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色故事一门三烈士:三秦珍档烈士故事

红色故事一门三烈士:三秦珍档烈士故事发展革命力量 壮大党的组织《自己的责任》堪称王兆卿的革命自白书,这篇文章中,王兆卿开篇就写道:“我们不幸而生在黑幕重重的中国,一切妖魔鬼怪正在社会上演那卖国的悲剧,把我们老可怜的老百姓,任他们剥削,以致到处都有饿死人民,枪弹致死人民的消息。”王兆卿发出了“不知到何时才能止住,恐怕我国已经亡了!”的感叹。而后提出了要以救国为自己的责任,教一般平民觉悟,面向最底层的广大群众,开启民智,发动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帮助穷人消除人剥削人的现象,实现人人平等;扑灭一切压迫势力,消灭卖国贼等害虫,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年仅18岁的王兆卿表示“这是我预定将来的责任”,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伟大的事业,“不枉生活在社会里”,王兆卿这种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真实写照。王兆卿是四师学生会的农运委员,经常带领同学们到绥德县附近农村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协会,斗争地主豪绅。假期回乡,他在王家后坬村办起了平民学校,

他是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神木南区建党和组织武装斗争的先驱;他先后到宁夏、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从事兵运工作,曾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他25岁英年早逝,1933年8月在陕西省米脂县十里铺无定河畔英勇牺牲;他的亲笔手迹在陕西省档案馆中收藏,九十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深深感动。他就是王兆卿烈士。

红色故事一门三烈士:三秦珍档烈士故事(1)

救国救民求真理 献身革命立大志

王兆卿,字子禄,乳名考试,1908年3月24日出生于陕西省神木县沙峁乡(今神木市沙峁镇)王家后坬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脸上留有麻子,地下党的同志们都习惯地叫他“王麻子”。在旧社会,他和自己的家庭一样,遭受着贪官污吏、军阀兵匪的蹂躏和地主恶霸的盘剥,特别是村里的一个小土豪经常欺负王兆卿家,所有这些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父母把王兆卿送到10公里外盘塘镇上的一所私塾读书,他聪明好学,成绩很好。1922年春,王兆卿考入神木县高等小学,他除用功学习各业课程外,还阅读了陕西旅京学生创办的进步刊物《共进》半月刊,加入了进步社团组织共进社。1924年冬,王兆卿在神木高小毕业,1925年春,又考入位于绥德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称“四师”)上学。四师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在陕北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

1924年暑假,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西北革命的播火者、著名的人民革命教育家李子洲,经过种种努力接办四师。在李子洲的教育影响下,王兆卿阅读了《向导》《中国青年》《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等大量革命书刊,政治思想进步很快。入学不久,他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同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兆卿是四师学生会的农运委员,经常带领同学们到绥德县附近农村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协会,斗争地主豪绅。假期回乡,他在王家后坬村办起了平民学校,给自己的年轻伙伴讲解《农民千字文》;还用说故事的形式,教育农民兄弟认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提高人们的阶级觉悟。这一个寒假,王兆卿还与同学们到正在举办骡马交易会的菜园沟宣传演讲;携带《农村调查表》,深入到王家坬等村进行社会调查。这些活动,促进了神木南区农民运动的发展,王家坬等村很快创办了农民协会;也加深了王兆卿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认识。

红色故事一门三烈士:三秦珍档烈士故事(2)

王兆卿所作《我寒假内的工作》(陕西省档案馆馆藏)

王兆卿在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写下了许多反映陕北革命的文章,有《绥德市民大会纪实》《我寒假内的工作》《读<李超传>后感言》《故事一则》《读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以后》《自己的责任》,内容包括组织动员群众集会反抗军阀、发动组织农民协会、举办“平民补习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宣扬男女平等思想及王兆卿参与的革命活动等。在当时山河破碎、军阀混战、群众生活困苦的年代中,这些文章犹如沙漠中的清泉般珍贵,充分体现了我党从成立早期起就把一心一意为民族谋求解放,为百姓谋取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宗旨,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为国为民的初心,在今天读来仍然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自己的责任》堪称王兆卿的革命自白书,这篇文章中,王兆卿开篇就写道:“我们不幸而生在黑幕重重的中国,一切妖魔鬼怪正在社会上演那卖国的悲剧,把我们老可怜的老百姓,任他们剥削,以致到处都有饿死人民,枪弹致死人民的消息。”王兆卿发出了“不知到何时才能止住,恐怕我国已经亡了!”的感叹。而后提出了要以救国为自己的责任,教一般平民觉悟,面向最底层的广大群众,开启民智,发动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帮助穷人消除人剥削人的现象,实现人人平等;扑灭一切压迫势力,消灭卖国贼等害虫,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年仅18岁的王兆卿表示“这是我预定将来的责任”,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伟大的事业,“不枉生活在社会里”,王兆卿这种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真实写照。

