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征信非现场监管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加强征信非现场监管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信用风险的产生。2.防范风险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20年4月,人民银行四部门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动跨境征信合作,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探索推进征信产品互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征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征信服务的融合发展是大湾区经济金融中的重要一环,是落实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各项产业日益蓬勃发展,居民在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交往日益频繁,大湾区跨境征信合作共建成为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的迫切需求。
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需求,我们从征信业务跨境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出发点,开展征信业务服务,以标准信用报告为基准,提供电话调研、实地考察等服务和针对性调研报告。一起看看相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吧~
粤港澳大湾区征信合作必要性1、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要求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2020年4月,人民银行四部门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动跨境征信合作,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探索推进征信产品互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征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征信服务的融合发展是大湾区经济金融中的重要一环,是落实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2.防范风险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信用风险的产生。
粤港澳三地的金融信用信息、商业信用信息以及公共信用信息都是相互独立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经济主体在信贷、交易过程中不能多维度地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这不仅限制了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意愿,也大大提高了信贷、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
粤港澳大湾区征信服务融合发展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防范风险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大湾区安全稳定的营商环境的基本要求。
3.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征信查询需求
在国家高度关注及各项政策落地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发展,三地居民经济、生活往来日益频繁。
在跨境民生方面,粤、港、澳三地在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已形成较好的合作发展基础。
民生方面数据显示:
-香港-
-澳门-
港澳居民往来两岸生活工作,催生了许多征信查询需求。
数据显示港澳台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查询,在疫情情况下仍有明显增长。
- 业务查询数据显示:
金融业务的跨境发展也对征信查询产生了很高的需求。在跨境理财方面,港澳地区成为内地投资者对全球资产配置的窗口,而港澳投资者也希望分享内地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红利。
- “跨境理财通”业务数据:
在跨境融资方面,随着大湾区经济加速融合,在粤港澳三地均有布局的商业银行,开始整合三地信贷业务,以实现对大湾区企业的跨境服务。
广东银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广东银行业支持大湾区贷款余额19.4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1.8%。
根据人民银行广州分行2019年以来对22家商业银行的征信查询需求情况调查及回访,内地及港澳商业银行均有强烈的征信查询需求。
如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广发银行总行表示,在为港澳居民和企业(包括担保企业、关联企业为港澳企业)、在港澳有业务经营的企业或者有港澳人士担任企业法人代表(股东或作为抵押人、保证人)的企业办理信贷、异地开户付款、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业务时,需要了解个人或企业在港澳地区的负债及资信情况。
香港大兴银行、恒生银行等希望通过合适的途径共享内地征信系统采集的信息,解港澳客户在内地的征信情况。
4、有利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港口群和广阔的经济腹地,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本聚集中心之一。
但是粤港澳三地经济制度、法律体系、行政体系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导致三地合作交往信任度不高,使得大湾区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产业要素流动不顺畅,阻碍大湾区经济进一步开放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征信服务融合推动信用信息在大湾区间自由流动,有利于促进大湾区企业、机构间的合作,便利大湾区各类产业要素流通。
粤港澳大湾区征信产品融合的可行性1、“政府 市场”双轮驱动新模式,为大湾区征信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立由央行主导的全国统一的公共征信体系。
在21世纪初建成全国统一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并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我国征信业开始快速发展。
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二代)共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7838万户,收录自然人11.3亿。
随着多家有业务许可的征信机构的成立,开启了我国“政府 市场”双轮驱动的新征信模式,是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有力补充。征信业市场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增加征信有效供给。“政府 市场”的建设模式推动我国征信业走上快车道,也为跨境征信合作提供更多的可能。
2、征信跨境合作,在法律制度层面存在“例外条件”的协调空间
粤港澳三地均强调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于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法为跨境征信合作提供了原则性、条件性的法律基础。香港的《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和澳门的《个人资料保护法》要求对个人信息实施严格保护,但同时设置了个人信息流动的“例外条件”。这为粤港澳三地征信产品在互通过程中提供了法律制度协调空间。
3、跨境征信业务实践,为大湾区征信跨境合作提供借鉴
广州智乘征信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备案的征信机构,可开展跨境企业征信服务,如向香港购买主体提供内地企业实地信用调查报告,或者发挥香港征信机构窗口作用购买境外企业信用报告。
智乘征信针对主要目标客户群体需求设计了标准的企业信用报告,包含调查说明、综合评价、基本信息、经营状况、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分析等10多个模块。除标准信用报告格式外,还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以标准信用报告为基准,提供电话调研、实地考察等服务和针对性调研报告。
央行企业征信产品与智乘征信机构的产品在基本项目设计和核心信息内容上存在差异(见表),可以看到智乘征信的企业信用报告和定制化服务对于央行信用报告在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跨境征信服务是一个有力补充。
产品差异:
基本项目 |
央行企业信用报告 |
智乘企业信用报告 |
综合评价 |
信息概要包括信用提示未结清信贷及授信信息还款责任信息已结清信贷信息负债历史等 |
包含行业背景企业概述还款能力担保能力企业规模风险提示综合评价等 |
基本信息 |
包括基本概注册资本主要出资人主要组成人员上级机构主要控制人 |
注册资料变更情况股东及股份情况股东链企业对外投资法人反查管理层 |
信贷记录明细 |
信贷交易担保交易追偿业务未结清信贷业务已结清信贷业务相关还款责任 |
动产融资记录股权出质记录清算信息担保信息不良记录信息等 |
非信贷记录明细 |
付款电信服务及用水、用电等公共事业服务时产生的缴费及欠费信息明细记录 |
信用记录供应商评价客户评价 |
公共记录明细 |
欠税记录民事判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住房公积金缴费行政许可资质认证专利信息融资规模控制 |
税务评级诉讼记录司法协助行政许可资质认证知识产权公共媒体信息不良信息 |
财务信息 |
展示主体最近4年度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收入支出表等 |
财务报表及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重要比率表财务说明行业财务指标财务分析等 |
评级信息 |
无 |
财务因素及非财务因素 |
声明及异议标注 |
有 |
无 |
营运状况分析 |
无 |
组织架构图主要部门及职能员工信息办公设施主营业务生产能力及设备采购情况销售情况招标中标信息营销策划及现状发展计划信用记录进出口情况上市信息发债记录企业资质认证记录等 |
粤港两地征信机构设立了自成一体的征信产品,对各自目标客群的需求、信贷业务和金融市场要求等方面有充分认识,结合当前两地征信机构在征信产品跨境服务中的经验,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征信产品的融合创新。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有关于尽职调查的相关问题和需求,可随时私信咨询哦!
本文内容整合来源:1、《中国征信》2022年第2期。作者:林伟斌,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广东省分中心。陈亚东,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广东省分中心。刘剑,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广东省分中心。徐琴,供职于广发证券运营管理部。2、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公众号“以征信业务跨境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征信市场共同发展”文章。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