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护具排行榜前十名:是保驾护航还是作弊受伤
健身护具排行榜前十名:是保驾护航还是作弊受伤下半程硬拉与护腿想象下在健身房搬运杠铃片时的场景,在拿杠铃片行走的时候,我们肯定会下意识的把杠铃片贴近身体才不会让它从手中脱落,根据这个原理首先说说护腿和深蹲护垫这两个装备。那么在这些装备中哪些是健身时候的硬件?哪些又华而不实?我们要自己辨别,辨别的方法得从理论入手、从根儿上解决,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身神器。在健身的过程中身体免不了要与杠铃进行亲密接触,髋部作为身体力量的源头使得我们在做硬拉、深蹲等大重量训练时会尽可能的拉近髋部与杠铃间的距离以减小力臂,因为杠铃离力量源头越近我们越能举起更大的重量,如下面的人体力量分布图。颜色越深的位置人体的力量越大
“人靠衣服马靠鞍,带上护具我练的欢“,对于喜欢健身的朋友来说,护具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毕竟与冷冰冰的金属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被它所伤,随着健身市场的日渐庞大,五花八门的护具也逐渐的走进人们的视线,在更衣室环顾四周,大部分人都背着鼓鼓囊囊的背包,除去洗浴用品外,手套、腰带等等护具占据着背包大部分的空间。
但问题是,这些护具有什么用呢?手套虽然能保护皮肤,但它会影响运动表现吗?腰带有什么用,护腰?把它缠在腰上真的能保护腰椎吗?这些问题即使扔给那些装备党也不一定能答得上来,因为大部分人是健身爱好者并不是专业运动员,我们对专业不见得会太较真,但一定会想办法让自己在健身的时候更舒服,商家们也看准了这一点,他们会为我们提供一切在运动中更舒服、更酷的装备并大肆宣扬它们的好处而对缺点避而不谈,就好比那些卖方向盘手机支架和安全带卡扣的商家一样,他们绝对不会宣传这类商品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得需要消费者自己辨别。
健身装备也一样,虽然有些装备并不会带来安全问题,但也会偷偷的影响我们的训练成绩,在这里我把健身护具分成2类,分别是:
- 避免擦伤类:手套、护腿、深蹲护垫
- 保护关节类:护腕、护膝、腰带
上图为避免擦伤类护具,下图为保护关节类护具
那么在这些装备中哪些是健身时候的硬件?哪些又华而不实?我们要自己辨别,辨别的方法得从理论入手、从根儿上解决,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身神器。
避免擦伤类护具在健身的过程中身体免不了要与杠铃进行亲密接触,髋部作为身体力量的源头使得我们在做硬拉、深蹲等大重量训练时会尽可能的拉近髋部与杠铃间的距离以减小力臂,因为杠铃离力量源头越近我们越能举起更大的重量,如下面的人体力量分布图。
颜色越深的位置人体的力量越大
想象下在健身房搬运杠铃片时的场景,在拿杠铃片行走的时候,我们肯定会下意识的把杠铃片贴近身体才不会让它从手中脱落,根据这个原理首先说说护腿和深蹲护垫这两个装备。
下半程硬拉与护腿
下半程硬拉指的是把杠铃从地面拉起到膝盖的阶段,通常做硬拉都会用很大的重量,而想要控制大重量就要拉近重物与身体的距离,小腿与杠铃发生关系就是硬拉的第一步,正确的传统硬拉动作是让杠铃贴着小腿往上走。
硬拉时杠铃全程贴着腿往上走
所以护腿对于硬拉有很大的帮助,它并不会帮我们提起多大的重量,而是会减轻杠铃与腿部的剐蹭,不带护腿练深蹲的感觉非常难受,练上两组胫骨就会被磕的生疼从而产生心理阴影,带上护腿能帮助我们放心、大胆的训练,所以护腿是值得购买的护具。
深蹲与护垫
深蹲也是一个大重量的训练动作,不同的是沉重的杠铃要压在身体上,有些人在没学会动作的情况下把杠铃放置在错误的位置上导致颈部被压的非常难受,但更糟糕的是他不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而是在杠铃上找毛病,于是深蹲护垫就应运而生。
在我看来,护垫既是多余的也是有害的,因为当你在深蹲的时候感受到了疼痛一定是杠铃的位置的放错了,一般情况下发生疼痛是因为把杠铃摆放的过高压在了颈部第七颈椎上(也就是脖子后面一块凸起骨头),在做高位深蹲时上半身有两个位置可以卡住杠铃,一个是斜方肌上部,另一个就是第七颈椎。
把杠铃放在颈椎上不仅导致了疼痛也会拉长髋部与杠铃间的距离而增加腰椎的压力,由于在深蹲时看不到杠铃的位置,那么疼痛就可以做为动作的错误信号给我们提示,但护垫却消除了这种信号,纵容我们用错误的方式深蹲。
除此以外护垫会把杠铃垫高,在深蹲的时候让杠铃处于脚中心的正上方是让身体保持稳定的方式,而在套上护垫的情况下我们为了让杠铃回到正确位置会让上半身更加的倾斜,这同样会增加腰椎的压力,所以对于深蹲来说,护垫是多余的装备。
手套
手套可能是大部分人购买的第一件护具,原因是带上它会很酷、显得很专业,但其实真正专业的选手不会带手套的,我们在做杠铃训练时双手的握距是非常重要的,拿卧推来说,如果双手距离过大会缩短杠铃的运动路径并增加胸肌的训练强度,如果握距过小不仅会增加路径也会加强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的训练,所以不同的握距会有不同的效果。
注意杠铃上的滚花缺口
那么怎么判定握距?如果只用肉眼看的话会有误差,这时杠铃上的滚花缺口就有相当大的作用,以缺口为参照物把不同的手指放在缺口上就会形成不同的握距,但如果带手套的话会降低手指对缺口的感受,从而造成握距的误差。
除此以外,手套的材质都比较柔软,我们在训练时一般都是靠双手来移动重量的,那么重物在柔软物体上就和我们走路时踩在棉花上的感受一样,所以在做推举类的动作时不适合带手套。
从另一方面来看,带上手套也不能避免手掌的磨损,手套肯定会比手掌偏大一些,那么在做大重量训练时手套和手掌之间也会有磨蹭比如做硬拉和引体向上,与其带手套不如在手上涂镁粉来减小摩擦力。
既然这样,手套也算是多余的装备,但对于女性来说比较合适,因为女性一般都不会用很大的重量,手套能够阻碍金属与手掌之间的接触,男性就没必要带了,反正早晚也会被磨出茧子,而且粗糙有力的双手也是男人魅力的标志。
保护关节类护具护腕、护膝、腰带是健身中常用的3大护具,主要作用于关节上,由于关节的灵活性导致它的结构较为复杂,而复杂的结构也决定了关节的脆弱性,所以护腕、护膝、腰带由此产生。不过消费者对于这类护具的作用其实还保持着怀疑的态度而且购买时也很纠结,主要原因有两点:
- 不知道护具实现关节保护的原理?
