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三年行动(为北京撑起生态)
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三年行动(为北京撑起生态)在这个“伞”型生态环境支撑格局中,“伞柄”由京张高铁、京包铁路、京藏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和永定河—官厅水库及上游水系(水道)等组成,构成支撑首都和张家口经济技术联系、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拉动张家口绿色发展的主轴带和京津冀水源涵养核心功能区。立足张家口与北京“山同脉、水同源、气相通”的自然生态格局,结合张家口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该市将构建以绿色发展主轴为柄、两山(脉)两水(系)为骨、山体森林和草原湿地为屏的首都“伞”型生态环境支撑格局。图1:游客在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游玩观赏荷花。到2035年,全面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主要河流生态径流得到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55%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0%;湿地率达到6.4%;张家口全市PM2.5年均浓度力争降至25微克/立方米。全面建成京津冀绿色发展示范区、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实现社会主
继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筹办2022冬奥会、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后,距离北京市约180公里的张家口又有大动作。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8月7日从河北张家口市了解到,《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经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开始实施。根据规划,到2035年,张家口将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
冬奥赛区PM2.5浓度将达25微克/立方米
加快建设首都“两区”,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根据《规划》明确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到2022年,首都“两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较大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0%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2%;湿地率达到6.2%;冬奥赛区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到25微克/立方米。高质量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图1:游客在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游玩观赏荷花。
到2035年,全面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主要河流生态径流得到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55%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0%;湿地率达到6.4%;张家口全市PM2.5年均浓度力争降至25微克/立方米。全面建成京津冀绿色发展示范区、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北京撑起生态“伞”
立足张家口与北京“山同脉、水同源、气相通”的自然生态格局,结合张家口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该市将构建以绿色发展主轴为柄、两山(脉)两水(系)为骨、山体森林和草原湿地为屏的首都“伞”型生态环境支撑格局。
在这个“伞”型生态环境支撑格局中,“伞柄”由京张高铁、京包铁路、京藏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和永定河—官厅水库及上游水系(水道)等组成,构成支撑首都和张家口经济技术联系、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拉动张家口绿色发展的主轴带和京津冀水源涵养核心功能区。
“伞骨”由“山骨”和“水骨”组成,依托大海陀、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山系,构建伞型格局的两条“山骨”;依托桑干河和白河—妫水河—密云水库—潮白河水系,构建首都生态保护格局的两条“水骨”。在“山骨”“水骨”涉及的阳原、蔚县、崇礼、赤城4个县(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管护力度,大面积植树造林种草,提升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未来张开伞屏,张家口将为北京形成两道生态屏障。第一道生态屏障由海拔1800米左右的蔚县山脉—赤城县南山体构成,涉及蔚县、怀来、涿鹿和赤城4县,通过大力营造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实施封山育林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首都“两区”的生态保障能力。第二道生态屏障由海拔1500米左右的坝上草原和坝上高原湿地等构成,涉及康保、张北、尚义、沽源等4县,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恢复和保护湖泊湿地资源,形成沿边沿坝防风固沙生态屏障。
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根据《规划》,围绕“两区”建设,张家口将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冰雪运动、大数据、文化旅游康养、生态农业等产业,为建成京津冀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打下坚实基础。
一群白鹭、苍鹭在河北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栖息。
在京津冀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方面,张家口将做强可再生能源产业,力争到2022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3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600万千瓦。以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载体,推进低碳奥运专区等建设。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张家口将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国际化冰雪运动比赛驻训设施,积极申办高级别国际赛事,培树弘扬冰雪体育文化,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森林草原、历史文化、温泉度假、高原湿地、乡村民俗等多种旅游业态,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