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么才能学好马派京剧?艺精德高的马派

怎么才能学好马派京剧?艺精德高的马派台下的李月仙为人宽厚 低调处世。没有一般女演员的脂粉气更没有追求时尚的服装……有人说她年轻时像学生,中年时像工人,50岁以后像阿姨或大妈。有一次在乡下演出,村里负责执勤的人员就是不让她入场 以为是哪里来的大嫂,是剧团一位青年演员才保驾她进了剧场 告诉执勤人员 没有李老师今天可开不了戏!以后月仙上台就端着个大茶缸,茶缸成为她的“路条”。李月仙个子不高 小眼睛 嗓子也不是最好 文化基础不厚。艺术上所以能这么过硬 一是她刻苦认真 常常写日记 把自己艺术创作的心得记下来 不断总结。她读过苏联戏剧家、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 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作水平。二是她每接个戏,认真研读剧本 肯于琢磨深于钻研。吃透主题 清楚自己要粉演的这个角色在全剧中的主线,让角色在自己构想下活起来、动起来。弄懂重点场 重点段 重点句子 务必使每个唱段情绪准确 抑扬、顿、挫 跌宕起伏 错落有致 使自己的唱产生爆发

艺精德高的“马派”传人李月仙李春芳

怎么才能学好马派京剧?艺精德高的马派(1)

李月仙 幼年时叫艾贞,大家都习惯叫她艾子,文水平陶人,1940年生。两岁时没了父亲 她和母亲相依为命。12岁拜著名晋剧艺人马兆麟先生学戏,师父不仅教戏 管吃管住,所以月仙把师父当父亲一样敬重。马兆麟的侄女马秋仙 工须生 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小果子”享誉三晋。她的《斩子》、《芦花》、《斩郑恩》等为晋剧宝库音响资料留下重重的一笔财富。马师傅的大女儿马福仙,工小生 艺名“十七生” 后在太原市艺术学校任教 二女儿马玉仙,工青衣 老四董玉仙工须生 去了大同 老五爱贞 师父便为她改名月仙。

怎么才能学好马派京剧?艺精德高的马派(2)

马兆麟先生 山西文水人。幼年家境十分窘困 才踏进梨园。月仙投奔他时已是解放初期,他从张家口回到太原。那会儿不提倡艺人收徒 月仙和姐姐们一样叫他“大爷”。马先生中等个儿 大眼睛 眼神特好!据说年轻时嗓子尚好。因为下乡演出住的房破 雨后坍塌 等人们从废墟中救他出来后,落下个后遗症--嗓子坏了。从此只能演些老生戏,像《女忠孝》、《清风亭》、《八件衣》等。马先生没念过几年书,教戏全是口传心授。1980年去世 享年85岁。

怎么才能学好马派京剧?艺精德高的马派(3)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 马兆麟先生没有留下什么音、像资料 但”一出戏成才”的教学方法在梨园传为佳话。他主张入科先练基本功 有了扎实过硬的功底 才能驾驭各种程式。只是皮毛地划拉几下 成不了大器。所以李月仙曾演过的开门戏《秦琼观阵》,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但老戏迷仍记忆犹新 她的腿抬过头顶 剧场观众惊叹不已 竟然分不出演员是男还是女…

怎么才能学好马派京剧?艺精德高的马派(4)

1958年 月仙在太原市晋剧团时 也就18岁、花艳君、张琴老师主演《急子回国》 因为美琴老师突发高血压 让月仙教场,接戏时间只有一天 唱、做念全得学会。她的出场和演唱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不管是扮演宣姜的花艳君,还是文武场面的乐手 个个目瞪口呆,好一个活灵活现的急子,月仙能激发花老师的创作激情。有了感情交流 戏更真实 并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当领导决定送月仙去市戏校接受更规范、更全面、更系统的训练时 花老师不同意 还挨了批评。

李月仙在多年艺术中 不断积累 有的是师父教的,有的是向别的老师学的。她演出的《芦花河》就是向张美琴老师学的,她的《杀驿》是以蒲剧老艺术家阎逢春的套路,由戴占寿排的。她爱看京剧 学习京剧的台步、身段、精气神。她不仅在唱腔上以俏丽、华贵、慷慨激越的“马派”风格区别于“丁派”艺术的圆润、大方、平整舒展 在表演上她扎大靠 强化了大将的帅气 丰富了晋剧须生的表演艺术。使戏的唱、做、念、舞体现的更加全面。“马派”艺术在晋剧舞台上的崛起 让“马派”旗帜更加鲜明 因而“马派”和“丁派”艺术一样收到晋剧爱好者的青睐。

李月仙在《杀驿》中扮演吴承恩;在《生死牌》中扮演黄伯贤;在《王佐断臂》中扮演王佐;在《杨门女将》中扮演寇准;在《芦花河》中扮演薛丁山;在《卧虎令》中扮演董宣;在《齐王拉马》中扮演齐宣王;在(深宫情恨》中扮演皇儿:在《芦花》中扮演闵德仁 年轻时扮演大相公闵损。个个有血有肉,不同凡响。她有这么多的代表作 甚至可以自成一派 但她不忘恩师。北京专家钮骠(原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说的好:这就反映了一个演员的人品 德有多高 艺才有多高。”

