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大墓发掘完整(2400年22次盗墓也没攻破的积沙积石墓)
积石大墓发掘完整(2400年22次盗墓也没攻破的积沙积石墓)郭庄只有几百人,世代以耕种为生,地底下能有什么宝物,看着直上直下,像红薯窖一样的洞口,几个大胆的村民下去查看,发现埋的是细腻的沙子,黄色的细沙,这更不应该,200米外就是取沙的大沙坑,何必费这功夫?!2004年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河南省上蔡县郭庄村民睡的昏沉,却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地面微微颤动,难道是地震了?第二天,村民发现,耕地里出现一个深深的洞穴,明显是人为挖掘出来的,难道有人为了挖洞穴,夜间实施爆破?秦始皇为了不被打扰,挖空了一座山,在陵墓中注入几吨水银,水银的毒性令盗墓者望而生畏,就连考古学家也不敢轻易发掘,乾陵依山而建,墓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墓,皇朝动用40万大军,挖出一条40多米深沟,军阀孙连仲动用一个师,用炸药炸了许多处,都没找到入口。这些防盗手段简单、粗暴但高效,却少有人适用,征集72万人,耗费37年修建陵墓,只有秦始皇才修得起,其它人想要安然高卧,只能多花些心思,可惜盗墓
原创:麟稀
原创不易,不要吝啬给个鼓励~~
一提起古墓,很多人想到的是电影里的危险画面,盗墓贼踏入地宫,毒烟、烈火、弩箭、机关轮番上阵,还有毒烟、毒气、毒药,甚至尸体、随葬品都有毒,墓主人费尽心机捍卫地下宫殿,而盗墓者发挥聪明才智,双方斗智斗勇,煞是好看。
现实中并非如此,有钱有权的人带着大量珠宝进入地下,这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不顾“偷坟掘墓斩立决”的风险,不顾良心,也要干一票大的,盗墓的跨度可达千年,古墓躲的过一时,躲不过漫长的岁月。
秦始皇为了不被打扰,挖空了一座山,在陵墓中注入几吨水银,水银的毒性令盗墓者望而生畏,就连考古学家也不敢轻易发掘,乾陵依山而建,墓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墓,皇朝动用40万大军,挖出一条40多米深沟,军阀孙连仲动用一个师,用炸药炸了许多处,都没找到入口。
这些防盗手段简单、粗暴但高效,却少有人适用,征集72万人,耗费37年修建陵墓,只有秦始皇才修得起,其它人想要安然高卧,只能多花些心思,可惜盗墓贼一波波疯狂袭来,十墓九空才是常态
可有一座战国早期的古墓,历经2400年,被18批盗墓贼光顾过,依然发掘出大量珍宝,堪称防盗技术的集大成者,墓主人和盗墓者之间的较量,令人拍案叫绝。
奇怪的爆炸声2004年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河南省上蔡县郭庄村民睡的昏沉,却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地面微微颤动,难道是地震了?第二天,村民发现,耕地里出现一个深深的洞穴,明显是人为挖掘出来的,难道有人为了挖洞穴,夜间实施爆破?
郭庄只有几百人,世代以耕种为生,地底下能有什么宝物,看着直上直下,像红薯窖一样的洞口,几个大胆的村民下去查看,发现埋的是细腻的沙子,黄色的细沙,这更不应该,200米外就是取沙的大沙坑,何必费这功夫?!
村民很快发现,村子东面的高岗上洞穴最多,听老人说,这块地还有个名字叫王金鼎,相传地下埋着一位王,墓中藏着金鼎,用王金鼎命名不起眼的土岗,绝不是偶然,难道这些洞穴是盗墓贼挖的盗洞,村民们迅速报了案。
2005年5月,考古专家马俊才带领团队到来,盗贼不会平白无故挖掘没价值的土岗,十几公里外多次发现楚国贵族墓葬,这个会不会是漏网之鱼?
可1到2.5米的封土,多是遗址黑灰土,里面夹杂很多陶片、骨头、木炭、蚌壳,看起来就是垃圾土,乍一看是建筑遗址或商周时代的遗址,勘测人员不死心,将钻探继续深入,这才探到标准的五花土,这令他们松了口气。
继续往下探,下面厚厚的细沙是怎么回事?墓穴里极少用沙,这还是真正的墓葬吗?
