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九个大国崛起的历史(从两大国到)

九个大国崛起的历史(从两大国到)三十年战争后英国、普鲁士开始崛起,改变着国际局势,甚至在1756-1763年爆发了“准世界大战”的七年战争。 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英国与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不久,欧洲列强间进行了"伙伴交换",被称为"外交革命"。普鲁士与英国建立了联盟,同时互为传统对手的法兰西和奥地利缔结了同盟关系。英普同盟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俄罗斯起初与奥地利结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起与普鲁士单独缔结了合约。三、七年战争后的“五大国”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引起了荷兰独立与法国

近现代五百年回眸,其实就是“大国关系史”。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格局从“两大国”到“五大国”,中国也从“不入流”到迈入“大国俱乐部”。

九个大国崛起的历史(从两大国到)(1)

一、新航路开辟后“两大国”

新航路开辟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迅速崛起,捷足先登。西班牙、葡萄牙一直为瓜分世界而产生冲突,1493年5月两国干脆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调解下形成把整个世界划分成西班牙部分与葡萄牙部分,这就是“教皇子午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限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据点。

西班牙巅峰时控制着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控制着北美的佛罗里达半岛,控制着菲律宾群岛甚至中国的台湾岛,控制着西欧的尼德兰地区。葡萄牙则控制着整个巴西,还控制着非洲的马蒂加斯加等地甚至中国的澳门。当时的世界能够与西班牙、葡萄牙一决雌雄的只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中国尚处于明朝时期,并没有参与海外活动。

二、三十年战争后的“五大国”

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引起了荷兰独立与法国崛起,还有此时北欧崛起的瑞典与中欧崛起的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此时葡萄牙已经衰落,这就形成了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瑞典、荷兰的“五大国”时代。

1648年5月至10月间在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内的奥斯纳布吕克和明斯特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标志着欧洲一系列宗教战争的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历史上有近800万人丧生的动荡时期。和约的谈判过程颇为冗长。共计109名交战国代表出席谈判,会议共签署三份条约以终止对应的相互交叠的战争:明斯特和约、明斯特条约和奥斯纳布吕克条约。这些条约结束了哈布斯堡(奥地利)及其天主教派盟友与新教势力(瑞典、丹麦、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各邦)及其盟友法国(尽管信仰天主教但反对哈布斯堡)之间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条约还结束了西班牙与荷兰共和国之间的八十年战争(1568-1648),前者正式的承认后者的独立地位。

此时英格兰正忙着资产阶级革命,勃兰登堡选帝侯则获得发展机会,这就有了后来决定着欧洲两三百年命运的英国(联合王国)与德国(普鲁士)的崛起大事件。

九个大国崛起的历史(从两大国到)(2)

三、七年战争后的“五大国”

三十年战争后英国、普鲁士开始崛起,改变着国际局势,甚至在1756-1763年爆发了“准世界大战”的七年战争。 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英国与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不久,欧洲列强间进行了"伙伴交换",被称为"外交革命"。普鲁士与英国建立了联盟,同时互为传统对手的法兰西和奥地利缔结了同盟关系。英普同盟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俄罗斯起初与奥地利结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起与普鲁士单独缔结了合约。

1763年法兰西、西班牙与英国签订的《巴黎和约》,以及萨克森,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共同标志着战争的结束。“七年战争”形成了英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等“五大国”。俄罗斯因为提前退出了战争,没有在《巴黎和约》与《胡贝尔图斯堡和约》上签字,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苏俄。

四、反法同盟战争后的“四大国”

“七年战争”后形成了英国霸权,反法同盟战争则是英国霸权第一次受到外来挑战。英国参加了多次“反法同盟”,经常出钱出枪,还训练军队,支持整个欧洲反对法国特被是拿破仑法国的战争。拿破仑在1812年冒险进攻俄国失败后,最终被反法同盟击败。1814年到1815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会议,确定了英国的霸权地位,并形成了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四大国”,而法国则被作为战败国接受处罚。

维也纳会议后还形成了俄国为首的“神圣同盟”,武力干涉各国事务。英国则保持“局外中立”,冷眼看欧洲局势,如同一个世纪后的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俄国猜想不到的是普鲁士的崛起已经不了遏制,半个世纪后出现一个强大的德国震惊世界,而且对英国霸权造成实际威胁。

九个大国崛起的历史(从两大国到)(3)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大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美日意等过的胜利与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终,并因为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而排斥俄国参加安排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关系的事务,如同“三十年战争”后的俄国。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了“国际联盟”,却因为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而被排除在外,苏联则被视为“异端”,德国是战败国,因此“国际联盟”其实由英法两国主导。这“五大国”虽然在海军军备方面做出了限制性规定,但日本、意大利很快退出“国际联盟”与德国结盟,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五大国”之间根本难以达成统一意见。当然,这“五大国”模式后来被罗斯福接受,这就有了“联合国”的出现。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了日本入侵中国的东亚战场、德国入侵苏联的东欧战场、德国入侵英国的西欧战场、日本入侵美国的太平洋战场。1942年1月美国干脆倡导反对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同盟,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即《阿卡迪亚会议宣言》,又称《二十六国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法国战败投降,中国坚持抗战,也就形成了美国、苏联、英国与中国“四大国”领衔签字的格局,中国从1901年与11国签署《辛丑条约》成为“战败国”,到1941年参加26国华盛顿会议与美苏英一起领衔签约成为“领衔大国”,世界变化太快。

第二下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承认了法国戴高乐政权的合法地位,接受法国是“盟国”,也就为法国参加联合国铺平了道路。1945年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法国“增补”为“大国”,位列中国之后成为“五大国”最后一位成员。中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从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一跃为世界“五大国之一”,难能可贵。

九个大国崛起的历史(从两大国到)(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多年了,中国逐渐崛起为“五大国”中的“二号工业国”,但“五大国”的地位却没有改变。德国、日本、印度、巴西无论如何发展,想要“重新洗牌”成为“大国俱乐部”成员,依旧只能想想而已。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独霸世界”到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瑞典、荷兰的“五大国”时代,再到英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等“五大国”,以及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四大国”甚至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五大国”时代,最后到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法国“五大国”时代,传统大国西班牙、葡萄牙早就烟消云散,法国却从“三十年战争”后的大国一直延续到现在,只有维也纳会议上作为战败国而不是大国,实在难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