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致敬恩师 感恩母校,永远的母校永远的恩师

致敬恩师 感恩母校,永远的母校永远的恩师记得有一年,寒假开学的前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雪,路上本不通公交车,自行车也没法骑了,为了不耽误开学日期,准时返校,我们俩冒着大雪,踉踉跄跄步行三十多里路到林县一中,到了学校,大部分同学都没来到,上了一天自习课,但班主任刘老师狠狠表扬了我们的这种不怕吃苦守时守信的精神,我记忆犹新。 找不回母校,就想找找老师同学。大年初三,我组织了一次聚会,邀请了部分高中老师和同学,二十多年未见,老师同学们都特别高兴,拥抱在一起不愿分开,特别让我激动的是我的小学初中高中三连冠同学专门从安阳驱车赶来聚会,因为她在驻马店婆婆家过年,本没有通知她,她在微信群中看到了老师同学,就驱车赶来,我们也是十多年没见了,我们村里我们俩是最早出现的女大学生。倘若没有当年的一路相伴,也许我们不会走出来,感激我的闺蜜伙伴,我们一起用脚量出来的上学路。她曾经那么幽雅地矗立在我们心中,她曾是我们林州莘莘学子梦想的天堂。是我们敬仰的神圣天地。

永远的母校,永远的恩师

作者:栗爱芳

我的高中母校是林州一中。相比大学校园还留有老校区而言,我的高中校园可没那么幸运了,由于地处闹市区,它早已被拆迁,被盖成商业楼出售了,令多少毕业学子扼腕叹息!令多少学子对母校的思念之情无处安放和寄托。

她曾经那么幽雅地矗立在我们心中,她曾是我们林州莘莘学子梦想的天堂。是我们敬仰的神圣天地。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我们心目中都是值得敬畏的,不可侵犯的。记得我参加中考时,考场就设置在林州一中,我以无限敬畏的心情仰望着这里的楼宇,感觉她是那么神圣、神秘、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想着我要是能来这里上学,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呀!正当我神游时,只听到一阵刺耳的噼里啪啦的声音,还伴随着回音。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位女同学用脚使劲地疯狂地踢着大楼的柱子,仿佛她和整座楼有深仇大恨似的,咬牙切齿地说:“我要踢倒你!我要踢倒你!”我当时真的以为她是不是疯了,古老的教学楼的那根柱子非常粗,需要一个大人才能合抱住,即使这样,整座楼还是有节奏地发出回音,好像在质问她为什么这样对待她?我当时莫名地感觉很害怕,因为我觉得万物有灵,需要敬畏,这样疯狂的举动实在不应该!记得这个同学后来没有考上一中,过了一段时间,又听说她暴病而亡。我突然就联想起了这件事,不知道冥冥之中这两件事有没有联系?后来看过一篇文章《敬畏大自然》,我觉得无论这两件事有没有联系,或者纯属巧合,每个人也都应该对大自然保有敬畏之心。

致敬恩师 感恩母校,永远的母校永远的恩师(1)

我以全乡第一名,全县第十三名的好成绩如愿考上了林州一中,欣喜之情自然不可言说,我被分到136班,班主任是刘根锁老师。那时每届只有六个班,每个班五十人,仅招收三百人,真正招收的是全县学子中的佼佼者。每个一中的学生都为自己感到深深自豪,据说迈进了一中门,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门。事实确实也是这样,只要是奋斗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一中毕业的。每年校庆时学校都免费提供一顿平时根本吃不到的午餐,那饭菜的香味至今留在舌尖上,我的理科同学前几天还给我说,至今还念念不忘那白米饭大肉炖粉条,问你们文科生怎么表达,我说:最是那大肉炖粉条,香味留唇齿,梦中几回忆!

雨中畅游一番新校区,早已找不到一点当年的感觉!物“非”人非事事非,聊寄母校相思情!