这并非不可能,假墓很常见,为了迷惑盗贼,造若干假墓,让人找不到地方,也就无从盗起,它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疑塚,据说曹操建造了“七十二疑塚”,弟子为孔子建了五座虚墓。
很快,考古学家发现一个战国时期的盗洞,墓室北口3米处有个阶梯式的圆形斜向洞,这让马俊才欣喜又担忧,这应该是个墓葬,刚下葬就被盗墓贼盯上,不过只向下挖了1米,刚挖到沙子就停止,不知中途发生什么事,才浇灭掉贪婪的欲望。
一个盗洞进入内部,整座墓就被盗空了,宝物被盗走,只留下狼藉的现场等待收拾。这座墓口以下的土都被挖掉,形成4到7米高的断崖,断崖外是三个明显的现代盗洞和一大堆细沙,即便这是座真墓,从战国到现代2400年的疯狂盗掘,多半什么都不剩了,考古人员有种不祥预感,多半会白忙一场。
挖开封土层,一座东西长27米,南北宽17米的“甲”字形大墓浮现出来,按安阳殷墟的经验,“亚”字形大墓必为天子之墓,“中”字形大墓为王侯之墓,“甲”字形应该是贵族,虽比“亚”字形低两个档次,比“中”字形低一个档次,但墓藏相当丰富,著名的司母戊方鼎就是从“甲”字形墓出土,就算被盗过,剩下的一点也足够震撼。
上方土层清理干净后,墓葬南部很快出现细密的沙子,北部和西部也出现细沙,不可能东部没有,唯一的可能是沙子被挖了出去,果然场景令人震撼,东部是一片黑土,9米之下还是黑土,土是东汉的黑土,土里有块汉砖,墓室27米,黑土长14米,椭圆形一大片,旁边还有六个汉代的小盗洞。
东汉军阀割据,盗墓猖獗,为筹措军饷,军阀公然带军队挖墓,盗墓者挖空了东部的积沙,进行大揭顶式的毁灭性盗掘,这座墓极有可能在2000年前就是空墓。
考古学家不气馁,继续清理,细沙中不断出现大小不一的石块,最小的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质地坚硬边角锋利,总共有1000多块,细沙和石块混搭起来就能拦住盗墓者?看起来不像有那么大的威力,不过确实够累人。
清理11米的沙层,挖出3000立方米的积沙,深入地下近20米后,依然不见棺椁的踪影,着实令人灰心,战国墓不该是这样,棺椁在更深处?或者是座假墓,古人会为一座假墓耗费巨大吗?
中部终于出现木板残片,外观像长方形的箱子,东北部也有一个,这应该是棺椁吧?可里面既没尸骸,也没像样的陪葬品,只是些骨贝、铜铃,底下是一层铺底石,墓道看似已经见底。
箱子旁边是盗墓贼扔下的大铁撅,这么寒碜的随葬品,还挖什么?可马俊才发现不对啊,“棺椁”那么小,墓室那么大,棺椁和墓室对比起来,极不协调,难道这是假棺,真正的棺椁还在下面?
