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贺经典诗词16首解析:诗词解读笔补造化

李贺经典诗词16首解析:诗词解读笔补造化李贺用开天辟地的气势开篇,然后急转直下直捣心灵。在浩荡无涯的时间中,人生如倏忽一瞬,在这有限的光阴里,奇幻的想象和现实重叠,现实的境遇却更加剧了人的有限性,是英雄无主、报国无门。想象铺展开来,辽阔的时空中正上演着沧海桑田的变换,上下寰宇,亿万斯年,不知三千年一开花的王母仙桃树红了多少遍,像彭祖巫咸那样长寿的人生生死死多少回。英雄无主,并不是说英雄无定主,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完全不同。主,在古汉语里可以指代君主。无主,其实是说英雄难遇明主。所以不是英雄没有天定的主宰者,劝诫人不要饮酒唱歌、辜负光阴,而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是无能为力、虚掷年华。有了这样的感慨,再翻回这首诗的开篇,感受或许又有所不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李贺经典诗词16首解析:诗词解读笔补造化(1)

说起李贺,可能很多人最先想起的是“诗鬼”的称号,再一联想,或许脑海中会浮现一些名篇,比如《雁门太守行》 《马诗》《李凭箜篌引》等。关注过李贺“鬼诗”的朋友,还可能会脱口而出“鬼灯如漆点松花”“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一作窠)中起”之类的名句。

这位诗人想象强大、善于脑补,令人印象深刻。他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孜孜不倦地追求不凡的诗歌创作,其三句诗可道尽其生前身后事。

世上英雄本无主

李贺经典诗词16首解析:诗词解读笔补造化(2)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这句诗出自李贺《浩歌》,虽然没有什么生僻字,但如果不注意就有误读的可能。

英雄无主,并不是说英雄无定主,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完全不同。

主,在古汉语里可以指代君主。无主,其实是说英雄难遇明主。所以不是英雄没有天定的主宰者,劝诫人不要饮酒唱歌、辜负光阴,而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是无能为力、虚掷年华。

有了这样的感慨,再翻回这首诗的开篇,感受或许又有所不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想象铺展开来,辽阔的时空中正上演着沧海桑田的变换,上下寰宇,亿万斯年,不知三千年一开花的王母仙桃树红了多少遍,像彭祖巫咸那样长寿的人生生死死多少回。

李贺用开天辟地的气势开篇,然后急转直下直捣心灵。在浩荡无涯的时间中,人生如倏忽一瞬,在这有限的光阴里,奇幻的想象和现实重叠,现实的境遇却更加剧了人的有限性,是英雄无主、报国无门。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贺的身世:李贺,没落的李唐皇室宗孙,父亲名晋肃,和进士读音相似,因为避父讳,所以李贺不能考进士,韩愈甚至为他专门写了一篇《讳辩》的文章。

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八岁的李贺带着《雁门太守行》拜谒韩愈,得到了赏识与赞许,天才扬名。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冬天进京去考进士,接下来却被人告发毁谤,没能考试就转回家中。

才崭露头角,就英雄失路、壮志难酬。命运的急转直下,与《浩歌》的诗境重叠在一起。

于是,行进如驰的时间车轮时时催迫人心: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刻漏,一点一点地滴下水珠,一寸一寸地显露刻度,就像青春被蚕食,时光催促让人发薄眉疏,本当韶华青春的二十男儿奈何惶惶不安……

或许有人从中读到“及时行乐”的感叹,笔者却深深感受到他精神的重压、意志的消磨,是时光催促、人工劳碌。

他总是感叹“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当二十不称意,一心愁谢枯如兰”,因为,也许来日方长,但是今生已误。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终究是无能为力的。精神受到摧残,内心受到折磨,是因为不愿放弃希望。

笔补造化天无功

李贺经典诗词16首解析:诗词解读笔补造化(3)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韩愈和皇甫湜曾经回访李贺,为此李贺作了这首《高轩过》,赞颂了两位的学识和文才,表达恳请提携、希望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虽是应酬诗词,受限的内容依然被李贺发挥得想象新奇、才情四溢。