在晋剧《三关点帅》中 李月仙扮演了宋朝领兵元戎杨六郎。1983年西电影制片拍成电影 这是继晋剧打金枝》之后第二部拍为电影的精品。

李月仙个子不高 小眼睛 嗓子也不是最好 文化基础不厚。艺术上所以能这么过硬 一是她刻苦认真 常常写日记 把自己艺术创作的心得记下来 不断总结。她读过苏联戏剧家、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 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作水平。二是她每接个戏,认真研读剧本 肯于琢磨深于钻研。吃透主题 清楚自己要粉演的这个角色在全剧中的主线,让角色在自己构想下活起来、动起来。弄懂重点场 重点段 重点句子 务必使每个唱段情绪准确 抑扬、顿、挫 跌宕起伏 错落有致 使自己的唱产生爆发力 有“甩灯泡”那种“炸啦”一声的艺术效果。

台下的李月仙为人宽厚 低调处世。没有一般女演员的脂粉气更没有追求时尚的服装……有人说她年轻时像学生,中年时像工人,50岁以后像阿姨或大妈。有一次在乡下演出,村里负责执勤的人员就是不让她入场 以为是哪里来的大嫂,是剧团一位青年演员才保驾她进了剧场 告诉执勤人员 没有李老师今天可开不了戏!以后月仙上台就端着个大茶缸,茶缸成为她的“路条”。

舞台上的李月仙与生活中的她判若两人。她有扎实的基本功,戏曲程式运用自如。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杀驿》中的帽翅、髯口功 岂是一朝一夕能学到家的?那么娴熟合理。她不仅运用戏曲程式创造角色 那髯口功是她创造和完善了的新程式 是她永不满足的艺术追求精神 出新了“马派”艺术。观众愿意看 学生愿意学。才成其为“流派” 没人学的“流派”也就失去它的意义。

太原市实验团的优秀演员王和爱 汾阳演武村人。1989 年毕业于山西省戏曲学校晋剧表演专业。在学校排的第一出戏就是张清玉、戴占寿老师为她排的《杀驿》 所以被太原市实验剧团选中 一直跟随李老师学戏。她演出的《生死牌》、《卧虎令》、《三关点帅》等都是月仙老师一招一式雕刻而成 分别获得太原市“希望杯”、“丁果仙杯”金奖,山西省“杏花奖” 2003 年以《玉带传奇》中李世民获山西”二度杏”。和爱深情地说:“下乡演出 我和李老师同台演出 同住一室 讲得最多的是艺术。我的每一点进步 都渗透了李老师的心血……"。

优秀须生演员王红娟 山西五台县人 1993年毕业于山西省戏曲学校晋剧表演班。在学校排演的《杀惜》、《生死牌》、《杀驿》、《芦花河》就有鲜明的“马派”风格 其实红娟并没有多少机会看李月仙的演出,只是无数次地听月仙老师的磁带 2002年 在一级鼓师崔继明的引荐下 正式拜李月仙老师为师。后来 月仙老师的代表戏 无论是在市实验团 还是在嫦娥艺术团 都成为红娟的主档剧目。1999年以《大脚皇后》获建国50周年献礼演出优秀表演一等奖;2001年,以《采桑》中鲁秋胡 获山西省“杏花奖”;2005年 她以《深宫情恨》获全国第八届“映山红”优秀表演一等奖;2007年以《齐王拉马》片断获全国“红梅奖”金奖。红娟说:这么多年 李老师不仅认真传授艺术 她那种平易近人的品格影响着自己。有一次 李老师在原平乡下演出,盛夏 天气热《卧虎令》又苦重 在演到第四场 唱到第二句 李老师晕了过去了 在后台 她醒了第一句话却是:“赶快演完呀”!感动了周围的每一个人。李老师的台风会影响我的一生 是我做人的典范。晋剧青年名家谢涛 准备夺全国戏剧““梅花奖”时和月仙老师商餐:想带一折“马派”戏 再带一折“丁派”戏 月仙老师没有门户之见。鼓励谢涛 根据自身条件广收博采 于是请武忠老师排了“丁派”名剧《卖画劈门》。现在谢涛集“梅花”“文华”、“白玉兰”等奖项于一身 而李月仙从不主动张扬谢涛是自己的学生。真是“成绩不讲跑不了!”

晋中青年晋剧团的王珍茹 也是带着李月仙的《杀驿》夺得了“梅花奖”的桂冠。齐秀玲、张艳玲、李彩英等20余名弟子都是她们所在剧团的须生骨干。业余弟子张爱萍也是以《卧虎令》、《三关点帅》获全市十大名票称号 他们都是在李月仙的精心指导下 传承着“马派”艺术。北京来的专家安自强是全国“梅花奖”评委 他主张应该设一个“园丁奖”。“梅花奖””的老师 功不可没。来自西安的专家胡文龙在李月仙艺术研讨会上吟诗一首:

梨园精英李月仙,

艺海泛舟五十年。

德艺双馨堪称赞,

巾帼不让须眉男。

杀驿舍身亮肝胆,

感人肺腑地动天。

三关点帅有拓展,

恢宏大度荐能贤。

卧虎令中扮董宣,

铁骨宁折腰不弯。

无私奉献繁华绽,

桃李盈门春满园。

三晋舞台树典范,

戏名远播代代传。

愿李月仙老师健康长寿 艺术之花常青 为“马派”艺术的传承再做新贡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