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绍兴被杭州虹吸了吗(宜昌被武汉虹吸了吗)

绍兴被杭州虹吸了吗(宜昌被武汉虹吸了吗)宜昌地处鄂西渝东,向东发展经荆州将直面武汉,最终的局面大概率与黄石和孝感类似,与武汉错位配套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圈。对于一般中小城市而言,被纳入中心城市的经济圈共同发展,有利于资源互补,加速经济发展。但对于宜昌而言,从长远角度来看,从自身城市地位发展提升的角度来看,向西似乎有另外一种可能。宜昌向西是鄂西山区和渝东北山区,属于深度欠发达地区。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是需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才能更加快速盘活经济发展的。从西面的万州来看,近年来因产业结构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经济“失速”,对渝东北的辐射力度大大减低,因此单靠万州带动广大渝东北区域的发展不太现实。而利用宜昌和万州双核驱动,宜昌西进,万州东出,则鄂西和渝东北地区的发展将更上一个台阶。尤其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和投运,对于宜昌地区的经济联动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在头部企业方面,宜昌白酒行业的稻花香集团已连续11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2020年甚至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形成虹吸效应指的是,周边中小城市或地域的各种要素和资源向超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要素和资源集中目的地发展加速,而要素和资源流失的地方则发展落后,形成经济发展的真空地带。无论是作为强省会城市的成都,还是首善之区的北京,这种虹吸现象都相当普遍。那么同样作为强省会城市的武汉,对于西距300公里的宜昌形成了虹吸吗?

绍兴被杭州虹吸了吗(宜昌被武汉虹吸了吗)(1)

宜昌市人口变化简表

看一个地方或者一座城市有没有被虹吸,从而导致资源流失,最直观的数据就是该地域历年人口变化趋势。武汉至宜昌的汉宜高铁是2012年开通的,高铁对于城市虹吸的作用相当明显,因此我们选取2015年到2019年的数据加以分析。从2015年开始,宜昌的常住人口均在户籍人口数之上。其人口净流入的数量从2015年的13.32万,一直持续增加到2019年的22.85万。如果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年变化数值连线绘制成图,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数据的变化趋势近几年是在不断呈现向两端发散的状态,而这中间的空间就是宜昌市这几年不断增加的人口流入数。简而言之,也就是说宜昌非但没有因汉宜高铁的开通而导致被武汉虹吸,人口流失,反而还在不断增加人口。那么宜昌产生这种反虹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宜昌强劲的工业实力

在之前的文章《失速的万州》中,我们讨论过一个地方或者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失之间的关系。那么宜昌这几年的经济状况怎么样呢?从公开的数据得知,宜昌从2015年起,其GDP总量均在3000亿以上,2018年超过4000亿的门槛,达到4064.18亿元,2019年则达到4460.82亿元,仅次于省内排名第二的襄阳,居全省地市级第三名。强劲的经济实力得益于其合理的产业结构,从2017年到2019年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虽然其第二产业在微缩,第三产业在加速发展,但第二产业始终保持在近50%的比例。

绍兴被杭州虹吸了吗(宜昌被武汉虹吸了吗)(2)

宜昌市GDP和三产结构变化简表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产业结构没有绝对的或者一成不变的最佳比例,只有合适的时期和合理的比例。从宜昌的地理区域以及工业发展阶段来看,40%的工业产业结构是当前较为合理的比例结构。宜昌地处鄂西,是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区,丘陵和平原的比例大约为7:2:1。西距重庆600公里,东距武汉也有300公里。因此单纯依靠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形成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圈不太现实,只有依靠自身发展工业。好在宜昌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拥有汉宜高速,汉宜高铁以及318国道等交通干线。加之地处鄂西渝东,是华东华中经陆水两路入川进渝的必经之地,是天然的物资集散之地。

绍兴被杭州虹吸了吗(宜昌被武汉虹吸了吗)(3)

现代化的宜昌,图源网络

尤其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和投运,对于宜昌地区的经济联动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在头部企业方面,宜昌白酒行业的稻花香集团已连续11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2020年甚至进入了中国企业500强,位列第348位。而在工业集群的建设上,宜昌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在2017年就已达到853.3亿元。其高新区园区之一所在地宜昌猇亭区,其2019年GDP为241.6亿元,其人均GDP达到惊人的35.63万元,远高于武汉的人均14.55万元。这也再次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业企业发展程度对于当地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人口吸附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也是为什么面对东侧的强省会武汉,作为地级市的宜昌近几年却一直在保持高水平的人口流入的原因。

宜昌西进的可能性

宜昌地处鄂西渝东,向东发展经荆州将直面武汉,最终的局面大概率与黄石和孝感类似,与武汉错位配套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圈。对于一般中小城市而言,被纳入中心城市的经济圈共同发展,有利于资源互补,加速经济发展。但对于宜昌而言,从长远角度来看,从自身城市地位发展提升的角度来看,向西似乎有另外一种可能。宜昌向西是鄂西山区和渝东北山区,属于深度欠发达地区。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是需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才能更加快速盘活经济发展的。从西面的万州来看,近年来因产业结构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经济“失速”,对渝东北的辐射力度大大减低,因此单靠万州带动广大渝东北区域的发展不太现实。而利用宜昌和万州双核驱动,宜昌西进,万州东出,则鄂西和渝东北地区的发展将更上一个台阶。

绍兴被杭州虹吸了吗(宜昌被武汉虹吸了吗)(4)

宜昌峡江风光,图源网络

鄂西渝东北区域的合作发展可从旅游合作入手。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三峡大坝,恩施大峡谷,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白帝城,神农架林区等等。两地可以着手建立区域旅游联盟,深化和丰富联盟内容,实现联盟内旅游资源共享。在发展旅游合作的基础上,在更高层次政策和资源倾斜的支持下,建立横跨鄂西渝东的类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的新型经济发展区,在环境承载力相对大一点的地方进一步夯实工业,在不适宜大工业的区县,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经济。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这一区域能够形成高度融合发展的经济圈,唯有如此,才能抵消各个区域单独发展的不利因素,实现有利要素和资源的互融互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