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宋朝场景(宋代背景剧清平乐中的名词解释)
清平乐宋朝场景(宋代背景剧清平乐中的名词解释)欧阳修殿试考卷上的江南西路相对较早,真宗天禧年间即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两路,欧阳修是吉州庐陵县人,吉州,庐陵郡。宋代江西、福建为“高考大省”,竞争激烈,江西出过欧阳修、晏殊、王安石、夏竦等名臣,福建则出过章得象、章衡、章惇、章楶,蔡襄、蔡京、蔡卞等家族式政治力量。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京畿路于仁宗皇祐和徽宗崇宁年间短暂设置过,大致相当于开封府和周边各州。京东西路是熙宁年间分京东路(今山东一带)所置,大致相当于今天山东西部、河南、江苏各一部分。京畿路、京东西路出现在本剧天圣年间稍微有点穿越,不过无伤大雅。河北路的说法倒是准确的,分为河北东、西两路也是在神宗熙宁年间,相当于今河北中南部和河南省黄河北部地区。
以北宋仁宗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看了几集的感觉是,基本以历史记载为剧情脉络,加以艺术处理,其中对历史元素比如服装、官制、地理、人物和作品的复原算是比以往古装剧有很大进步,当然对广大观众就有一些门槛,觉得节奏慢很多时候是因此造成的。对历史爱好者来说,《清平乐》算是一部“福利”了。
做一些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剧情,学历历史,也是自己学习的一个过程,以下通过前几集出现的例子作一个地理元素的解释。
京畿路、京东西路、河北路、江南西路路为宋代州级以上的监司设置,北宋以转运司路为主,通常称为“漕司”,主官通常为转运使,天圣年间,北宋有陕西、河东、河北、京东、京西、淮南、两浙、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北、荆湖南、益州、利州、梓州、夔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共计十八个漕司路。
宋真宗咸平二年各路分部
京畿路于仁宗皇祐和徽宗崇宁年间短暂设置过,大致相当于开封府和周边各州。
京东西路是熙宁年间分京东路(今山东一带)所置,大致相当于今天山东西部、河南、江苏各一部分。京畿路、京东西路出现在本剧天圣年间稍微有点穿越,不过无伤大雅。
河北路的说法倒是准确的,分为河北东、西两路也是在神宗熙宁年间,相当于今河北中南部和河南省黄河北部地区。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殿试考卷上的江南西路相对较早,真宗天禧年间即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两路,欧阳修是吉州庐陵县人,吉州,庐陵郡。宋代江西、福建为“高考大省”,竞争激烈,江西出过欧阳修、晏殊、王安石、夏竦等名臣,福建则出过章得象、章衡、章惇、章楶,蔡襄、蔡京、蔡卞等家族式政治力量。
荆州、两浙、江南荆州早在唐肃宗上元年间就已经升为江陵府,五代时期高季兴以江陵为都建立南平政权,宋代延续江陵府设置(荆南节度、江陵郡),这里称为荆州大概可以认为是想代指江陵府或者荆湖北路(荆州湖北路,相当于今湖北省中南部和湘西一带),是宋代中部主要的产粮区。
两浙指的是两浙路,源于唐后期的浙东、浙西两观察使节镇。以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为界,西北为浙西,相当于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和上海、江苏南部除去南京之外的地区;东南为浙东,相当于今浙江省剩下的地区。明代开国功臣中与淮西派相对应的浙东派就是说的这一区域。两浙路基本就是吴越国钱氏纳土归宋时候的疆域,曾于神宗熙宁以后多次分合,建炎南渡之后正式分为东西两路,转运使分别治杭州/临安府和越州/绍兴府。
江南广义上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和两浙并称,应当是指的行政上的江南,宋代江南路范围相当于今江苏南京、安徽南部、江西这一大片地区,其实基本就是宋灭南唐时候的南唐疆域,宋真宗天禧年间,以信州(今上饶)、饶州(今波阳)为界,分为东西两路,转运使分别治江宁府(建炎南渡以后改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洪州(南渡以后升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简称江东、江西,与秦汉时期的以长江为界的江东、江西是两个概念。
王曾说了一串地区,其实意思就是要从主要的产粮区长江中下游调运粮食。
