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话和长沙话的区别(常德人为何听不懂长沙话)
常德话和长沙话的区别(常德人为何听不懂长沙话)唐朝安史之乱,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大批流民南下,“襄邓(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北方人大规模南迁,对迁入地本土方言造成巨大的冲击,逐渐取代原有的湘语方言,打下了常德地区的官话基础。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常德地区逐渐成了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湖广片)的一员。在古代土里刨食的农耕社会,土地是人们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随着北方中原地区的战乱频发,大面积的土地荒芜,不断有北方人向南迁移。如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北方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大批中原人沿汉水南下至洞庭湖流域,滨临洞庭湖平原的常德地区土地肥沃,是非常理想的目的地。图-俯瞰常德大家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应该都不陌生,“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如仙境般的地方说的就是常德。另外,还有一个和常德有关的传说可能不少人感兴趣。闯王李自成最后是死是活,
湖南人在外名气很大,说得一口地道的湖南话,但湖南常德方言却和湖南其他地方的方言差别比较大。虽然距离省会长沙不远,但很多常德人听不懂长沙话,长沙人也听不懂常德话。
湖南方言比较多,有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家语、湘南土话、瓦乡话等,可谓十里不同音,湘语是湖南最有代表性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常德话当地人称之为“德语”,在湖南众多的方言中,常德话是和普通话最接近的,与长沙话差别很大,却与湖北话比较接近。因为常德话和湖北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同属于西南官话。常德话和湖北部分地区如荆州、孝感等地的口音非常像,几乎可以无障碍交流。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东北端,洞庭湖西侧。总面积约1.82万平方公里,辖9个区县市,人口584.5万(2017年常住人口)。常德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常德市武陵区城东筑城池,设黔中郡。西汉时,高祖刘邦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后,荆州南四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为刘备所得,后来又归吴国管辖。之后常德的名称在武陵、朗州之间频繁变动,直到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置常德军节度,为常德之名始,后升常德府。常德地理位置优越,“左包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荆楚唇齿”、“滇黔咽喉,云贵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这里就发生过著名的常德会战。
图-俯瞰常德
大家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应该都不陌生,“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如仙境般的地方说的就是常德。另外,还有一个和常德有关的传说可能不少人感兴趣。闯王李自成最后是死是活,众说纷纭。有说死在湖北九宫山,还有种说法是李自成并没有死,而是在石山的夹山寺出家当了和尚,自称奉天玉,这个夹山寺在今常德市石门县东郊。
常德境内江河纵横,有湖南四大河流中的沅江、澧水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四百余条河流。常德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为洞庭湖淤积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是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常德方言之所以与长沙等地不同,和这里复杂的地理环境及肥沃的土地有很大关系。
在古代土里刨食的农耕社会,土地是人们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随着北方中原地区的战乱频发,大面积的土地荒芜,不断有北方人向南迁移。如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北方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大批中原人沿汉水南下至洞庭湖流域,滨临洞庭湖平原的常德地区土地肥沃,是非常理想的目的地。
唐朝安史之乱,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大批流民南下,“襄邓(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北方人大规模南迁,对迁入地本土方言造成巨大的冲击,逐渐取代原有的湘语方言,打下了常德地区的官话基础。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常德地区逐渐成了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湖广片)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