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说的经典的话(探春人性里的多重矛盾)
探春说的经典的话(探春人性里的多重矛盾)探春听了,转换概念,每个人都有分例的,我又不是做鞋的,环兄弟丫头婆子一屋子,衣服,鞋子都有人做,干嘛要我做?我喜欢给谁做就给谁做?赵姨娘抱怨的原因,贾环是探春的亲兄弟,探春不给环兄弟做鞋,却给宝玉做鞋,还花了那么多针线功夫,连贾政都觉得很耗费。赵姨娘在意的是探春对待贾环的态度,并不真的在意一双鞋。王熙凤说探春是咱们家的正人,意思就是荣国府正儿八经的主子,根红苗正。探春也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遇见任何和身份有关的事情,她首先就会跳出来摆明立场,还会暴怒。晴雯是爆碳性格,其实探春也是易怒体质。她平常很温和沉静,少有出格的言行,但这都在没有抵触到她底线的基础上。探春要宝玉替她捎带一些好东西,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她就给宝玉再做一双鞋子。赵姨娘见探春给宝玉做了一双鞋子,老不高兴,抱怨道:“正经环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得见,且作这些东西!”
探春对身份的认同感,只认同自己是“正人”,而摒弃“庶出”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同时认为下人们也是奴仆,无独立的人格,不值得为她们付出情感,包括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小戏子们等等。这就是探春的多重矛盾。
面对自己身份被看轻,探春大发雷霆,而对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就当做猫儿狗儿。红楼梦里“猫儿狗儿”出现过几次,那就是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可卿在外面和猫儿狗儿玩。老太太的猫儿狗儿都比别人尊贵一些,如傻大姐。
一方面要别人认可她,因为身份受到局限,另一方面她也不把小戏子们当做是人来对待。
王熙凤说探春是咱们家的正人,意思就是荣国府正儿八经的主子,根红苗正。探春也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遇见任何和身份有关的事情,她首先就会跳出来摆明立场,还会暴怒。
晴雯是爆碳性格,其实探春也是易怒体质。她平常很温和沉静,少有出格的言行,但这都在没有抵触到她底线的基础上。
探春要宝玉替她捎带一些好东西,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她就给宝玉再做一双鞋子。赵姨娘见探春给宝玉做了一双鞋子,老不高兴,抱怨道:“正经环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得见,且作这些东西!”
赵姨娘抱怨的原因,贾环是探春的亲兄弟,探春不给环兄弟做鞋,却给宝玉做鞋,还花了那么多针线功夫,连贾政都觉得很耗费。赵姨娘在意的是探春对待贾环的态度,并不真的在意一双鞋。
探春听了,转换概念,每个人都有分例的,我又不是做鞋的,环兄弟丫头婆子一屋子,衣服,鞋子都有人做,干嘛要我做?我喜欢给谁做就给谁做?
宝玉提醒探春赵姨娘的真实意思,认为探春攀高枝儿,向着宝玉而忘了贾环。
探春听了,就动了气,“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一概不知道......过了两天,他见了我,也是说没钱使,怎么苦,怎么难过,我也不理论......他就抱怨起我来,说我攒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呢。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第27回)
这是探春的第一次发火,她根本就不认赵姨娘是她的母亲,礼仪是礼仪,规矩是规矩,她只认贾政和王夫人,赵姨娘和贾环对她来说,就是她的缺陷她的克星,她不希望自己庶出的身份被提醒,而赵姨娘一再而再地提醒探春,还用劲儿往下拉,探春就一直往上蹦,俩母女就这样分头较劲儿,赵姨娘越拉,探春跑得越远。
即便赵姨娘在探春面前哭穷,探春也不为所动,她把钱给宝玉买东西,也不会贴补亲生母亲。赵姨娘在探春面前抱怨没钱使,过得很苦,探春也不理论。探春的发怒,就像把庶出的身份撇的很干净,连同赵姨娘和贾环都撇的很干净。
至于赵国基死了,他声称王子腾才是他的舅舅,也不愿多给20两银子,这是探春的又一次暴怒。探春长大后,出嫁了,会为自己曾经的稚嫩,不懂变通而悔恨。这也是探春一直往上爬的一个最底层的原因。
说到底,探春和她母亲赵姨娘是一个模子的人,都愿意折腾,都努力改变命运,没有赵姨娘的扑腾,探春也不会有如此际遇。等探春长大了,她会懂得母亲,犹如老版87版红楼梦里,当她出嫁时,和母亲相拥痛哭。抄检大观园,林黛玉太淡定了?王熙凤进了潇湘馆,给了她暗示(这是我的往期文章,大家可以看看关于探春的那一段描写)
就是我多次说过的抄检大观园,探春扇了王善保婆子一个耳光,原因也是因为王善保家的认为探春好欺负,又是庶出。
荣国府谁都不是省油的灯,都是“一双富贵眼,一个体面心。” 下人婆子根据主子的身份来区别对待,荣国府的分例也是根据主子的位份来分配,探春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受到了多少冷眼?
探春无论怎么证明自己,都摆脱不了庶出的身份,王熙凤也说,庶出的身份是探春嫁人的一道屏障,世家贵族,更讲究门当户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门当户对。
一个婆子只是一个代表,探春想要挣脱庶出的泥浆,在荣国府是很难的。她管理过荣国府,庶出的身份也是她管理的最大障碍,下人不服她。她亲身体会了身份带给他的尴尬,也看到了荣国府败落的根本原因。
这一次动静小一些。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嫁给了贾政,还被小戏子欺负,芳官,瑞官,豆官等,探春认为赵姨娘和她们使性子,是为老不尊。小戏子们下人们,就如猫儿狗儿,自己喜欢就多说两句,不喜欢就丢开手,和她们闹,都是抬高了她们放低了自己。
这个时候,探春又把自己摆在高高的上面,认为小戏子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探春认为赵姨娘和小戏子们闹,是坏了自己的形象。
她忘记了她一直希望得到尊重,如同芳官们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这一点,她和宝玉就有很大的差距,宝玉对待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当然也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未出阁的姑娘。
贾宝玉的少年时光很温暖,获得很多的爱,是他后半生活下去的根源,他不会暴怒,因为他的内心没有阴影,他少年的回忆都是有光的,就如现在流向的一句话,探春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而曹雪芹用童年治愈一生。
也可说明,探春童年所经历的精神上的压抑和痛苦,给她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母亲赵姨娘不是她的骄傲,而是他悲剧命运的出发点。
一些新的思想出现已经在探春的脑海里呈现,如等级制度带来的弊端,她深有体会。她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不看轻自己,却多次被人看轻。她又用相同的眼光去看待下人们。这是他的局限。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你以为她温文尔雅,如沐春风,可接触后,才发觉会暴怒,莫名其妙地发脾气。都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痛。探春就是如此。
我是@小谭话红楼 聊聊红楼梦里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