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食剂配方(方剂学笔记之消食剂)
健脾消食剂配方(方剂学笔记之消食剂)枳实导滞丸消食和胃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
20.消食剂 | ||||
20.1消食化滞 | ||||
保和丸 |
食滞胃脘证 |
消食和胃 |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
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 |
枳实导滞丸
|
湿热食积证 |
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
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
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 |
木香槟榔丸 |
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 |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
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者。 |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茂 黄连 黄柏 大黄 香附子 牵牛 |
20.2健脾消食 | ||||
健脾丸 脾虚停食证 |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
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脘腹痞闷,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木香、黄连、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 |
枳术丸
|
脾气气滞,饮食停聚 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
健脾消痞 |
脾气气滞,饮食停聚。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
枳实炒 白术 |
葛花解醒汤
|
酒积伤脾证 |
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
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 |
木香、 人参、 猪苓、 白茯苓、 橘皮、 白术、 干生姜、 神曲、 泽泻、 青皮、 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 |
1. 保和丸
【方解】炊饼为丸(固护胃气)食远白汤下。
【方解】君药: 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
臣药: 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
莱菔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三药同用为臣,能消各种食物积滞
佐药: 半夏、陈皮---辛温,理气化湿,和胃止呕
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止泻
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
【配伍特点】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热清湿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为治疗一切食积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 枳实导滞丸
【方解】君药: 大黄---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
臣药: 枳实---行气消积,除脘腹之胀满
佐药: 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又可厚肠止痢
茯苓、泽泻---甘淡,渗利水湿而止泻
白术---甘苦性温,健脾燥湿,使攻积而不伤正
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化滞,使食消则脾胃和
【配伍特点】诸药相伍,积去食消,湿去热清,诸症自解。此方用于湿热食滞之泄泻、下痢,亦属“通因通用”之法。
本方为治疗湿热食积,内阻胃肠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
3. 健脾丸
【方解】陈米汤送服
【方解】君药: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止泻
臣药: 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积
人参、山药---益气补脾,以助苓、术健脾之力
佐药: 木香、砂仁、陈皮---皆芳香之品,功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既可解除脘腹痞闷,又使全方补而不滞
肉豆蔻---温涩,合山药以涩肠止泻
黄连---清热燥湿,且可清解食积所化之热
佐使: 甘草---补中和药
【配伍特点】补气健脾药与消食行气药同用,为消补兼施之剂,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因方中含四君子汤及山药等益气健脾之品居多,故补重于消,且食消脾自健,故方名“健脾”。
诸药合用,脾健则泻止,食消则胃和,诸症自愈。
本方为治疗脾虚食滞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4. 葛花解酲汤
【方解】君药: 葛花---甘寒芳香,长于解酒醒脾,其性轻清发散,能使酒湿从表而解
臣药: 神曲---消食和胃,尤善消酒食陈腐之积
蔻仁、砂仁---理气开胃醒脾,除痞闷,增食欲
二苓、泽泻---渗湿止泻,引酒湿从小便而去
佐药: 人参、白术---补中健脾,干姜温运化湿
木香、青皮、陈皮---理气疏滞
【配伍特点】一是发汗和利水并行,以分消酒湿;
二是消食理气和补气健脾同用, 以邪正兼顾。
诸药合用,酒湿得去,诸症自解。
本方为治疗酒积伤脾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等为辨证要点。
5.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方解】君药: 枳实---苦辛微寒,行气消痞
臣药: 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 二者合用,以增行气消痞除满之效
佐药: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除痞
半夏曲---辛温散结面和胃
少佐干姜---辛热温中祛寒,三味相伍,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共助枳、朴行气开痞除满之功
麦芽---甘平,消食和胃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和中
使药: 炙甘草---兼调药之用
【配伍特点】方用药有消有补,有寒有热,体现了消补兼施、辛开苦降的配伍特点。
本方是从半夏泻心汤和枳术汤化裁而成。
方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故着重于行气消痞;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其病当属热多寒少之证。
【用药鉴别】较之健脾丸,虽皆属消补兼施之剂,健脾丸补重于消,本方则消重于补。虚实有轻重,消补有主次,处方用药务使消积不伤正,扶正不助满,以收祛邪扶正之功。
6. 枳术丸
【用法】荷叶裹烧饭为丸,用白汤下。
【方解】君药: 白术---健脾去湿,助脾之运化
臣药: 枳实---下气化滞,消痞除满。 (白术、枳实比例 2:1)
佐药: 荷叶---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胃而升清,以助白术健脾益胃之功。
荷叶与枳实配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脾胃调和,使脾健积消。气调胃和,痞满得除,饮食如常。
【配伍特点】白术倍于枳实,意在以补为主,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
本方是张元素从《金贵药略》枳术汤变化而来
枳术汤枳实之用量倍于白术(白术、枳实 1:2),且用汤剂,治气滞水停“心下坚,大如盘,边加旋盘,水饮所作”之证。重用枳实,以消为主。
枳术丸证,是脾虚重于积滞,重用白术,意在以补为主。
枳术丸和枳术汤在药物用量、剂型、配伍都不同。
健脾丸和枳术丸均系消补兼施之剂,健脾丸补脾消食之力均大于枳术丸,且能渗湿止泻又化湿热,故健脾丸系健脾消食止泻之方;而枳术丸则为健脾化积除痞之剂。
7. 木香槟榔丸
【方解】君药: 木香、槟榔---行气化滞,除里急后重
【配伍特点】全方行气药与攻下药配伍,共奏行气导滞,攻积泄热之效。使积滞得下,腑气得通,热随积去,诸证自愈。
《医方集解》所载木香槟榔丸,加三棱、芒硝水为丸,增加攻积导滞之功。
《儒门事亲》食后生姜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