发展革命力量 壮大党的组织

1926年9月,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分路向宁夏、甘肃、陕西进军,冯部一部途经绥德时,部队的中共组织负责人钱清泉到绥德师范,动员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参加国民军联军。王兆卿在蓬勃发展的大革命浪潮鼓舞下,毅然投笔从戎,随军进入甘肃。在兰州,他在宣侠父、钱清泉等的领导下,参与组织建立了中共外围组织甘肃青年社。1927年2月,被任命为国民军联军第十三路军政治处少校书记官。

此后不久,部队移驻陕西,王兆卿任国民党联军驻陕总部政治部书记官。大革命失败后,王兆卿奉组织指示,任神木南区教育委员。1928年,受组织委派,到宁夏、绥远等地作兵运工作,后因“清党”,再次返回家乡。在家乡期间,他发展了100多名中共党员、建立了六七个中共支部,成立了中共神木南乡区委。1930年,先后到山西、甘肃进行兵运工作。1932年5月,参加靖远兵变,秋末到红军陕甘游击队工作,随后受组织委派在陕北特委工作,任特委执委、军委书记。1933年7月,中共陕北特委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王兆卿被选为特委委员、军委书记。

会议结束后,王兆卿与特委委员、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政委毕维舟一起去安定整顿部队。7月30日,王兆卿一行住在中共米脂区委书记崔明道家里。由于特务告密,次日凌晨,王兆卿、毕维舟、崔明道、陕北特委交通员高禄孝被国民党逮捕。当夜在米脂城内同时被捕的,还有米脂区委交通员高庆恩、区委宣传委员王守义。敌人对他们严刑拷打,他们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漏党的秘密。8月3日晨,王兆卿等六人被国民党军队枪杀在无定河畔,遗体推到无定河中冲走,去世前他们大义凛然,奋力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这便是震动陕北的“无定河畔六烈士”事件。王兆卿牺牲时,年仅25岁,他的妻子杨全梅时年24岁,她克服重重困难,抚养年仅5岁的儿子王黎明长大,并把儿子送去延安学习,参加革命。

兆卿精神传后世 革命自有后来人

王兆卿虽然牺牲了,但是在他的感召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革命中去,其中受他影响最深的人是他的弟弟——开国少将王兆相(1909—2009),王兆相在《回忆我的哥哥王兆卿》一文中写道:“我之所以能走上革命道路,同哥哥兆卿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羡慕哥哥的才智,敬仰哥哥的为人,向往哥哥所走的道路。”1926年,王兆卿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时,王兆相就是骨干成员,从事了宣传演讲、传送信件、散发传单等革命活动。1927年—1930年,在王兆卿的资助下,王兆相先后在神木第三高级小学、府谷县第五高级小学、榆林中学就读,于192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王兆卿带领下,王兆相加入陕甘游击队,当王兆相见到谢子长总指挥时,谢子长对他说:“王麻子这个人很好,我们是在靖远认识的,他很勇敢,敢说敢做,有较好的理论水平,搞兵运工作很有经验。”王兆卿牺牲后,1933年9月,王兆相在神木组建游击队,马文瑞为他改名“王二”,寓意是,老大牺牲了,老二接着干。

王兆卿当年的革命工作还影响了许培仁走上革命道路,许培仁(1912—1986),陕西神木人,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26年王兆卿在沙峁镇宣传革命思想时,年仅14岁的许培仁听到了王兆卿的演讲,内心深处产生了对革命的向往,便对王兆卿表示他愿意参加革命。1928年,王兆卿创建的神木南乡党组织进行了抗捐和控告土豪劣绅的斗争,许培仁成为骨干之一。1933年12月,许培仁参加了王兆相所领导的红3支队,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1年春天,为了纪念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王兆卿等六烈士,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绥德烈士纪念碑上铭刻了六烈士的英名,表彰他们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1983年8月,“无定河畔六烈士”英勇就义50周年之际,榆林、米脂、神木分别举行纪念座谈会,在米脂建六烈士纪念碑,在神木烈士陵园为王兆卿立纪念碑。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撰写《回忆无定河畔六烈士》文章,在《陕西日报》《革命英烈》等报刊上发表,深情回忆了六烈士同敌人坚决斗争、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要“学习王兆卿、毕维周等六烈士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献身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红色故事一门三烈士:三秦珍档烈士故事(3)

岁月可以使档案落满灰尘,但伟大的精神永远熠熠闪光,这些珍贵档案是王兆卿烈士为国为民初心的载体,他穿越时空,永远为我们讲述着王兆卿烈士的伟大革命精神!

谨以此文纪念王兆卿烈士。

红色故事一门三烈士:三秦珍档烈士故事(4)

神木市烈士陵园王兆卿墓碑(神木市烈士陵园提供)

红色故事一门三烈士:三秦珍档烈士故事(5)

2021年9月30日,神木市举行烈士公祭活动,纪念王兆卿等烈士(神木市烈士陵园提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