吊车加人工挖了3个多月后,继续往下挖,清理出1米多的沙层石块后,沙中不时出现金箔,还有红色图案,那是战国时期贵族墓葬常用的,终于,巨大的长方形椁室显露出来,而现场出现12个盗洞,其中两个打到椁上,内椁已被挖开。
显赫的墓主人专家在主棺的朽灰里只找到半个头骨,骨缝里有朱砂,棺内也有朱砂,古人认为朱砂防腐,高级贵族的墓葬才能用,陪葬人没资格,说明这就是墓主人,模样看不见,但牙齿保存完好,磨损不严重,年龄在40岁上下,棺中有一把罕见的玉柄青铜剑,还有精美的金龙玉环铜削,说明墓主人是个权利极大的武将
棺内经过骚扰,琳琅满目的玉器不复存在,底部仅剩一些玉琮、玉璧、玉环、玉玦等41件小玉器,西北角残存上百件玉贝、海贝、玛瑙珠、绿松石珠等,做工非常精细,其中一对玉姊妹一寸半高,刘海清晰的每一根都数的清。
主棺周围是13具尸骸,根据残存的骨骼推测,年轻都在二三十岁,墓主人左拥右抱脚上还要蹬几个,左边那个身上有月牙斧、玉质挖耳勺等,可能是姬妾,旁边有个女性身上有刮痧板、痒痒挠,很像侍女,其它的有的像厨娘,有的像扫地丫头,殉葬人姿势比较安详,可能是毒死的
古人“视死如生”,死后要继续过生前的日子,贵族生活奢华,椁内周边是车马区和兵器区,前室是礼乐区和饮食区,墓主人在阴间照样享受“金石之乐、钟鸣鼎食”,食有肉出有车。
经过5个多月发掘,墓葬出土了1000多件青铜器,200多件玉器,口径长达80厘米的圆形盖鼎,体量仅次于楚幽王墓出土的大鼎,口径67厘米的四耳圆鉴,也属国内罕见,壶身高达50厘米的青铜方壶,长度超过60厘米的汉白玉石磬,还有甬钟、编磬、青铜缶……
最令人震撼的是墓中发现了4个升鼎和一个鼎腿(算做5个),但从摆放位置看,中间有两个被盗走,这座墓有七个鼎。春秋战国时期,鼎是最重要的礼器,用鼎制度严格,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这是座诸侯墓。
这人是谁呢?
只能从出土器物上研究了,楚国王子墓中出土的一对方壶和这对青铜方壶极为相似,棺木上的金箔片竟与淅川王子墓葬的装饰图案一模一样,这人极有可能也是楚国王子。
青铜器上有曾侯舆的字样,曾侯舆是著名的曾侯乙墓主人的爷爷,是曾国的国王,曾国合楚国相距甚远,曾候的东西出现在楚国墓葬,合理的解释是,互赠礼品,曾侯舆作为一国之君,送礼的对象身份不相上下,定是楚国位高权重的人物,结合铭文“竞孙xx”的字样,推测墓主人是楚平王的孙子。
楚平王在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被掘墓鞭尸,楚平王宠信奸臣费无极,不仅抢夺太子建的未婚妻孟嬴,还诛杀太子太傅伍奢、伍尚,伍奢次子伍子胥逃奔吴国,十几年后辅佐吴王攻打楚国,为了泄愤,即便楚平王已死,也要挖出尸体抽打300鞭才罢休。
这件事人尽皆知,墓主人看着祖辈陵墓被盗,对死后安全会多一层防范,春秋晚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盗墓猖獗,时常有政治报复,便想方设法防盗,甚至请盗墓高手加入设计队伍。
盗墓贼选定下手的墓葬,是通过分析地下土层,墓主人就利用这一心理玩起障眼法,封土下面是一两米深的“垃圾土”,很像一个建筑遗址,如果钻探不够深,根本想不到下面藏着一个楚国大墓,这个小小的心思足以挡住普通盗墓贼。
这个办法相当有效果,除了东汉疯狂偷盗和近代盗挖,其它朝代从未涉足过,多半是一看土就退出了。
假如盗墓贼确定这是座古墓,一定要挖条地道进去怎么办?用沙子填充,沙子从海边运来,暴晒或烘炒后很细滑,不会长草不会混泥,水也固定不住,挖的时候沙子不断流动,难以形成盗洞,就算挖成了也很容易塌方,盗墓贼会被活埋,成为墓主人的殉葬品。
小小一个盗洞就想挖空这座积沙墓,简直是痴人说梦,不把沙子挖完休想。把11米深的细沙挖走,对偷摸的盗墓者来说是不可能的。这重防盗措施拦住了一大批盗墓贼,事实上,墓建好后不久,就有人想盗取墓中珍宝,但拿沙子毫无办法,只得悻悻而回。