广南西路、夔州路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广南(大致相当于唐岭南道的范围)为东西两路,广南西路治桂州(今广西桂林,南宋升为静江府)境内有大量的羁縻州,属于汉蕃融合的地区,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于广南西路,是古代贬官、流放罪犯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广南西路亦是广西之名的前身
夔州路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增置利州路(治广元),分峡路增置梓州路(治三台),今四川盆地和重庆、汉中一带形成了益州路(成都府路)、利州路、梓州路(潼川府路)、夔州路,各路都以治所所在州府取名,总计四路,简称“四川”。
夔州路治奉节,把控三峡,大致相当于今重庆市和贵州省部分地区,施州即今湖北恩施。
南京应天府北宋除了东京开封府之外,另有西京河南府(河南郡,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睢阳郡,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魏郡,今河北大名)三个陪都,剧情处于天圣年间,大名府建为北京要到庆历二年(1042年)辽国威胁南下期间,主张建为陪都的人是吕夷简。
庆历二年(1042年)“四京”形成
南京应天府虽只是陪都之一,却对宋代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宋的国号正是来源于这里,赵匡胤在后周时期的最后一任节度使是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是宋州的军额,宋州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隋开皇年间废梁郡置宋州,取的是古宋国之名,南朝刘宋的国号也是类似的原因,刘裕的故里彭城属于古宋国范围,因此东晋封他为宋王,自立以后就以宋为国号。
赵匡胤以节度军额所在州为国号“宋”,算是古典国号取名传统的延续,到元明清就没有这个习惯了。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治宋城县,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为南京,确立陪都地位,靖康二年(1127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位。
晏殊被贬知应天府
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就在应天,是州郡置学的开端,晏殊、范仲淹功不可没。应天书院的前身是睢阳书院,睢阳就是宋州/应天府的郡名。庆历三年(1043年)升应天府书院为南京国子监,成为最高学府。
应天府虞城县同科出了两个头甲前三
虞城县是当时应天府辖县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这一科,虞城县同时出了状元王尧臣和探花赵概,是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的奇迹,两人是应天府学的同窗。
安阳如今提到安阳,都知道河南省安阳市,但在宋代安阳却是不折不扣的河北路相州的附郭县,岳飞故乡汤阴县在安阳县隔壁,据说岳飞当弓手的时候曾经为韩家大宅驱逐过盗贼,后来为岳飞平反的权臣韩侂胄正是韩琦的曾孙。
相州安阳韩琦,考卷细节做得很好
兴化&捍海堰兴化宋代属于淮南路泰州,南宋属淮南东路高邮军。提到兴化,想到的最多的是垛田和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今天的兴化位于江苏省内陆,但在唐宋时期却是沿海,由于盐民深受海潮之苦,范仲淹任西溪盐仓监期间组织修筑捍海堰,利国利民,是范仲淹一生中重要的政绩之一,捍海堰被人们称为范工堤。
睦州睦州属于前文提到的两浙路,大致相当于今天杭州市内新安江流域,治建德县,郡名新定,遂安军节度,后改建德军节度,宣和三年(1121年)平定方腊之乱后改名严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因宋度宗继位前曾领建德军节度使而升严州为建德府。在宋代,这样的皇帝潜藩、故里等所在州升府是通例,亦是宋代地方行政区中府的主要来源。
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伏阁请对被贬知睦州
另外,宋代几乎所有州府都有一个郡名,这既是历史遗留,也是为了宗室、官僚、命妇、外藩封爵的需要,比如宋仁宗为皇子时曾封寿春郡王,寿春郡为寿州/寿春府的郡名,又如《岳阳楼记》中的巴陵郡即岳州的郡名。
后面会为大家带来名词解释系列官制篇,希望大家支持。
参考:脱脱《宋史•地理志》、王存等《元丰九域志》、谭其骧《中国史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