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明王国的7个历史疑问(说一说大明王朝的海外飞地)
关于大明王国的7个历史疑问(说一说大明王朝的海外飞地)郑和被朱棣授命控制南洋,自然不可能不管。于是,郑和派人招安梁道明,梁道明无奈接受诏令,并返回故土大明。原来的副手施进卿被郑和提拔,成为了实际领导者。此时郑和没有出手对付陈祖义,而是先完成了印度洋航行。1407年,郑和船队返航,船队径直开向三佛齐。陈祖义见势不妙,集合精锐,计划伏击郑和船队。苏门答腊岛这块地方有一个叫做三佛齐的国家,大约在郑和下西洋之前,爪哇国出兵灭掉了三佛齐古国,引起了当地的混乱。梁道明带领当地的土著,举起了反抗爪哇人统治的大旗,10年后,一个以梁道明为君主的新三佛齐王国出现。为了保护这片土地,梁道明接纳了另一股势力,同样来自明朝的流亡者,已经是大海盗的陈祖义。梁道明需要武装力量保护,陈祖义需要能接纳他的港口休整,双方一拍即合。但是时间久了,陈祖义狼子野心,双方渐渐发生矛盾。就在此时,郑和的船队来了。跟美国、英国和俄罗斯比起来,我们国家所谓的“飞地”就算不了什么了,但如果从
现在,很多国家都有飞地,例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州,英国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还有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加里宁格勒被称为是俄罗斯“扼住欧洲喉咙的匕首”、“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抵御北约的盾牌”,战略价值不可小觑。马尔维纳斯群岛是一个位于南大西洋地区的群岛,马岛距离南美大陆上的阿根廷海岸约500公里,距离英国约1.2万公里,不过,马尔维纳斯由英国实际控制,阿根廷宣布拥有岛屿主权。英国占据马岛,就可以在南大西洋地区维持存在,保障自己的区域影响力。
上述这些都是海外飞地。其实,中国在海外也有自己的飞地,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海外有飞地三块,分别在英国、欧洲北大西洋北极圈附近,以及委内瑞拉北海岸加勒比海的安的列斯群岛海域。首先,中国在英国的这块“飞地”,叫圣约翰墓园J场地,它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其面积大约为16.7平方米。第二,中国在北极附近还有一块飞地,斯瓦尔巴群岛。斯瓦尔巴群岛的总面积,大约为6.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大约3000人,按照《斯瓦尔巴条约》,该地名义的国家主权属于挪威,但是其他缔约国(包括中国)享有经济、商业以及处置财产等一切非军事的自由与权力。
第三块飞地,位于加勒比海南部海域的布兰基亚岛,布兰基亚岛面积64.35平方公里,没有常住人口,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根据美国媒体报道,2014年秋天,委内瑞拉财长在访华期间,将加勒比海安的列斯群岛中一座约64平方公里的小岛布兰基亚岛,转让给中国,用以抵清中国的500亿美元欠款,并再次贷款百亿美元,消息传出以后,当时的中国外交部予以否认。
这样一说,中国的这三块所谓“飞地”,一个太小,一个与别人共有,一个还属于子无须有。飞地的概念产生于中世纪,术语第一次出现于1526年签订的马德里条约的文件上。飞地的历史成因相当复杂,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主体拥有一块飞地,那么它无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该地,只能“飞”过其他行政主体的属地,才能到达自己的飞地。
跟美国、英国和俄罗斯比起来,我们国家所谓的“飞地”就算不了什么了,但如果从从历史上看,中国还确实有自己的飞地,这块飞地就是明朝的旧港宣慰司,现在的马六甲海峡。
明朝的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是地方机构。宣慰司长官官称"宣慰使",是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明朝在西南地区也设立了众多的宣慰司,例如缅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等。
1405年,朱棣下旨,郑和开始了下西洋活动,据说郑和有一个秘密任务,剿灭南洋大海盗陈祖义 。
苏门答腊岛这块地方有一个叫做三佛齐的国家,大约在郑和下西洋之前,爪哇国出兵灭掉了三佛齐古国,引起了当地的混乱。梁道明带领当地的土著,举起了反抗爪哇人统治的大旗,10年后,一个以梁道明为君主的新三佛齐王国出现。为了保护这片土地,梁道明接纳了另一股势力,同样来自明朝的流亡者,已经是大海盗的陈祖义。梁道明需要武装力量保护,陈祖义需要能接纳他的港口休整,双方一拍即合。但是时间久了,陈祖义狼子野心,双方渐渐发生矛盾。就在此时,郑和的船队来了。
郑和被朱棣授命控制南洋,自然不可能不管。于是,郑和派人招安梁道明,梁道明无奈接受诏令,并返回故土大明。原来的副手施进卿被郑和提拔,成为了实际领导者。此时郑和没有出手对付陈祖义,而是先完成了印度洋航行。1407年,郑和船队返航,船队径直开向三佛齐。陈祖义见势不妙,集合精锐,计划伏击郑和船队。
施进卿及时向郑和通报消息,郑和将计就计,一举击溃了陈祖义。随即,三佛齐王国被明朝册封为“旧港宣慰司”,施进卿也成为了明朝旧港宣慰司的第一任宣慰使,驻地就在今天的苏门答腊巨港。“宣慰司”的地位,约相当于明朝西南的少数民族部落土司,需要按固定期限交纳贡赋,并听从宗主国一切号令,大明的“南洋飞地”就此诞生。
这块飞地对于当时的大明意义很大,郑和船队下西洋的过程中,多次在这里休整、补充。借助旧港这块飞地,明政府在苏门答剌(马六甲海峡南岸、今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满剌加(马六甲海峡北岸、今马来半岛南端)设置两个御封军镇,同旧港宣慰司一道控制着马六甲航线咽喉。
施进卿死后,他的女儿施二姐继承其位置,被郑和册封为第二代旧港宣慰使。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5世纪初,明朝国力下滑,无力再维持郑和式的远洋舰队。自宣德年间王景弘下西洋后,明廷再无大规模的出海活动了,并且,还实施了海禁。远在南洋的飞地旧港宣慰司没有了中央舰队的支持,施二姐势单力孤。到了
1440年,旧港被当地番国满者伯夷国兼并,大明已无力顾及。从1407年成立旧港宣慰司一直到1440年的被吞并,这块明朝最南端的国土仅仅存在了33年。今天我们再去看巨港,早已经没有当年明朝在此统治的痕迹了,就连很多国人也早已经忘记了,我们曾经在这里进行了短暂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