持这种重资产运营模式,这无疑也会让其成本长期保持在高位,在未来这场长周期的生鲜电商竞争中,无论是叮咚买菜还是每日优鲜,注定还有更多的在价格、即时配送、用户体验等层面的比拼。
4月20日,美团宣布将通过配售股份和发行可转债方式融资近100亿美元。这也是美团2018年IPO以来首次大规模融资,对此,美团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创新,包括研发自动快递车辆、无人机投递和其他尖端技术等。在此前一天的4月19日,美团宣布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已在北京顺义正式落地运营。
3月22日,本地即时零售与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发布公告,京东集团将以8亿美元认购达达集团新发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后,京东共计持有达达集团的51%股份。此次增持标志着京东集团全力支持达达集团在本地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领域的发展。早在2016年,京东就开始投资达达布局即时配送,这也是如今京东小时购配送力量的源头,同时达达也成为了京东到家的核心配送力量。达达集团(DADA)去年6月5日就已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赴美上市的“即时零售第一股”。
此外,今年10月8日,丹鸟物流宣布再获阿里投资,具体金额暂未公开。纵观如今的即时配送赛道,无论是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衍生出的美团配送、蜂鸟,还是从即时配送平台不断拓展至零售业务的达达,市场相互渗透导致商业模式的共性逐渐显现,即时配送赛道的屏障呈现缩小之势。正如崔忠付所言,即配企业在资本的助力下,接下来要发力内部精细化运营和能力建设,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如何在这场实力与能力的较量中成为赢家,谁能取得更好的表现?一切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1年第22期封面专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1年第22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