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起源,惠安女究竟是哪个民族
惠安女起源,惠安女究竟是哪个民族当然,她们也自认为是汉族。目前在没有“确凿”证据面前也公认“惠安女”属于汉民族。与当地汉族女子不同的装束,却说是汉族人,有点令人“难以置信”。当地人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服饰,是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为了美化头饰,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必须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粗宽的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有人形容:封建头,民主肚,开放裤,省了上衣浪费裤。独特的服饰,使得惠安女的服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安女指的是福建泉州惠安县一群服饰独特的女子,她们以与当地闽南女子不同的奇特服饰而吸引人们的目光。她们不但穿着光鲜亮丽的服饰,还有独有的婚嫁习俗,令人质疑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民族?
惠安女
其实,不是所有的惠安县女子都穿戴着今天“惠安女”的服饰。典型的“惠安女”主要分布在惠安东部的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这里临海。
当然,她们特殊的服饰也会影响着周边的乡镇,如东岭、东桥和辋川等,也跟随“惠安女”的服饰而流行。
当地人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服饰,是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为了美化头饰,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必须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粗宽的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有人形容:封建头,民主肚,开放裤,省了上衣浪费裤。
独特的服饰,使得惠安女的服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当地汉族女子不同的装束,却说是汉族人,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当然,她们也自认为是汉族。目前在没有“确凿”证据面前也公认“惠安女”属于汉民族。
惠安少女
那么,她们果真是“汉族”吗?
我们先从服饰上看,头戴平型状黄色斗笠、脸遮花布围巾、上穿湖蓝色斜襟短衫,还必须露出肚脐眼、宽粗的腰带系着宽松大黑裤。
其实,除了围巾遮住脸颊“勉强”符合在海边劳作外,其余的装饰几乎不适合在海边作业。如平型状的斗笠,只有在太阳直射的时候适合;露出肚脐眼,即有违闽南女子保守的良俗,又不适合海边风吹进肚脐眼容易感冒的传统说法;宽松的裤管更不符合海边风浪大的性质。
这些服饰特性容易让笔者联想到:
平型状斗笠更适合生长在赤道国家或地区的人使用,因为那里日照几乎长时间处在“头顶上”,我们仔细观察东南亚人所戴的斗笠,几乎也是“平型状”的。而中国沿海一带的斗笠几乎呈“锅状型”,这样有利于遮挡从上午到下午的阳光。
海边居民特有的斗笠形状
传统的闽南女子较为保守,穿衣必须完全遮住上体,连肩都不能露出。穿裤都要没过膝盖,更谈不上露出身体的一部份——肚脐眼,明显有悖当地良俗。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由于天气炎热,当地女子穿着短上衣,简直就是只遮住敏感部位,身体的其它部位裸露在外。
而宽松的裤管是否是流行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裙子”的演化物呢?
另外,头巾遮住秀发和脸颊,也类似东南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女性所必须遵循的教规。
当然,这些联想只是笔者的“一厢情愿”猜想,没有更多的证据支持这种说法。
当地人对露出肚脐眼的解释是,“肚脐”在闽南话中是“露财”的谐音,寄寓着家庭“兴旺发财”。可是,如果作为一名家庭主妇,这样的解释合符常理,但是,“惠安女”几乎替代了常年在外挣钱的丈夫而勇挑家庭的重担,且常在海边从事着超常强度的劳作,上述解释似乎有点牵强。
再则,同为闽南语系的惠东地区以外的女子,为何又要将“肚脐眼”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外露被别人看到呢?
惠安女劳作间休憩
崇武,这个人口只有2万人的小镇,原户籍姓氏就多达98个,连罕见的姓氏,诸如“哈”、“经”、“蒙”等这里也可以找到。闽南村落一般以姓氏群居,因此一个村落小镇姓氏并不多。当然,这与当年明朝洪武年间“崇尚武备”从全国各地汇集的军人守卫这块海防前线有关。
那么,这些女子服饰是否是当年“随军家属”的后人遗传至今的呢?在“随军家属”女眷中,有没有外国女子呢?
热爱生活的惠安女
“惠安女”的婚俗也与当地普通闽南女不同。
婚礼第三天清早,新娘吃过"新人物"(食品)之后,由伴娘陪同到夫家祖厝拜祖宗。回屋后,先给公婆敬茶,并送公公一条围巾,而后给婆婆包上头巾并插花,公婆会给新娘红包。紧接着,新娘要给其余亲人一一敬茶,请吃礼饼。仪式结束后,由娘家派来的姐妹接新娘返回娘家,此谓“返厝”。返厝当晚,新娘再来到夫家。但不能空手,必须从娘家带来铺上煎蛋饼的咸鱼肉。据称,这样做才能处理好日后的婆媳关系。
惠安女在海边
当晚,新娘可以住在夫家。
婚后第四天清晨,新娘无须与夫家人道别就得回到娘家,称为“大重走”。但当晚又要回夫家住,次日一早又要回到娘家。几天后,选择一个双数日子再去一趟夫家,称作“小重走”,这天,小姑会带新娘去“探井”,就是挑水,意在熟悉夫家周围的生活环境。
到此,婚礼仪式才算结束,新娘就要回到娘家长住了。
一年当中只有在春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还有农忙季节,新婚妻子才能回到夫家小住。
一直等到妻子生了孩子,才可以搬到夫家住。从此,挑起夫家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