找不回母校,就想找找老师同学。大年初三,我组织了一次聚会,邀请了部分高中老师和同学,二十多年未见,老师同学们都特别高兴,拥抱在一起不愿分开,特别让我激动的是我的小学初中高中三连冠同学专门从安阳驱车赶来聚会,因为她在驻马店婆婆家过年,本没有通知她,她在微信群中看到了老师同学,就驱车赶来,我们也是十多年没见了,我们村里我们俩是最早出现的女大学生。倘若没有当年的一路相伴,也许我们不会走出来,感激我的闺蜜伙伴,我们一起用脚量出来的上学路。

记得有一年,寒假开学的前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雪,路上本不通公交车,自行车也没法骑了,为了不耽误开学日期,准时返校,我们俩冒着大雪,踉踉跄跄步行三十多里路到林县一中,到了学校,大部分同学都没来到,上了一天自习课,但班主任刘老师狠狠表扬了我们的这种不怕吃苦守时守信的精神,我记忆犹新。

在之前的同学聚会上,同学们推举我为我们这一届高中同学设个群,要求是必须我们这一届的,不得有其他人。方便沟通和大型聚会通知,盛情难却,我也觉得很有必要,因为同学会虽然已经有类似的,但是纯碎这一届的还没有,各不冲突。我们应该为自己找个“家”了。

致敬恩师 感恩母校,永远的母校永远的恩师(2)

微信真的很神奇!它真的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想像变成了现实!二十年前收到朋友一封带着油墨书香的信,仿佛见信如面,他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就如在你眼前,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所有的书信,家人、老师、同学的书信几次搬家,我都格外珍惜,保存完好。我的恩师高中班主任刘老师给我的信,我一直珍藏。大学快毕业时,他写给我一封信,说林州一中欢迎我这样优秀的学生回母校任教,校长、书记亲自来郑大给我办手续。我收到后感觉受宠若惊,感谢母校的厚爱。张校长代过我们几天数学课,他说你就是栗爱芳啊,早听说过,现在对上号了。他一直鼓励我,热心辅导我,他是个平易近人,让我倍感温暖的好校长。可我当时正好刚刚和郑州三十四中签了合同一周。所以我给老师写了回信,表达了感谢之情,但母校老师的这一份温暖至今一直留存在我心上。

书信变微信,微信把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同学一一找了回来。像一串珍珠链,把留存在时光旮旯里的友谊串连起来。微信像风筝线,把遗失在时光深处的情谊紧紧拉在了手里。感觉自己就像是个百万富翁,把曾经丢失在时光中的至宝捡了回来,感觉自己就像是小时候偶尔吃上一块糖那么甜蜜,微信真的了不起,感谢微信,连通你我他。

致敬恩师 感恩母校,永远的母校永远的恩师(3)

不幸的是刘老师已经于2020年10月去世,当时我听到噩耗就如晴天霹雳一般,因为他还不到70岁呀,我提笔写了一篇小文《哭恩师》:如父一般的刘老师待我如女儿般恩重如山,上次同学聚会时让您随便讲几句,没想到您还郑重其事地写了发言稿,同学们笑您太过认真,没想到这竟然是永别?最让我感动的是:聚会时您居然还保存着我们20多年前分班时的名单,我是第1号。现在看来,它更值得珍惜,是您留给我们最好的岁月印记和礼物。虽然也去看过您几次,但后悔看得太少,总认为时间还有的是,没想到人生无常时刻伴随,师生情重如山,如果说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那么是老师给了我们生命的厚度,生命的质量,老师的大恩铭心刻骨,所以才立志要当老师。刘老师,您的学生,您的孩子们永远记得您!我们相约送您最后一程!我回到林州老师老家,看到老师已经被装入了那个盒子里,我一下子扑倒在地,痛哭失声,只有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那张照片里。定格在同学们的心中。

注:部分图片来源林州一中官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致敬恩师 感恩母校,永远的母校永远的恩师(4)

【 作 者 简 介 】

栗爱芳,女,本科,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生平最喜欢做的两件事:写作、教学。最喜欢的两种职业:作家、教师。其中一种愿望和职业已经实现,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现在最渴望的是实现当作家的夙愿。最崇拜的作家:古代苏东坡,当代周国平。最喜欢的女作家:林徽因、杨绛。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女作家林徽因说的:人活着是为了体验那些还没有体验过的美好。工作之余喜欢把人生体验定格于笔端,写写小散文。

致敬恩师 感恩母校,永远的母校永远的恩师(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