- 市面上护具类型五花八门,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种?
针对以上问题,在下文会给出答案。
护腕
手腕是身体中最灵活的关节之一,但灵活就代表着脆弱,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腕关节由几块零碎的骨骼组成,其间有韧带相连,如果手腕长期的受到不正当的压迫就会发生关节炎,我们在卧推的时候手腕过度的弯曲就是在受到非正常的压迫,所以让手掌直立起来与小臂呈一条直线才能防止手腕受伤,护腕的作用就是利用它的弹性帮助我们把手掌掰回直立的位置。
看到这里你就会知道,弹性大的护腕对健身才会起到作用,所以市面上绷带类型的护腕才具有高弹性,是健身人群的必备护具,而像毛巾材料的篮球护腕主要作用是阻断手臂的汗水流向手掌从而影响打球的手感所以并不适合健身时使用。
如果手腕受伤了,篮球护腕和绷带护腕都不是最佳护具它们并不能阻止手腕活动,受伤手腕需要休息,带上固定手套才能被动的防止手腕活动。
护膝
膝关节的灵活度相对于手腕低很多,但也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在平时生活中,膝关节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据研究称,人在行走时从地面返给膝盖的压力是人体的1-2倍,深蹲时承受的压力会更大,那么护膝的弹性在承受的压力面前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护膝对于健身人群来说也是一件多余的物品,与其带护膝不如加强股四头肌和髋关节的力量练减轻膝盖的压力。
而那种绷带形的护膝会帮助我们在深蹲时作弊,这种护膝在被压变形之后会产很大的反弹从而帮助我们更容易的站起来,如果是在比赛时带这种护膝有助于运动员取得名次,但是在平时训练中带护膝就是在欺骗自己。
除了绷带型的护膝,还有直接能套在腿上的护膝,这种护膝的作用一个是可以保温,防止膝关节受凉,另一个是帮助膝关节已经受伤的人固定骨关节减轻疼痛,虽然作用不大,但也会有那么一点点效果。
腰带
在这里要纠正一个误区,健身腰带不是护腰,护腰又宽又柔软的腰带,它的作用是养生,能起到矫正坐姿、保暖等作用。
护腰的作用是矫正或者保暖,它的作用与举重腰带不一样
健身中的腰带虽然能起到一点点保护腰椎的作用,但只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保护,就比如青蛙吃害虫是为了填饱肚子,但是在间接上造福了人类,我们在健身中使用腰带的目的也不是保护腰椎而是为了压缩腹部从而增加腹部空气的压力使得杠铃的重量能顺利的传递到脚下,当重量传递到腰部时会让腹部的空气承担重量从而解脱腰椎的受力。
如果在生活中推某种重物的时候你会发现,在那个时候你会憋红了脸并且腹部收紧,这是因为在推东西时我们要依靠地面返给身体的力量来推动重物,而紧绷的腹部能够压缩体内的气体来帮助力量顺利的传递,那么深蹲时也一样,想让杠铃的重量顺利的传递下去就要绷紧腹部,如果重量太大了就要依靠腰带来帮助自己压缩腹部空气。
所以在健身中要选择宽度一致的举重腰带,这种腰带不是特别宽有利于压缩腹部空气,而前面细后面宽的腰带对于大重量训练没有太大的好处,因为后面太宽会影响空气的压缩。
在练习100kg以下的重量时并不建议使用腰带,因为这会影响腹横肌的锻炼,强壮的腹横肌也是稳定身体的重要肌肉。
总结总的来说,在健身的护具里深蹲护垫的使用会增加腰椎的压力导致受伤,护膝的使用会帮助我们作弊。
值得购买的护具有护腿、护腕,需要酌情考虑使用的护具有手套、腰带。
经过总结你会发现在健身中使用的护具其实并不多,这也不奇怪,因为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冲击极限重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并且我们的目的是锻炼身体,而不是为了拿奖牌,依靠护具帮自己作弊就更没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