“笔补造化天无功”的诗句,本是赞颂韩愈和皇甫湜学识文才的。但是当造化弄人,满怀抱负的李贺被阻拦在科举考试之外后,他却像是拼命践行着“笔补造化”的信念,诗词则力避平庸凡近,创作则用手中的笔来弥补造化的不足。

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二十二岁的李贺恩荫得官,到京师长安担任奉礼郎,直至元和八年因病辞官,这三年间,韩愈也在长安,李贺所往来的多是韩愈门下的文人。与朋友出游时,他总是背着破锦囊,想到诗句就写出来投到囊中,回家后完成完整的篇章。如此苦吟焦思,呕心沥血,就像是他的母亲郑夫人所说的“呕出心乃已尔”。

这个时候他笔下的诗,是弥补造化的心血,是不愿放弃的希望所在。

他在笔墨中倾注了深厚的情感,所描绘的世界、自然物、人与神鬼,都投射着他自身强烈主观情感色彩。

除了在神仙世界浩瀚时空对比下,人如轻尘的命运更为清晰,活着的饱受摧残,死去的更像活着的。

活着的哀愁、啼泣,病、老、瘦、衰、死——“冷红泣露娇啼色”“铜驼夜来哭”“瘦马秣败草”“木藓青桐老”“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七星贯断姮娥死”……

死去的继续执着、无力——“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鬼哭复何益”……

在这些想象搭建的陌生化情境中,在这些异样的人或物身上,我感受到了不甘于平庸的存在。所以瑰诡妖冶的词句,飞出天外的想象,像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笔,能够写进人心里。

不甘平庸,应当符合许多人的内心期待吧,平凡的人生可能不会多么波澜壮阔。因为平凡,或者平淡,所以才渴望传奇,希望有那么一些不平凡的存在,依然希望“穹隆千载藏胸处,寰海十方过眼瞻”,希望“毫锥彤管在指尖”,能够思考,能够拿起笔写些什么。不要浑噩平庸,用自己的努力去“补造化”。

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经典诗词16首解析:诗词解读笔补造化(4)

“劫灰飞尽古今平”出自李贺《秦王饮酒》,这首诗李贺依然驰骋想象,写秦王从平定战乱、建功立业,到通宵达旦、纵情享乐。劫是佛经中的历史性概念,指宇宙间包括毁灭和再生的漫长的周期,劫灰飞尽,则无古无今。劫灰飞尽古今平,是对秦王统一天下、盛世太平的赞颂,我们或许从中可以读到另一种哲思。

李贺短短一生,昭示着生命有限性,他用呕心沥血的创作,去诉诸于人生意义的追求。当遗事成尘,秩序重建,痛苦郁愤终将平息,他也可以获得安宁,获得意义。

在世的时候,李贺抑郁哀愤,用创作来抗衡人生的失意,却无法返归生命的本真和自由,避免不了内心的折磨,留下千古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然而,比起许多在历史上庸碌无名的人来说,李贺应当是实现了他的“笔补造化”,“平”了古今。

翻看后世对李贺的评价,除了“诗鬼”称号,还有“太白仙才,长吉(李贺字长吉)鬼才”的说法,称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李白后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突出的个人风格使得他独具一格。

后来,“笔补造化”更成为用来总结韩孟诗派的重要诗歌主张的词语。韩孟诗派,就是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等人的诗歌流派,他们主张不平则鸣,是抒忧娱悲,抒情发愤;主张笔补造化,是用创造性的诗思,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或许李贺从来没有真正超脱过,他的诗歌也没有让他得以跨越有限生命、困顿人生,可是如同思考本身存在意义一样,痛苦本身也存在着意义。

李贺经典诗词16首解析:诗词解读笔补造化(5)

人生在世,如果能够努力去“补造化”,那么就还有路可走。或许遭遇坎坷,或许感受痛苦,不放弃希望,也别放弃寻求内心的安宁。所以,希望读者领受过他的痛苦能够一路走,走到最后,轻身向上,不是“天若有情”,而是“劫灰飞尽古今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