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国际物流港发展规划,一路向前拥抱通道经济
内江国际物流港发展规划,一路向前拥抱通道经济从地图上看,此次开行的中欧班列·(成渝)甜城号经过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北通亚洲、欧洲等地。这是继“蓉欧 ”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班列后,内江开通的第二条国际物流班列线路。南北双向拓展国际物流通道内江市第八次党代会将“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作为实现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坚持“通道 枢纽 网络”一体建设,持续提升综合交通设施能力和枢纽能级,着力培育枢纽廊道经济。目前,内江市物流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通道 枢纽 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完善,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物流项目逐渐建成投入运营,基本实现“一港三园”的空间布局,为全市物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平台。连通世界
5月16日,内江市商务局传出消息,前不久,从内江始发的首趟中欧班列·(成渝)甜城号经历近半个月的行程,跨越8500公里,经历重重关口,已经顺利抵达欧洲。
与此同时,在“蓉欧 ”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满载着“内江造”的南向班列,经内江直达广西钦州港,再转为海运到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已是常态化运行。
两条班列,一南一北,让内江打通了连接欧亚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推动内江外向型经济一路向前,将通道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甜城号”出发(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摄)
内江市第八次党代会将“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作为实现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坚持“通道 枢纽 网络”一体建设,持续提升综合交通设施能力和枢纽能级,着力培育枢纽廊道经济。
目前,内江市物流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通道 枢纽 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完善,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物流项目逐渐建成投入运营,基本实现“一港三园”的空间布局,为全市物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平台。
连通世界
南北双向拓展国际物流通道
从地图上看,此次开行的中欧班列·(成渝)甜城号经过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北通亚洲、欧洲等地。这是继“蓉欧 ”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班列后,内江开通的第二条国际物流班列线路。
据悉,中欧班列相比海运能节省运输时间,运输成本相比空运具有较大优势,且具备安全快捷、运输量大等特点。对于本地企业而言,这条班列为本地出口企业提供了一条更加安全、便捷的运输线路,产品可以从“家门口”直达欧洲,大大节省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
而对内江而言,国际物流通道的持续拓展,将助力内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以“蓉欧 ”东盟国际班列为例,2021年,“蓉欧 ”东盟国际班列开行38次,由2020年70个标箱增加至200个标箱,实现增长186%;贸易货值由2020年的154万美元增加到440万美元,增长286%。
“蓉欧 ”东盟国际班列正逐步成为玻璃纤维、柴油机、玻璃纤维短毡等“内江造”外贸商品运送新渠道,“内江造”源源不断地发往印度蒙德拉、泰国林查班、印尼雅加达、缅甸仰光等国外港口。
内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内江正在谋划利用中欧班列,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成渝发展主轴开放新高地。接下来,内江将推进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成渝)甜城号,与“蓉欧 ”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班列相结合,构筑辐射范围广、流通成本低、服务效率高的通道物流体系,扩大开放水平,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建强枢纽
剑指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
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作为“成渝南弧之心”,内江拥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
近年来,内江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契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三五”期间,内江物流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45.8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7.57亿,年均增速达到11.1%。“一港三园”的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空间布局加速形成。
内江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对于内江市更好地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及四川省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内江正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内大高速公路、成内自宜高铁等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内江机场选址工作,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打造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加速内联外畅。
围绕交通枢纽优势,内江发力载体平台建设,加速资源聚集,不断提速通道经济。
内江投资50亿元规划建设的内江国际物流港,已申报成为2020年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面建成,达到运营条件。内江新区蓉欧公用保税仓库已于2021年10月获批并投入运营。
位于市中区白马物流园区内的内江国际物流港(资料图)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摄)
隆昌凯迪现代物流园、凯信国际商贸城、资中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川南邮政快递物流集散中心(一期)、渤商西部物流中心等物流项目先后建成,投入运营;“蓉欧 ”东盟国际物流中心、天府烤卤总部基地、中农联·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产业实力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内江深化与资阳市、自贡市、达州市、广安市、广西钦州市和防城港市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南向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产业合作。与成都青白江搭建“蓉欧 ”战略合作平台,建设“蓉欧 ”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高效能共建共享“蓉欧枢纽”;与川南各市推动物流区域合作,成立了川南物流产业联盟,提升物流枢纽功能,让通道经济变成“真金白银”。
目前,内江贸易伙伴已发展到124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内江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4%。其中,出口总额7.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7倍。
内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内江将依托区位优势、土地资源和现有物流基础,加快建设“一港三园”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打造“1 3 N”的物流发展体系,构建内江物流发展新格局。
健全网格
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5月16日,在位于东兴区翡翠国际小区2号门附近的一家小区生活超市里,前来惠顾的居民络绎不绝。与超市负责人核对过取件码后,家住翡翠国际小区的徐女士拿到了前一天在某买菜软件上购买的新鲜蔬菜。
这家小超市是一个社区配送点——小区居民从各网络平台上购买的生鲜和生活日用品,经过配送中心中转后,最终都被配送到这里,居民们只需要在方便的时候来取就行,不会接触到配送人员。这不仅给居民们带来便利,也十分契合当下的疫情防控要求。
小区生活超市
记者从内江市商务局了解到,像这样的配送点,全市一共有1200个。它们主要依托社区便利店、农家店和电商村级网点等建设,覆盖城乡。
作为配送终端,这些配送点与全市各大电商平台和配送中心协作,共同构成全市城乡供应链服务平台。市民只需网上下单,商家就会把商品发到离买家收货地址最近的社区自提点,免去与快递人员接触或收快递不便的烦恼。
东兴区农产品电商集配中心
建设终端配送点,是内江健全城乡配送网络的一个缩影。
据悉,内江市积极开展城乡高效配送工作,于2020年12月被四川省商务厅确定为第三批省级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于2022年2月成功申报四川省大型区域商品分拨配送中心试点城市。内江市城乡配送基地、川南邮政快递物流集散中心、川南快递物流园等一批城乡配送重点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
内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内江将持续推进省级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工作,加快城乡末端配送站点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模式,发展逆向物流,构建健全高效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助力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