积沙已经很可怕,积石的效果更强悍,被巨石砸中非死即伤,勾吴夫人墓、中山王墓、赵简子墓都有积石,一半放在棺椁四周或四角,而郭庄楚墓独具匠心,分成五重,躲的过一重,难躲第二重,足足有无重,和细沙联合起来,威力倍增。
石块大致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就像暗器般,不管盗贼从哪个部位进入墓葬,都会冷不丁的挨一下子。积沙上层厚4.3米的石块群,刚逃过这一重,积沙下方4.5米又是一层,沙子流动带动石块,杀伤力加倍,塌方时一百多斤的花岗石从头顶砸下,想想都很恐怖。
防盗一环套一环不知有多少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们,观察地势勘探风水,判断好墓室位置,就挖起来,这墓真好挖,土又松又软,越挖越轻松,马上就挖到宝贝了,可挖了几米后,盗洞一直掉土,石头也蠢蠢欲动,盗墓贼们忙不迭地跑出来,眼看着身后的盗洞越来越小,庆幸捡了一条命。
影视中古墓里的暗器是扶弩,装上箭的弩连上机关,盗墓者触动引线,箭就会射出,可时间久了就会生锈,沙子和石头看着不起眼,效果却非同凡响,当做暗器最出其不意,多年之后依然令人胆寒。
就算有盗墓贼执拗,非要向下挖,墓主人想到这一点,就安置两具假棺,里面放些小物件,下面铺了一层石头,像极了墓道底,诱使盗墓贼认定这就是主棺,墓葬已经到底了。盗墓是为了挖到棺椁,见到主棺了,看到里面的物品了,没值钱的宝贝,那就回去吧。
假棺的设置,确实迷惑住不少盗墓的,有几伙人挖到疑棺,发现随葬品太寒酸,没再深挖,他们再也想不到,整个墓葬分为上下两部分,疑棺下面别有洞天。
以上的盗墓手段,说到底是障眼法,如果铁了心往下继续挖,肯定能找到真正的棺椁,还要继续防范,贴顶石层在棺椁顶盖外侧加固,防止从上面进入,拦腰石层从中间加固,卧底石在下面包裹,当盗墓贼看清假棺,继续深挖,等待他们的是更险恶的机关。
这是一座精心设计的地下古墓,选址、封土、填土、墓葬架构、设置疑棺、流沙暗石全方位防盗,开凿大墓时搭建起临时墓门,真棺悄悄埋葬,倒入积沙放入石头,铺上和墓道齐平的石层,这才大张旗鼓的安葬假棺,然后用细沙和石头填满十几米,快填好后,再用五花土覆盖,把四周夯实筑牢,看起来像个不起眼的土岗。
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尤其是和墓主夫人比,没任何防盗措施,早在战国时期,盗墓贼仅仅通过一个平常盗洞,就把所有随葬品一扫而空,而墓主人历经18次偷盗后,依然能出土1000多件文物,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积沙积石大墓对付两三人的民间盗墓绰绰有余,遇上非常手段就无奈了。郭庄楚墓公发现22个盗洞,18个已进入墓室核心区,留下了战国的陶片,东汉的铁块,还有近期的塑料布、面粉袋、矿泉水瓶。
东汉留下七个盗洞,被盗最厉害的一次是把沙石挖开一半,盗空东部墓室,棺椁里随葬品搜罗很多,严重破坏墓室结构,挖到椁顶时,墓壁晃动,才没清扫彻底。
现代盗洞最多,足足有9个,如今技术水平提高,不必靠人力挖掘,而是采用更简单也更残酷的方法:定向爆破,这是现代开采矿山矿石的方法,先打出个小洞,在洞内放好炸药和雷管,最后手摇启爆,炸出大洞,采用这种做法,很容易把盗洞周边的土炸到边上,形成盗墓通道
最远的盗洞足有27米长,进入墓室后采用竹木巷道的方式盗掘,为了防止流沙塌方,借鉴煤炭巷道的顶木方式,一边靠着墓壁,一边用竹木板遮挡流沙,竹木板不够长,还采用合页连接,这个方法使盗洞穿透椁板,直逼棺的附近。
那次盗墓位置选得十分精准,正对主棺西南角,假如成功,主棺会空无一物,所幸,最后关头,上面的石头倒塌,把竹木板砸烂,盗墓贼才没能进去。
光搭建这个巷道就需要很多竹木板和时间,最终功亏一篑,盗墓贼恼羞成怒,把盗洞炸了,这就是村民听到的神秘爆炸声。
2005年底,郭庄楚墓就已完全发掘,延续2400年的偷盗和防盗较量彻底结束,愿逝者安息。
麟稀:通过阅读,换个角度看世界和生活
关注→_→@麟稀的书影流年,发现更多精彩