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茶好喝又值得一品?六清三饮七碗
什么茶好喝又值得一品?六清三饮七碗其中,茶僧皎然不得不提,他所写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即茶之“三饮”。原诗节选如下:唐代中期,饮茶之风兴起,关于茶的诗歌大量出现。芳香、滋味,突出了茶饮的审美情趣,赋予饮茶浓厚的文化色彩。是为茶从药用价值走向风雅文化的雏形。注:“荼”即茶。“六清”即“六饮”,《周礼》中供天子享用的包括酒水在内的六种饮料。“九区”即“九州”,泛指全国。
“芳冠六清”、茶之“三饮”、“七碗茶歌”、“禅茶一味”,知茶道,识茶趣,四首诗,秒懂茶!
一.“芳冠六清”西晋文学家张载在《登成都白菟楼》描写道:
“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该诗并非专写茶,但无意中却道出了茶饮“芳冠六清”、首屈一指的赫然地位。
芳香、滋味,突出了茶饮的审美情趣,赋予饮茶浓厚的文化色彩。
是为茶从药用价值走向风雅文化的雏形。
注:“荼”即茶。“六清”即“六饮”,《周礼》中供天子享用的包括酒水在内的六种饮料。“九区”即“九州”,泛指全国。
二.茶之“三饮”唐代中期,饮茶之风兴起,关于茶的诗歌大量出现。
其中,茶僧皎然不得不提,他所写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即茶之“三饮”。原诗节选如下: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三饮”为饮茶的三个层次和意境:“一饮涤寐;二饮清神;三饮悟道”。
“三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茶韵禅意相通,修心悟道相连,风雅而独特,准确而传神。
因此,皎然成了茶圣陆羽的忘年交。
三.“七碗茶歌”在“三饮”神韵的基础上,唐代诗人卢仝进一步细分,将饮茶化为七个层次,他的诗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七碗茶歌”。原诗节选如下: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歌”,大致可理解为:
一碗润喉止渴;
二碗排孤解闷;
三碗思绪飞扬;
四碗快意人生;
五碗骨清肤爽;
六碗心通神灵;
七碗飘飘欲仙。
“七碗茶歌”细腻而生动的描述了饮茶的各种意趣和不同境界,挥洒而自如、风雅而别致。
“七碗茶歌”当与陆羽《茶经》齐名。
卢仝因此被尊为“茶仙”。
四.“禅茶一味”随着从吃茶到品茶的转变,饮茶意趣逐渐向人的内心偏移。
虽然茶终归物质,但品茶却是一种心境。
禅同样讲究心境,禅茶自古相通。
自公元前4年,茶祖吴理真于在蒙顶山脱发修行,首创“佛茶一家”,茶与禅的渊源便从未间断。
皎然为“江东名僧”,陆羽出生于寺院……
宋代圆悟禅师悟得禅茶之道,其“禅茶一味”的手书真迹至今仍被岛国收藏。
深得茶道精髓的佛教高僧赵朴初,常引茶入诗、诗藏禅意,颇显饮茶真趣。如《茶诗》:
阅尽几多兴废,七碗风流未坠。
悠悠八百年来,同证茶禅一味。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首诗固然说不尽、道不全,但却犹如这座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洗涤着尘事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