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知青回沪几十年的回忆录:悠悠往事时隔四十五年

知青回沪几十年的回忆录:悠悠往事时隔四十五年文娟告诉他铁锹已帮你拿回去了。 阿康说:“我的铁锹还丢在盖房子的地方,我得取回来。” 在抬沙压顶之前,有人发现支撑横梁的柱子有点斜。金阿巴依就提着吊锤这里测测那里量量,得出的结论是“意了不少”(朝语不碍事)。 东北山沟里的四月末,说下雪,就满天纷纷扬扬,像寒冬腊月一样。看雪下的太大,金阿巴爷就招呼干活的人拿上工具提前收工。 路上,文娟碰到了被使唤去公社取文件的阿康。

草帽顶子山,座落于东北边境线上。

1970年初春,有十五名上海知青到东北边陲的大山里插队落户。19岁的户长文娟是大姐,15岁的阿康年纪最小,独生子,本可不下乡的,但他自己强烈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锤炼红心。最后,阿康是以上山下乡的标兵身份,来到吉林延边的。

知青回沪几十年的回忆录:悠悠往事时隔四十五年(1)

下乡不到两个月,生产大队决定派金阿巴依负责为知青盖房。盖房是按朝鲜族老规矩,先放炮排石,再填土夯基,然后砍来树木做梁,割下柳条织墙,最后和泥漫壁,抬沙压顶。

开春时节,男知青下水田耙地筑埂,女知青在盖房现场打下手,队长见阿康矮小,让他也留下来或和泥或抹墙。

在抬沙压顶之前,有人发现支撑横梁的柱子有点斜。金阿巴依就提着吊锤这里测测那里量量,得出的结论是“意了不少”(朝语不碍事)。

东北山沟里的四月末,说下雪,就满天纷纷扬扬,像寒冬腊月一样。看雪下的太大,金阿巴爷就招呼干活的人拿上工具提前收工。

路上,文娟碰到了被使唤去公社取文件的阿康。

阿康说:“我的铁锹还丢在盖房子的地方,我得取回来。”

文娟告诉他铁锹已帮你拿回去了。

阿康说:“那我也要去看一看,半天没在那儿,房子肯定又有新变化了。”

文娟知道阿康一直憧憬新房的落成,就目送他一路小跑地走了。

不一会功夫,只听得轰隆隆一阵沉重声响,回头望见盖房处腾起阵阵灰土。想到阿康,文娟扔下铁锹就往工地跑。

现场的情景让文娟吓呆了,原本高耸挺拔的新房梁架不见了踪影,眼前只是一片横七竖八的木柱横梁、柳条土坯躺倒了一地。在这片废墟堆里,隐约看到一个人被压在下面,一根粗大的横梁恰好压住那人的脖颈,动弹不得。这不就是阿康吗?文娟声嘶力竭地呼叫着。刚收工没走多远男女老少闻声赶来,正要离开的金阿巴依指挥着大家将压在阿康身上的土坯横梁搬走。几位有经验的老人家扶起阿康,顿时惊恐万状:“不行了、不行了!”

文娟与另两名女知青根本不相信这体肤无损的阿康立马就会“不行了”?她们拉着阿巴依们的衣襟哀求着:阿康他不会死,一定要送医院抢救、送医院抢救!

于是马上和公社联系,公社又向县里汇报,县里又找草帽顶子驻军求援,部队派了一辆军用吉普,载了3名女知青陪同阿康一起去县城。

4个小时后赶到县医院,阿康终究没能活转过来。

最后又将阿康运回大队,埋葬在草帽顶子大山里。

金阿巴依痛心疾首,大病了一场。别看社员都称他是“专家”,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老农。幸亏那阵子飞雪,否则伤亡有可能会更大。

知青回沪几十年的回忆录:悠悠往事时隔四十五年(2)

最苦还数阿康父母。当时阿康母亲接到加急电报就瘫倒在床上。阿康父亲独自坐了五天五夜的火车汽车赶来料理后事。这位康爸爸回上海之后便沉默寡言、闷头抽烟,且烟瘾极凶,不久因肺气肿撒手人世。

两年后文娟回上海探亲,去看望孤苦伶仃的康妈妈。

康妈妈向她诉说:每夜睡梦里都是阿康的声音,说草帽顶子大山里太冷清、太寂寞,想上海、想回家,真想回家……

这句句揪心的话,让文娟难过好几天。

又一次探亲。文娟照例去看望康妈妈。康妈妈依然如祥林嫂一般,反复述说着草帽顶子的冷清与寂寞。临走时,康妈妈竟然托文娟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带给康康作伴。这让文娟头皮阵阵发紧。

文娟随即向居委会反映康妈妈的情况,居委会又与康妈妈单位单位说她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从没出差错,不像脑子有病。当时她也只是四十岁出头的年纪。

果不然,康妈妈早早的就病退回了家。后来,渐渐的生活不能自理,居委会送她进了敬老院。

不曾想45年后,当地政府出资将阿康的遗体火化了,并运送他回到自己的故乡,也好给死者的亲人一个交代。埋葬在六千里外草帽顶子大山里的阿康,离家时只有十五岁, 45年之后回到了上海,已年愈六十。

阿康的骨灰准备安放在知青家园内。那天,文娟及集体户的老哥老姐们用轮椅将87岁高龄的康妈妈从敬老院里接出来。

文娟捧着骨灰盒告诉康妈妈:“侬日思夜想的独养儿子回来了,就是阿康回家来了!”

无奈康妈妈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她的神情和大伙儿完全不在一个调门上,似乎今天的事与自己无关。

文娟蹲下身子一字一句地对康妈妈说:“草帽顶子侬晓得伐?侬不是一直担心草帽顶子大山里太冷清太寂寞吗?现在好了,不冷清不寂寞了,这就是从草帽顶子大山里接回来的阿康啊!”

一声声的“草帽顶子”,终于把康妈妈唤醒了,她眼睛一亮,忙将骨灰盒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笑眯眯地抚摸着,那满头的白发在微风中颤动。此刻谁见了不心酸动容?

数十载寒冬酷暑,早也想晚也盼,望眼欲穿;好容易盼到了今日,不料这盼望,在康妈妈的脑海中又成了空白。感谢远方“草帽顶子”的呼唤,才将这一星半点的慰籍留存给了苦难的康妈妈;也是草帽顶子大山,见证了这漫长的45年。阿康终于魂归故里,愿他在故土安息长眠。

知青回沪几十年的回忆录:悠悠往事时隔四十五年(3)

当年的知青生活已离我们渐行渐远,可那曾经的往事还历历在目。我们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年曾经远离家乡的知青们,祝愿大家都幸福安康。

作者:范文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